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朝建立之初,统治者以黄老思想指导治理国家,休养生息,发挥了一定作用,但是无法适应专制集权的国家治理。董仲舒的贡献在于,"上承孔子,下启朱熹,始推阴阳,为群儒首,前对汉武,后相江都,初倡统一,罢百家书。"从而为儒学和儒者找到用武之地。

——摘编自曹影《董仲舒的四大历史贡献》

材料二   在汉代,政府首次作为对外交往与开放的主体在官方层面上积极地开展了与域外的广泛联系。由于两汉政府卓越的努力与经营,使得中华社会由此迈开了走向世界的历程,开启了此后古代中国近2000年之久的开放局面。这不仅使中华各民族深受其益,也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摘引自周尚兵、王洪军《走向世界;汉代开放对古代中国的影响》

材料三   中华文明是在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中形成的开放体系。从历史上的佛教东传、"佛儒会通",到近代以来的"西学东渐"、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传入中国,再到改革开放以来全方位对外开放,中华文明始终在兼收并蓄中历久弥新。

——摘引自2019年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黄老思想"无法适应专制集权的国家治理"的原因,简析董仲舒的思想主张是如何"上承孔子"的。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从"走向世界"的角度概述汉代对世界文明所做的贡献,根据"政府卓越的努力与经营"的提示,列举相关史实说明汉代促成"开展与域外广泛联系"的举措。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①指出中国古代思想史上"佛儒会通"的典型事例,用唐太宗时期的史实简述"中华文明始终在兼收并蓄中历久弥新"的表现。②"北曲南唱"、兼收并蓄是昆曲形成的重要途径,以明代中期艺术家对北曲的改造为例论证此观点。指出昆曲属于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哪一类别?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仁指好的道德。孔子首先把仁作为儒家最高道德规范,提出以仁为核心的一套学说。仁的内涵极其丰富,基本含义是“仁者爱人”。仁字从人从二,也就是人们互尊、互助、互爱的意思,强调对他人的尊重和友爱。“礼之用,和为贵”。儒家讲“和”、讲“礼”,仍以“仁义”为本。守“礼”的实质,乃在于归“仁”。只要人们按照“和”的原则处理人际关系,就能造就人与人之间的仁爱相亲,社会和谐,《中庸》称之为“天下达道也”。

——摘自季明《古代中华思想中的核心价值观》

材料二:近代中国价值观的变革,一方面表现为对传统的批判;另一方面表现为新价值观的建构。不过,此批判与建构经过了一个阶段性的过程。对此过程进行回顾,可以发现一些重要的启示:其一,中国近代价值观的确立是继发性的,而继发性说明“自由”、“平等”、“民权”等观念的普世意义。其二,中国近代价值观的变革与法国大革命前的思想一样,是一种启蒙性质的思潮。其三,中国近代的启蒙思潮是一种“救亡型启蒙”,即它深深打上了“救亡图存”的时代烙印。

——程志华《批判与建构——价值观在近代中国的嬗变》

材料三:文化文艺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属于“培根铸魂”的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对此高度重视。2014年10月、2016年5月,总书记分别主持召开了文艺工作座谈会、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两次重要讲话都已成经典文献。2018年8月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总书记也对文化文艺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2019年3月全国两会上,总书记参加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联组会,再次彰显了对相关工作的高度重视。在这次联组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四个坚持”的要求——“坚持与时代同步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坚持用明德引领风尚”,可以说是抓住了根本、说出了关键。“四个坚持”反映了当代中国价值观。

——人民日报《“四个坚持”,习近平对文艺创作、学术研究提出新要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价值观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价值观的变化及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构建当代中国价值观的主要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