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5 道试题
1 . 明清时期,出现了许多女性文学作家。她们于诗、词、文、赋、散曲、戏剧、小说及文学评论均有成功的尝试。她们不再局限于同性之间的交流,冲破“男女授受不亲”的礼仪,大胆与男性作家接触,以此来提高自己。这折射出明清(     
A.理学思想受到冲击B.男女平等思想普及
C.推行兼容并包的文化政策D.女性成为文学创作的主体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孔子认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并强调“礼乐不兴”最终只会“民无所措手足”。墨子认为:“为乐”只会使“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并指出:“其乐逾繁者,其治逾寡”。二者对“乐”的不同认识(     
A.表明思想争鸣影响文艺发展B.在目的上具有一定相通性
C.体现了学术思想的互不兼容D.反映了社会阶级矛盾尖锐
2023-10-16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孝义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下表展现了先秦时期部分思想家或学派的观点。这可用于印证当时(       

人物或学派

观点

儒家

“礼也者,理也,乐也者,节也,君子无理不动,无节不作。不能《诗》,于礼谬。不能乐,于礼素,薄于德,于礼虚”

管子

“人君唯毋听观乐玩好,则败。凡观乐者,宫室台池,珠玉声乐也。此皆费财尽力,伤国之道也”

墨家

“当年不能行其礼,积财不能赡其乐,盛饰邪术,以营世君,盛为声乐,以淫遇民”
A.传统社会秩序受到冲击B.社会动荡影响艺术发展
C.民本理念得到一定凸显D.诸子百家之间和而不同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孔子学说的创立源于对当时礼崩乐坏、社会动荡的现实不满。孔子提出以“仁”为核心观念,主张统治者顺应民心,爱惜民力,“为政以德”,通过以身作则的道德感化来治理国家。孔子以“有教无类”的思想办学,推动私学发展,打破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相传孔子晚年对《诗》《书》《礼》《易》《春秋》等文献进行整理,后来这些文献成为儒家的经典。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创立儒学的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子的主要成就及作用。
2023-06-15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尚义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

——《礼记•大学》

《汉书•循吏传》载,西汉元帝时,南阳郡太守召信臣,“其治视民如子”,劝民农桑,去末归本,为政勤勉有计谋,“好为民兴利”,尽力使百姓富起来。他亲自指导农耕,常出入于田间,住宿在民家,很少有安闲的时候。“百姓归之,户口增倍,盗贼狱讼衰止”。“吏民亲爱信臣,尊他为“召父”。《后汉书•杜诗传》载,杜诗,担任郡功曹(官名)时,爱民如子,事事替百姓作主,由是全郡百姓家家粮丰衣足。百姓拿他与以前的召信臣相比,说“前有召父,后有杜母”。南阳人为纪念这两位太守,修建了一座“二信守祠”,俗称“父母祠”。“父母官”一词由此而来,成为百姓对廉洁奉公、关怀百姓、造福一方的地方的敬称。

——据《汉书》《后汉书》整理


解读材料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拟定一个关于材料的论题,并就所述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准确概括材料,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6 . 明朝李贽在文学创作上提出“童心说”,提出“诗何必古选,文何必先秦”,把传奇、院本、杂剧、《西厢曲》《水浒传》列为“古今至文”。这一主张( )
A.开创中国古代儿童文学新局面B.推动市民阶层登上了政治局面
C.否定唐宋以来的古文复兴运动D.反映了社会结构发生深层变化
7 . 汉武帝时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在长安兴办太学,置《诗》《书》《易》《礼》《春秋》五经博士,博士均为今文学家。汉武帝此举表明(       
A.百家争鸣局面的终结B.汉代建立了完备的教育体制
C.治国理政思想的变化D.儒生垄断了汉代的官僚系统
2022-12-26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江门市恩平黄冈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公元前124年,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在长安设太学,学习内容是五经,即《诗》《书》《礼》《易》《春秋》。太学每年进行一次考试,熟练掌握一部以上经典的博士弟子,即可被授予官职。这说明当时(       
A.选官方式多样化B.儒学内容神圣化
C.儒学教育官方化D.私学教育世俗化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国后期,诸子已开始尝试以自己的学说统一思想……《吕氏春秋·不二》篇宣称:“听众人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故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思想大一统被提到了十分醒目的位置。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李斯上奏)“臣请史官非秦纪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皆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下焚书之命,行偶语之刑”。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   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无)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1)根据上述三段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思想界发展的趋势及原因。
(2)根据材料概述自战国到西汉主要学派和政权,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分别作出了哪些努力?并评价秦汉时期推行的思想文化政策。
2022-11-09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六安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汉书》称颂汉武帝:“雄材大略…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他在位期间(     
A.下令在各郡国建立学校B.开创了选官制度“科举”
C.延续汉初休养生息政策D.重新确立儒学主流地位
2022-12-13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南开中学滨海生态城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