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这卷书中,我经常流露出我所考察的事物对我思想的影响……每个读者也都可以从本书得出自己的判断,并匡正我的判断;用心思考的人,总是会启发别人思考的。”这是伏尔泰(16941778)在《论世界各国的风俗和精神》(中文译为《风俗论》)开端所阐述的观点。这部从古代世界延伸到伏尔泰时代的世界史著作,突破了基督教的世界史体系和政治史传统,独具创见,受到学术界的普遍欢迎,仅在17561768年这短短的十多年中就再版过16次。此外,他的《路易十四时代》一书,以军政大事为纲,不仅写了法皇路易十四的雄才大略、显赫武功和卓越政绩,而且还包括该时代内政、司法、商业、治安、科学、习俗等各方面的情况,同时,他在该书中指出,史学家的任务应是致力于叙述值得注意的各个时代……这些均对西方史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摘编自张广智《西方史学史》

材料二   《日知录》是明末清初思想家、史地学家顾炎武(16131682)的代表作,其记载内容丰富,涉及面广,“上篇经术,中篇治道,下篇博闻,共三十余卷”。三十余卷中大多内容衔接紧密,主题明确,可以独立分为一类。而这一体例既充分利用了札记的灵活多变,又体现了典制体史书的专门严谨。对于此书编纂的宗旨,顾炎武多次自言著述“若其所欲明学术,正人心,拔乱世以兴太平之事,则有不尽于是刻者,须绝笔之后,藏之名山,以待抚世宰物者之求”。在治史方法上,以顾炎武为代表的明末清初思想家认为史家的任务就是要“述往事,勖来者”“述往事以为来者师”,史学要“引古筹今”“鉴往训今”,史家要博古通今,成“一家之言”。

——摘编自庞卓恒等《史学概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伏尔泰和顾炎武作为史学家的共同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伏尔泰和顾炎武史学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2022-04-02更新 | 243次组卷 | 3卷引用:重庆市育才中学校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约到1550年,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开始衰落。1494年法国的入侵,使意大利半岛遭受了严重破坏。1502年至1505年的4年中,威尼斯商人在亚历山大港平均每年只能获得100万英镑的香料,而在15世纪的最后几年中,他们平均每年获得的香高达350万英镑。几个世纪以来,意大利一直向外出口纺织品等工业产品,但行业规定的限制、税收高和工资成本高的阻碍,未能生产出适应不断变化的口味的产品,16世纪后期逐渐被英国、法国等超越。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我(马丁·路德)日夜思考,然后我明白了上帝的正义是一种正义。凭借它,通过思赐和纯枠的仁慈,上帝通过信仰给我们正义。在信仰中看上帝,你会看到他总父般友爱的心,其中没有愤怒和冷淡。我没有理由谴责农民,因为他们承诺要像基督要求的那样服从法律和良好的教导,但是我刚刚一转身,他们就不管承诺,出去诉诸武カ了,像狗一样掠夺和抢劫……一句话,他们所从事的纯是魔鬼的工作,只沉湎于抢劫、谋杀和流血。

——【美】丹尼斯・舍尔曼《西方文明史读本》

材料三       现在我们知道,这个理性的王国不过是资产阶级的理想化的王国;永恒的正义在资产阶级的司法中得到实现;平等归结为法律面前的资产阶级的平等;被宣布为主要的人权之一的是资产阶级的所有权;理性的国家……也只能表现为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

——【德】恩格斯《反杜林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6世纪后期,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开始衰落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对马丁・路德进行简要评价。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的理性王国对未来的资产阶级社会做了哪些理想化的设计?并举例说明恩格斯的观点。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方最早的国家形式是古希腊各城邦,国家观念也随之出现。随着基督教的出现,神学国家观逐渐形成,教会提出国家存在是因为人有原罪,国家是减轻原罪所必须的安排,国家是上帝的产物。启蒙运动时期的霍布斯、洛克、卢梭等人都用社会契约论来阐释自己的国家观念。霍布斯认为人生是自私自利且充满恶意的,理性为人们提出一些简单可行的和平契约,每个人都同意把权力和力量转让给主权者,从而形成国家。洛克强调人的自然权利不可让渡、不可剥夺,否则人民将有权革命,强调政府必须实行法治和分权。

