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 道试题
1 . 【国际贸易的发展与变化】

材料一   1900-1981年世界贸易与世界工业生产年均增长率(%)


——摘编自姚曾荫《国际贸易概论》

材料二   1930年美国总统胡佛签署了《美国关税法》,增加了应纳税目和提高了关税,招来了贸易伙伴的报复,引发了贸易战,使得大萧条时期的美国雪上加霜,也加剧了世界经济危机。二战后,美国力推自由主义贸易政策,构建“自我利益的多边主义”的世界经济体系。然而到了20世纪70年代,美国新保护主义抬头,其国际贸易政策在此时期充满摇摆性和矛盾性,即自由主义贸易政策和保护主义贸易政策交替运用。

——摘编自郭百红、顾学华《美国国际贸易政策演化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00-1981年国际贸易的发展变化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70年代美国新保护主义抬头的原因,并谈谈贸易保护主义的弊端。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马克思(1848年)指出:“资产阶级除非使生产工具,从而使生产关系,从而使全部社会关系不断地革命化,否则就不能生存下去。” “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促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经营,到处落户,到处建立联系。”马克思(1857).说:“资....要力求摧毁交往及交换得以进行的地方限制,争夺整个地球作为它的市场。”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

材料二   有学者认为, 经济全球化是一种不可逆转的过程,“使许多发展中国家增加了从经济.上把本国发展成为工业化国家的机会”,“控制经济信 息的,受过高度训练的工作人员能得到王公俸禄般的薪水;特别是贫穷国家成千上万的工人有机会过上体面的生活”。还有学者认为,经济全球化会造成全球财富的两极化,生产过剩,最后把世界各国都卷进经济危机中去。具有全球观念的少数精英人物和坚持民族主义的广大民众之间将出现冲突。

——摘编 自张谊浩陈柳钦《当代西才经济全球化理论研究综述及其反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对经济全球化的不同观点并谈谈你的认识。
3 . 以世贸组织(WTO)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是当今国际贸易的基石,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中国深度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里程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70年代,伴随中国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中国政府开始考虑是否恢复GATT(关贸总协定)合法席位问题,但结论是GATT作为“富国俱乐部”,主要成员是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国不宜加入,这一考虑便搁置下来。到了1980年代,GATT再次引起了中国的注意。19831月,国务院做出决定,准备申请“复关”}并于1986710日正式提出申请。“复关”被看作是“实现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最后一项重大的外交行动”,到了1996年,中国已经意识到,GATT与WTO有很大不同,“复关”谈判与“入世”谈判的差异也开始暴露出来。

材料二   中国“入世”,兼具开放与改革的双重意义。一方面,它是“开放”,是中国走向世界,融入世界体系的关键一步;另一方面,它也是“改革”,是中国调整体制,谋求更具竞争力的一项举措。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鲁楠《作为世界经济宪法的WTO一中国入世之路的回顾与展望》

材料三   加入WTO使得中国从1979年开始的摸着石头过河的自下而上的探索式改革开放阶段,进入到在统一的国际经济规范指导下的、自上而下的系统性改革开放新阶段也使中国迈向经济腾飞的更高层次。加入WTO的同时意味着中国获得了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完整资格。从一个规则接受者转变为一个规则制定者。同时,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也要求中国更加主动承担全球贸易治理领导者的地位。

——摘自屠新泉《入世:中国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揭幕礼》

材料四   当前的国际经济政治形势正在发生激烈转变。一方面,过去延续了五六十年的贸易自由主义和全球化趋势不断发生逆转,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开始抬头。另一方面,美国一改过去40年作为经济全球化旗手的角色,日益成为经济全球化的反对者,并越来越露骨地打压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摘编自赵红军《中国主动应对入世冲击的历史经验与现实启示》


(1)根据材料一,比较1970年代与1980年代中国在“复关”问题上的异同。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造成“复关”谈判与“入世”谈判之间差异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二、三,概述中国入世以来取得的重大成果。
(4)根据材料二、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当前形势下中国政府应采取的对策。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二战后,西方国家开始推行文化多元主义。其基本范式:让少数族群在地区与中央政府机构中具有代表性;改组制度组织结构,提供更加多元化的公共服务;采取措施促进平等、互相包容与尊重,尤其是促进人口主体对少数族群的尊重和包容;提供资源,支持移民群体保持自己的文化传统和对本民族的认同(而不是同化)。随着西方难民危机对社会造成的影响日益深化,美国学者开始对一直以来实行的多元文化主义政策进行深刻的反思。他们认为,多元文化主义使西方文明在面对外来威胁时脆弱不堪,使极端主义如虎添翼。多元文化主义使得许多外来移民社区成了一个个孤岛,长期下去将导致美国的巴尔干化。

