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欧洲一体化并未弱化民族国家的作用,反而使各国政府运作更加有效,加强了政府应对处理全球和多维困难的能力,欧洲一体化进程因而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背景是
A.马歇尔计划的全面实施B.美苏之间"冷战"的变幻
C.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D.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特朗普现象”是围绕2016年美国大选候选人特朗普产生的一个热词。这位口无遮拦、政策激进、毫无从政经验的房地产大亨,出人意料地当选第45任美国总统。特朗普的支持者 并不是来自硅谷和华尔街的精英阶层,而是生活在“铁锈地带”的美国中下阶层。当特朗普 提出,要奉行“美国优先”战略,要把就业岗位从外国人手里抢回来之后,那些沉默的中下阶 层,把自己的选票都投给了特朗普。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
A.精英主义严重阻碍民主政治的发展B.美国社会普遍反对政治经济全球化
C.全球化加剧了美国社会阶层的分化D.美国民众与美国政府矛盾不断激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冷战结束后,不结盟运动开始抛弃过去的对抗和意识形态偏见,强调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与发达国家建立一种“民主的伙伴关系”。这种转变出现的深刻背景是
A.世界格局的“无极时代”即将呈现B.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
C.世界经济发展的全球一体化加速D.南北对话与合作向纵深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下列三幅漫画反映同一主题,此组漫画意在讽刺美国
A.推行贸易保护主义B.企图构建单极世界
C.粗暴干涉别国内政D.严重威胁世界和平
2020-10-05更新 | 42次组卷 | 3卷引用:山西省2021届高三9月阶段性测试历史试题
5 . 从1990年到1996年,西方跨国公司占有拉美地区57.3%的市场销售额。在俄罗斯,实际价值超过1万亿美元的企业,被西方以72亿美元的价格买走。1998年,在亚洲金融危机中被殃及的国家和地区资产缩水一半以上,有7000多亿美元流入美国。这说明
A.发达国家是世界性金融危机频繁爆发的元凶
B.金融危机是导致南北贫富差距拉大的主要原因
C.发展中国家应该在全球化竞争中寻找更好机遇
D.经济全球化导致世界各国发展不平衡明显加剧
6 . 下图所呈现出的问题是自近代以来世界经济长期发展的过程中所逐步形成的,从历史的经验和教训看,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     
A.构建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B.寻求更先进的技术支撑
C.利用更广泛的资源条件D.创造更民主的政治环境
7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91年12月,欧共体12国在马斯特里赫特首脑会议上通过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决定在12国范围内实现经济货币联盟和政治联盟,即建立“欧洲联盟”。

材料二   1992年,(美国、加拿大、墨西哥)三国政府首脑签署了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从而形成了拥有3.6亿消费者,每年国民生产总值超过6万亿美元的世界最大的自由贸易区。

材料三   1991年中国、中国台湾和香港地区加入亚太经合组织,标志着这个地区经济合作的进一步加强。

材料四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对外直接投资比80年代初增加了两倍。其中,80%集中在发展中国家,在这个方面跨国公司起着重要作用。……它们控制着国际投资的90%,世界生产的40%,出口总额的三分之二和技术转让的三分之一。现在它们越来越重视生产和销售,全世界生产和销售仅有20%是在国内进行。

——以上资料均摘自孙颖、黄光耀编的《世界当代史》

材料五   2005年12月,香港承办世贸部长会议,全球几千名反全球化人马随之纷纷杀到,用特区政府的话叫做“展现世界示威文化”,有人说反全球化运动已经“全球化”(见下图)。



请回答:
(1)材料一、二、三说明了什么?
(2)材料四反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哪种趋势?
(3)根据材料四、五,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20世纪90年代以来,推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主要因素。
(4)你如何看待“全球化”与“反全球化”运动。
2020-11-01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新绛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1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有论者指出,目前,社会化大生产的分工遍布全球,已经不是哪一个国家的内部政策和管理能力可以控制和制约的了,而是迫切需要一种能够与之适应的全球范围内国际性协作组织及其制度、机制的出台。这体现出
A.国际经济形成了完善的分工体系B.国家逐步丧失经济政治管理职能
C.经济全球化推动国际体系的调整D.世界经济多极化要求政治民主化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0年6月,美国国会通过了《霍利—斯穆特关税法案》。该法案提高了890种商品的进口税率……法案一经实施即有33个国家提出抗议,7个国家采取报复措施,到1931年底,参加抵制的国家达到25个。……1931年底1932年初,美国又先后颁布法令,对一些工业品和农产品征收10%—100%的进口税,致使关税抵制运动转变为关税混战,彻底动摇了自由贸易体制。

——高德步、王珏《世界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美国各项法案出台的背景,并简述这些法案导致的后果。

材料二   以世界经济一体化为目标的全球化浪潮在历史上有过三波:第一波全球化是19世纪后半叶的殖民主义和自由贸易浪潮;第二波是二战后以三大经济组织为主导的西方国家的“半个全球化”;第三波则是冷战结束后由于两个平行市场之间的界限被打破而大大加速的“经济全球化”……而第三波全球化的结局很可能是债务危机、难民危机、恐怖主义等的综合性爆发。人类社会有可能从全球主义向孤立主义回潮……即使这一波全球化遭遇挫折,但并没有那么容易失败……也并不意味着终结。

——唐昊《英国脱欧:逆向全球化已经开启?》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第二波全球化浪潮是“半个全球化”的理解,简述第三波全球化浪潮的有利条件和面临的挑战。
10 . 下图是一幅名为“应接不暇”的时事漫画,该漫画反映了

(注:图中分别是欧元、美元、英镑、人民币的货币符号,白旗写的是G20)
A.布雷顿森林体系已经完全崩溃B.国际货币体系的制度化体系化
C.全球化促进了各国货币的流通D.多极化趋势冲击旧的货币体系
2020-08-22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晋中市祁县中学2020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