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宗教改革后产生了很多新教派别,它们都不承认罗马教廷,但是基督教仍然存在,对上帝的信仰仍然存在,不同的是自由思考已经形成。这主要是指
A.新教完全摆脱天主教会的控制B.人的价值和作用开始得到承认
C.允许信徒对《圣经》有不同解读D.信仰自由得到新教教派的尊重
2020-05-23更新 | 397次组卷 | 18卷引用:2020届山东省济南市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2 . 任何道德都是具体历史时代的产物。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公民应具有“四主德”,即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具有智慧之德的人担任统治者,负责治理国家;具有勇敢之德的人担当卫国者;具有节制之德的人从事生产。智慧是最高的德性,节制是最低的德性,勇敢居中。这三种人各具其德、各守其责,国家就具备了正义的德性。亚里士多德则强调公民对政治的参与,公民有修身、修政的道德责任。

欧洲中世纪,“君权神授”的国王享有世俗权利,臣民对国王是依附和从属关系。基督教神学的奠基者圣·奥古斯丁在四主德的基础上,提出爱上帝是一切美德之源。基督教还宣扬“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爱一切人”,并通过一系列戒律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将忏悔、祈祷、诵经等作为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手段。

18世纪,孟德斯鸠提出:品德“不是道德上的品德,也不是基督教上的品德,而是政治上的品德”,这种政治品德就是爱祖国、爱平等、爱法律,这种爱是民主国家特有的,只有民主国家,政府才由每个公民负责。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认为,道德学的唯一目标是使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物质生产的发展有助于提高公民的道德水平,促进公民的自由、平等与幸福。他强调人的本性是自由活动,坚信公民对个人利益的追求将会增进社会的整体利益。

结合所学,解读“西方道德观念的发展变迁”。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2020-05-14更新 | 276次组卷 | 6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3 . 美国学者约翰·梅里曼认为,古罗马诗人维吉尔长篇史诗《埃涅阿斯纪》的主人公埃涅阿斯是罗马公民理想人格的典范,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对此进行神学解读,他们将埃涅阿斯的旅程诠释成基督徒的灵魂之旅。由此可见,人文主义者
A.推崇罗马神权统治B.利用宗教表达诉求
C.否定天主教会教义D.主张灵魂自我救赎
2019-06-10更新 | 5249次组卷 | 57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第十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在18世纪的法国,伏尔泰、孟德斯鳩和卢梭对中国的论述所根据的材料基本上是同一来源,然而,伏尔泰热情赞扬中国的一切,孟德斯鸠对中国的态度是贬中有褒,卢梭尖刻地批判中国的制度、道德和文明。对此解读正确的是,三者
A.立场不同致使结论迥异
B.都以科学态度认识中国
C.观点不同但却殊途同归
D.深受中国儒学文化影响
2019-05-09更新 | 2152次组卷 | 33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三箭分校2019年高三上学期期中检测历史试题
5 . 英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西方,“英雄”一词最早见于古希腊文学作品,意为“保护者”或“防卫者”,指介于神和人之间的“半神”,拥有神的血统或被赋予一定的神性。他们大多是战争中英勇无畏的战士,例如《荷马史诗》歌颂的英雄赫克托尔和阿喀琉斯,既拥有凡人之躯,又具备某些超自然的神性。

到了中世纪,英雄变成了提倡宗教道德和禁欲主义的基督教圣徒、殉教者。此外,欧洲四大英雄史诗《罗兰之歌》《熙德之歌》《伊戈尔远征记》《尼伯龙根之歌》皆大力赞颂封建贵族英雄,弘扬其忠诚、勇敢等品质。

1840年,英国史学家兼文学家托马斯·卡莱尔在伦敦做了轰动一时的“英雄崇拜”演讲。他宣称,人类既往的历史,归根到底是伟人的历史。他们是人类的领袖,是传奇人物,广义而言是开创者。他列出了六类英雄及代表人物(见下表),认为他们具有共同的品质,如英雄气概、独创精神、高尚品德等。卡莱尔以此控诉当时社会的空虚和庸碌无为,批判制度的腐败,希望再次出现巨人般的英雄。

