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7世纪末,报纸与期刊在欧洲出现。它们通常刊载一些世俗道德说教,拥有成千上万的购买者,销量与布道文不相上下。这些刊物精心选择表达方式,把常识与艰深的哲学探讨有机地融为一体,让文化程度不高的人也能看懂。它们持论公允,专注于移风易俗、提升品位,避免表现出政治敌意,故而能成为教化推动者。这些刊物的出现还弥补了此前书籍流通的不足。凡是在巴黎、伦敦或阿姆斯特丹出现的有意义的出版物,马上就会被翻译成其他的欧洲语言进行传播。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出版后,很快就出现英、意、德、俄等数十种译本。教士、律师、医生、官员、贵族以及富商,构成了波尔多和第戎等地的学术团体和文学会、读书会。这些“阅读会所”,聚集了以阅读、讨论、沟通为目的的人们。七十年代美因茨的读书会就拥有300名会员,订有47份报纸和41份期刊。通过这些团体和联谊会、俱乐部、咖啡馆,新的思想传播到了欧洲各地。18世纪大量涌现出来的图书机构,也为公众阅读提供了更方便、更开放的阅读。

——―据彼得・盖伊《启蒙时代》等


(1)根据材料,概括启蒙运动时期思想传播的路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思想传播对欧洲文化发展的意义。
2019-01-27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福建省厦门市2018-2019学年高二年级第一学期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2 . 文化总会打上时代的印记。人文环境、政治变革以及经济发展无不反映于其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继盛唐之后,社会经济、政治、科技、文化高度发展的历史时期,宋代文化以丰厚的底蕴、深邃的思想、恢宏的气势、瑰丽的色彩,把历史悠久的民族文化推向高峰,不仅给近千百年来的中国民族文化带来极其深刻的影响,而且对周边国家乃至全世界的文明发展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摘自朱保书《辉煌的宋代文化》

材料二乾隆时期调动巨大的人力和物力编纂了大型丛书《四库全书》,全书几乎囊括了清中叶以前所有重要的文献典籍,具有“源流之大备”及“回归”的特质。……清政府在修书的同时,也对古代文化典籍进行了大规模的、有目的的删削与篡改,对图书的禁毁确实是严厉的。

——楼宇烈《中华文明史》

材料三古代希腊思想家的每个学派,亚里士多德学派、柏拉图学派等等,都在文艺复兴那个时候找到它的信徒……在14至15世纪,对人体、天文、地理以及自然世界其他领域的研究普遍得到了加强。……数学和数学方法受到普遍重视,并逐渐与自然科学研究结合起来……一些有远见的哲学家及时地汲取了新科学的成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有自然哲学倾向的新哲学体系,成为近代哲学的先驱

——吴仁平、彭隆辉《欧洲哲学史简明教程》

(1)有学者认为“宋文化明显的具有务实性、普及性等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文学、艺术角度举例说明此观点,并分析宋代具有这些特点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清朝文化的时代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3)依据材料三,指出文艺复兴时期哲学研究呈现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特点出现的背景?

2017-12-02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南安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小说演义之书……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
材料二   拜伦创作了大量具有民主思想和反叛精神的诗篇,塑造出一些追求个人幸福、爱情、自由的人物,人称“拜伦式英雄”。雪莱说:“如果冬天已经来临,春天还会远吗?”
材料三     欧洲是人类思想的福地。欧洲知识分子不仅有锐意进取,其中也有迷茫;不仅有孤独,还有抑郁……但无论是非曲直,他们始终没有放弃尖锐的碰撞激越,……知识分子总是努力寻找思索碰撞的空间,并为此锲而不舍。
——(德)沃尔夫•勒佩尼斯《何谓欧洲知识分子》
(1)据材料一,概括明清小说流传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明清小说产生、发展的因素。
(2)材料二中的两位伟人在艺术创作中有什么共同点?体现了怎样的时代特征?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知识分子的“迷茫”“孤独”“抑郁”在文学上的表现。
2016-12-13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福建省南安市一中高二上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4 . 社会转型是指社会经济结构、文化形态、价值观念等发生深刻变化。有学者指出:“一部中国近代史,便是一部中国文明转型史。
材料一 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世界力图“改变中国”,而我们不能只是仇恨和愤怒,我们不能狭隘地站在爱新觉罗家族政权的立场上,而是应该站在文明中国的立场上。“清代中国”需要改变,封闭和孤立的,腐朽和没落的,我们自己也在内部改变,无论是洋务运动,还是戊戌变法,无论是辛亥革命,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无论是李鸿章,还是康有为,无论是孙中山,还是毛泽东,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都在尝试利用各种方法,内部改变着“清代中国”,不断催生着一个新中国。
——裴钰《改变中国》
材料二 中国的启蒙运动具有与欧洲启蒙运动迥异的特点。如果说欧洲启蒙运动是一场以个性自由为鹄的人文启蒙运动,那么中国启蒙运动则是一场旨在国家富强的现代化启蒙运动。这是中西启蒙运动的最基本差异。关于启蒙与现代化的关系,西方与中国适成倒置:在欧洲,是由启蒙而现代化;在中国,则是为现代化而启蒙。欧洲由启蒙而现代化是一个水到渠成的文化和社会转型过程……中国启蒙运动则是救亡的现代化运动的步骤。
——郑大华主编《民国思想史论》
材料三   受制于“皇帝制度”两千年,是这个民族不能逃避的命运。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遇到的许多问题,比如“德先生“赛先生”迟迟不能落脚,比如公民意识、规则意识、宽容意识的缺乏,比如“熟人社会”,比如“守旧症”、“非我症”、“不合作症”、“麻痹症”,其根源都可以追溯到三千年前的夏商周时代或者更远的尧舜禹。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国文化转型的艰难。
——张宏杰《十国皇帝的五种命运》序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回答近代前期(1840-1919年)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促使中国“内部改变”的指导思想分别有哪些?
(2)据材料二概括中国思想启蒙的特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三方面分析近代中国文化转型难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在“改变中国”中的作用。
2014-12-11更新 | 30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2015学年福建八县市一中高二上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