——摘编自郭才华《美国多元文化主义面临的挑战和威胁》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西方多元文化主义政策的认识。

5 . 2016年9月,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峰会在杭州召开,中国发出“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推进全球化进程”的声音。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世纪中叶,英国实行“炮舰政策”,即以海军的力量控制海洋,强制推行“自由贸易”,迫使全世界为英国的商品打开门户。

——钱乘旦等《英国通史》

材料二从社会经济发展史的角度来看,一口通商、行商制度束缚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不利于中国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转向市场交换的工商经济。……因此,从理论上讲,最佳方案是清政府自身改革,作好内部准备后主动开放,并在具体做法上与国际接轨。但在历史现实中,这种可能性等于零。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

材料三二战之后,美国的政治家和商业领袖想建立一套符合自己利益的国际贸易体系,在他们的推动下,取消了阻碍跨国自由贸易的限制性贸易惯例,而推动无限制全球贸易的工具是由23个非共产主义国家在1947年签署的。

——【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材料四全球经济治理应该以平等为基础,更好反映世界经济格局新现实,增加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代表性和发言权,确保各国在国际经济合作中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

——《习近平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讲话选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中叶英国实行“炮舰政策”的经济根源、主要目的以及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

(2)据材料二,指出当时中国的经济政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口通商、行商制度”是在哪一历史条约中被废除的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的“工具”指的是什么?中国是这一“工具”的创始国或缔约国么?在这一“工具”的基础上,后来建立了哪一国际组织?

(4)综观上述材料,简要谈谈你对当今“全球经济治理”的建议。

6 . 【巴西——美国棉花补贴贸易争端】

材料一   巴西棉花种植业发展历程

时间发展状况
1500~1822年葡萄牙殖民者就发现了巴西当地大量的野生棉,王室利用这些野生棉在当地建立纺织厂,巴西手工棉纺织加工业逐步兴起
1820年第一台锯齿轧花机在巴西投入使用。
1860年巴西棉花种植达到高潮,成为世界主要产棉国和原棉出口国。
美国的南北战争期间英国被迫转移棉花市场,棉花种植业发展为巴西经济的支柱。
20世纪40年代至六七十年代巴西棉花产量居于美国、苏联、中国和印度之后,成为世界上第五大产棉国

材料二   美国农业补贴始于1933年罗斯福新政。2002-2007年间,美国政府平均每年给予棉花产业的补贴高达30亿美元。高额的棉花补贴提高了棉农的积极性,促进了生产和出口,使得美国棉花产业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强劲的竞争力。2002年9月27日,巴西向WTO争端解决机构提交了申请,希算对美国棉花补贴事宜给巴西带来的损害问题进行磋商,并希望达成双方满意的解决方案。巴西谈判团队充分掌握了美国的棉花补贴政策及其相关数据,并且熟悉和适当运用WTO贸易规则。卢拉效府邀请中国、印度、巴拉圭、阿根廷、默盟、意大利等WTO成员作为此次棉花补贴贸易争端的第三方参与讨论,这些国家先后表示支持巴西。2014年WTO裁定巴西胜诉,双方签署《巴美关于棉花补贴问题的谅解备忘录》,美国同意一次性向巴西棉花产业支付3亿美元以及各种技术的支持,自此两国棉花补贴争端才算真正的结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巴西棉花种植业迅速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的棉花产业补贴对巴西造成的影响,谈谈巴美贸易争端给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启示。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地方性的经济民族主义发展妨害国际关系。在经济总崩溃的大潮流中,各国的自卫措施往往采取诸如较高的关税、更严格的进口限额、结算协定、货币管制条例和双边贸易协定之类的形式。这些措施必然引起各国间的经济摩擦和政治上的紧张关系。“经济上的独立”即经济上的自给自足逐渐成为通常公认的民族目标。各国相互之间不是更加接近,不是在增进友好的程度,不是在向稳定的和平迈进,而是采取危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猜疑、恐惧,促成了一个又一个危机。

——刘绪贻《美国通史》


解读材料,选择适当的角度,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知识,谈谈你对经济民族主义的认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2021-05-10更新 | 74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亚太国家(的反全球化态度)……虽然金融危机引发了亚洲反对全球化的情绪,但整体上东亚国家对全球化冲击的反映比较温和,政策上也比较理性。