英雄分类代表人物
神灵、先知英雄奥丁(北欧神话中的众神之首)
诗人英雄但丁、莎士比亚
教士英雄马丁·路德约翰·诺克斯(16世纪苏格兰宗教改革领袖)
文人英雄(产生于印刷普及之后)卢梭塞缪尔·约翰逊(18世纪英国文豪)
罗伯特·彭斯(18世纪苏格兰著名诗人)
帝王英雄(产生于政治革命之后,非世袭君王)克伦威尔拿破仑


解读卡莱尔的“英雄观”。(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人类肯定想象不出一个比这更好的政府:一切都由一级从属一级的衙门来裁决,官员必须经过好几次严格的考试才被录用。……如果说曾经有过一个国家,在那里人们的生命、名誉和财产受到法律保护,那就是中华帝国。中国人最深刻了解、最精心培育、最致力完善的东西是道德和法律。

我们有时不恰当地把他的学说称为“儒教”,其实他并没有宗教,……孔子只是以道德谆谆告诫人,而不宣扬什么奥义。

——摘编自伏尔泰《风俗论》


在中西文化交流中,伏尔泰对中国文化有着带有时代烙印的认识和理解。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对此进行解读。(要求:解读合理、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2019-11-03更新 | 13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宁阳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牡丹亭》里,皇帝的作用很有意思。经他用“照胆镜”鉴定,杜丽娘就被认定是人,而不是像她父亲所坚持的那样是妖或鬼。有了皇帝的认可,便是违反了礼教“无媒而嫁”也没有关系。当然,皇帝还是富贵的来源。这出戏的结尾,他颁布诏命,授柳梦梅为翰林学士、杜丽娘为阳和县君。

莎士比亚剧作《理查二世》里的理查一开始坚持君权神授:汹涌的怒海中所有的水,都洗不掉涂在一个受命于天的君王顶上的圣油;世人的呼吸绝不能吹倒上帝所拣选的代表。可是后来,当他得知自己的军队已经退散,年轻的年老的一起叛变,人民已抛弃他这个国王的时候,他坦然承认自己和普通人一样软弱:像你们一样,我也靠着面包生活,我也有欲望,我也懂得悲哀,我也需要朋友。

——摘自《光明日报》(2016年7月)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条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
8 . “正如伏尔泰所说的,‘整个自然界、所有行星竟会服以永恒的法则,而有一种身高5呎的小动物(注:指人类)竟能不顾这些法则、完全按照自己的怪想,随心所欲地行动,这是非常奇异的。’因此,寻找决定人类事务的这些永恒法则,是法国革命之前的所谓启蒙运动的实质。”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伏尔泰肯定人是世界万物的中心B.近代科学的兴起促成启蒙运动的发生
C.启蒙思想家指出人类理性的局限性D.启蒙思想家强调人的情感和个性
2019-01-30更新 | 224次组卷 | 26卷引用:2013届山东省青岛二中高三上学期10月阶段性测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启蒙运动时期,孟德斯鸠批判中国专制,以此力证君主立宪制的合理性;伏尔泰则把中国描绘成宗教宽容、君主开明的理想国度,将其作为法国政治改革蓝图的现实依据。这表明启蒙思想家
A.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融发展
B.通过解读中国推动社会启蒙
C.准确塑造了彼时中国的形象
D.认为中国落后世界发展潮流
2019-05-10更新 | 1427次组卷 | 37卷引用:山东省济南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苏格拉底认为:天上和地上各种事物的生存、发展和毁灭都是神安排的;他反对研究自然界,认为那是褒读神灵的;他提倡人们认识做人的道理,过有道德的生活。对此解读有误的是
A.主张探讨人类社会
B.维护雅典的直接民主
C.追求道德和正义
D.体现神秘主义色彩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