——摘编自《西方文明史》等

材料二   中国传统的君主统治形式实质是“家天下”,它将家和国联结成一个“共同体”,“家长”是独一无二的权威主体。维新时期,梁启超批判旧的国家观念,介绍西方新观念。他认为当务之急是速养成自己的国家观念以抵抗帝国主义的侵略。他强调只有兴民权才能强国家,人人有自由之权,国事决于公论。他更明确了君、臣、民三者的关系,君和臣都是为民办事者。

——摘编自《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启蒙思想家的近代国家观念。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维新时期的国家观念与近代欧洲国家观念内涵的相同之处,并说明不同之处及其产生的原因。
2019-02-24更新 | 359次组卷 | 22卷引用:【区级联考】重庆市九龙坡区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教育质量全面监测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欧洲文艺复兴的策源地在意大利,宗教改革的故乡在德国,启蒙运动的中心在法国,决非偶然,它们显然是由各自深刻而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所决定的。

——摘自董小燕《西方文明:精神与制度的变迁》

意大利人文主义者阿尔贝蒂认为,财富的日益增长是家庭幸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家庭应当修建和装饰自己的房子,拥有珍贵的书藉和健壮的马匹,加尔文认为基督教学说必须选应经济生活的需要,每一个基督徒都可以通过自己在现世的勤奋劳作与成功来证明自己是上帝的“选民”。启蒙运动时期,法国有学者认为,经济也存在一自然法则,那就是供给与需求。当政府对经济行为干预最小之时,这些法则运行得最好。

——摘编自裔昭印主编《世界文化史》(增订版)

材料二 黄宗羲(1610-1695年)抗清斗争失败后,他归隐家乡。他的第一部著作《明夷得访录》乃是对明末专制政体的全面批判,他在政治观念上崇尚自由,他认为需主及其臣子应服务于民,被称为“中国思想启蒙之父”,黄宗载的思想直到近代中国民主命时期才重放光

——摘编自【法】谢耐和(中国社会史》等

材料三 伏尔泰(1694-1778年),在英国流亡期间形成了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的政治主张和自然神论的哲学观点,在他的作品中,室扬个人自由。伏尔春的不倦斗争,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发展,被称为“法兰西思想之父”。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著《新全球史》


(1)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材料一中“各自深刻而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分别是什么?概括材料一中西方人文主义者的基本观点。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概括黄宗羲和伏尔泰思想的共同点。指出两人思想产生的社会影响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不同影响的社会根源。
2020-01-17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四川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半期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欧洲中世纪和近代国家思想之变迁对比

中世纪近代
国家由教派之统一为最要。凡异教、无教之徒,不许有政权,且虐待之……教主之位,在国王之上;教士之位,在平民之上,常享特权,免常务。宗教无特权。国家有保护“信教自由”之责任,无论何种教令,不得禁止凌害之……法律下,一切阶级皆平等,教士不能有特优之权。宪制下统治者能以权力临教会。
因封建制度之故,国权破碎分离,自神而王,自王而侯、伯,自侯、伯而士,自士而市府,逐渐推移,法律之组织极散漫。国家者,自国民而成者也,但中央统制之权仍存于国家。国民基础,其范围日趋广大。法律亦以国家统一之精神,施平等于全体。
代议选举之权,由身份而异,贵族及教士占非常之势力,法律亦因阶级为区别。选举之权,达于人民全体……法律通全国而为一。

——摘编自德国学者伯伦知理《国家学》


从材料提取相关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世界近代史的内容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表述成文,逻辑严密,史论结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