拉美国家(的反全球化态度)拉美率先举起了反全球化大旗,巴西连续三次举办“世界社会论坛”,这使国际社会进一步认识到了拉美在反全球化运动中的特殊地位。

非洲国家(的反全球化态度)处于“前反全球化时期”。在全球化尚未充分展开的地方,其反全球化运动往往也难成气候。……

——李丹《反全球化运动的地域特征》

材料二   反全球化运动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以弱势群体为主的社会各阶层,对经济全球化导致世界范围内的商品、资本以及人员自由化流动而产生的消极现象的必然反映。反全球化的主流不是反对全球化本身,而是反全球化带来的各种问题,特别是全球化带来的贫富鸿沟扩大的问题。在充分肯定反全球化运动的积极意义的同时,不能不正视其局限性的方面。由于反全球化运动没有明确的、统一的政治和社会目标,反全球化的示威者往往提出 一些严重脱离现实的理想主义甚至是极端的主张。正如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所指出的:“街头抗议解决不了问题, 漠视反全球化现象对全球化未来发展也不利。人类应该建设性地思考如何拥有一个真正的全球经济与全球社会。

——吴波《反全球化运动剖析》


(1)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亚太国家、拉美国家、非洲国家对待反全球化运动的态度。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反全球化运动的认识。
9 . 近年来“逆全球化”趋势有所加强。如何理性看待这一现象,已引起广泛关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对所有国家而言,经济全球化都是一把双刃剑,利弊兼而有之。中国取得的经济成就得益于开放的经济模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上演讲所提到的,“经济全球化确实带来了新问题,但我们不能就此把经济全球化一棍子打死,而是要适应和引导好经济全球化,消解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逆全球化”趋势至少让人们对今天的制度和政策进行反省,去努力解决已经出现和可能出现的种种矛盾和冲突,探索新的、更好的发展模式。

——20174月《光明日报》理性看待和正确应对“逆全球化”现象

材料二   实际上,反全球化是另一种全球化,是全球化的产物。……20009月下旬,捷克首都布拉格,世界银行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年会在这里召开,来自世界各地的反全球化分子跟踪而来。示威者认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是全球资本主义的工具,因为它们竭尽所能控制第三世界,使这些国家更加贫穷。……而且反全球化者认为地球环境将因全球化而不堪重负,地球环境将因全球化而受到最后的致命一击。

材料三   反移民浪潮也成为反全球化的一个组成部分。目前,约有三分之一的移民从发展中国家前往发达国家。非法移民会抢走工作,消耗税收,增加犯罪,改变民族认同。……逆全球化浪潮的根源是发达国家在全球化中受益下降,新兴及发展中经济体受益较大。当前的“逆全球化”思潮主要表现在英国“脱欧”、美国政府高举贸易保护主义“大旗”,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等。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


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围绕“全球化与逆全球化”关系谈谈你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
2020-10-27更新 | 13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池州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全球化与反全球化是一对孪生兄弟,如形随形。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经济全球化的开端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建立。……成立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开始推动市场经济、自由贸易和高增长率。国际贸易被证明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推动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政治家和商界的重要人物希望建立符合他们利益的国际贸易体系。

——周明博《全球通史:从史前时代到二十一世纪(普及版)》

材料二   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广泛的反全球化现象呢?可以做多角度、多层次分析,……最贫困人口的收入在1960年约占世界总收入的2.3%,而今天则为1.1%。……从某种意义上讲,全球化的过程就是资本和公司全球流动的过程,同时也是全球环境进一步恶化的过程……全球民族主义者则从反对美国称霸世界、反对美国化的角度来反对全球化……反全球化运动应该明确,它反对的是全球化的弊端而不应该是全球化本身……反全球化的出现并不意味着对全球化的全盘否定。

——蔡拓《全球化与中国政治发展》

材料三   努力走自由化坚定拥护者的开放发展之路,除了要竭力维护全球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的多边体制外,还需要进一步扩大开放范围,进一步提高制造业和服务业开放水平,为全球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树立中国榜样和做出中国表率。

——戴翔、张二震《逆全球化与中国开放发展道路再思考》


完成下列要求:
(1)材料一认为经济全球化的“开端”和“重要推动力”分别是什么?
(2)据材料二,概括反全球化现象出现的原因,并指出“反全球化的出现并不意味着对全球化的全盘否定”的理由。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国如何应对全球化。
2020-06-13更新 | 83次组卷 | 7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