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文艺复兴时期有画家在创作时遇到了诸多困难,他必须运用并不十分熟悉的湿壁画技术,综合考虑拱顶的高度和弧度,在又高又大的天花板上处理复杂的透视问题。他克服了所有困难,在前后不到4年的时间里完成了旷世巨制,一幅综合了赞助人意见、教会学说以及艺术家个人兴趣的伟大作品。壁画所选择的主题极为庄严和神圣,再现了人类诞生、堕落和救赎的全过程,成功地将300多人物融入到气势恢弘的视觉盛宴中。对该壁画解读正确的有
①位于罗马教皇的私人礼拜堂
②无愧为文艺复兴时代的一座丰碑
③整个画面充满了严肃和恐怖的气氛
④充分表现了拉斐尔高超的写实技巧与人文主义思想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2022-05-24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精诚联盟2022届高三5月适应性联考历史试题
2 . 下图为马丁·路德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辩论的场景(绘画作品),结合所学,下列对该图相关历史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     
   
①体现了市民阶层要求建立自己教会的主张
②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对诸侯拥有实际统治权
③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推动德意志民族国家的形成
④辩论双方都认同王权大于教权
A.①②B.①④C.①③D.③④
2023-05-28更新 | 16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四校联考2023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历史试题
3 . 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写道:“这是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倒霉的我,却要负起重整乾坤的责任。”下列对“礼崩乐坏的时代”的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A.文艺复兴肯定人的价值和欲望,出现道德滑坡
B.文艺复兴推翻基督教神权统治,尚未建立新文化体系
C.资产阶级革命试图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引发混乱
D.浪漫主义使个人主义膨胀,造成混乱和无序
4 . 马丁·路德把基督教经典翻译成德文,使得被方言分开的德意志各邦可以用同一种语言交流。对德国来说,马丁·路德最大的意义在于他是最早找到“德意志”的人。对这则材料的解读最准确的是
A.马丁·路德的译书推动德意志国家的统一
B.马丁·路德的译书推动德意志宗教改革
C.宗教改革促进德意志民族意识的萌发
D.宗教改革使德意志实现了民族国家独立
2020-09-22更新 | 997次组卷 | 27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市磐安县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1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一位作家在自己作品的开篇写道:“在硕果累累的一千三百四十八年,出类拔萃的佛罗伦萨,竟发生了要命的瘟疫”,随后他又笔锋一转,向读者描绘了一个“人造的”世外桃源:俊男美女选择了一处风景秀丽的场所,嬉戏玩耍,讲故事取乐,他们所讲的故事,则主要以各式各样的爱情、情爱为主题。下列各项中,对这本著作解读正确的是
①率先揭露了教会的贪腐②展示了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
③再次提出了人类平等的思想④歌颂了人间的仁爱与友谊
A.①②③B.①③C.②③D.②③④
2020-07-07更新 | 84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浙江大学附中2020届高三全真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6 . 某一文学作品以故事会的形式,采用框形的结构,塑造了不同阶层、三教九流、具有鲜明性格特征的人物形象,展示了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抒发了文艺复兴初期的自由思想。下列对此文学作品的相关解读,其中有误的是
A.以生动的语言讴歌自然的人性B.讽刺了基督教会的虚伪与腐败
C.揭露批判封建贵族的等级观念D.把文艺复兴推向了高雅和精致
7 . 从古至今,人类一直在追求生活的幸福和美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最好先讨论普遍的善,看看争论到底在哪里。尽管这种讨论有点使人为难,因为“理念”的学说是我们尊敬的人提出来的。不过作为一个哲学家,较好的选择应该是维护真理而牺牲个人的友情,二者都是我们所珍爱的,但人的责任却要我们更尊重真理。

——亚里士多德《尼各马科伦理学》

材料二   芝诺将幸福界定为“符合自然的生活”,并按此原则而将人的行为或行动分为符合自然的适宜行动和德性的完美行动。按照芝诺的看法,那些符合自然的事物值得人们欲求或选择,相反那些不符合自然的东西就应该被舍弃。

——田书峰《斯多亚伦理学受到亚里士多德伦理学的影响吗?》

材料三   和同时代其他启蒙思想家截然不同,具有敏锐先见性的卢梭已经意识到征服论自然观对人类社会发展所具有的潜在威胁,开始以一种前瞻性、警示性的观点来看待因理性、科学和文明进步而导致的这种人类中心主义发展观。卢梭指出,“征服和统治自然也许会给人类带来一时的、自以为是的快乐,但由于失去了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人类将承受长期的精神痛苦”。因此卢梭进一步提出要遵循自然规律,把人类的发展限制在自然能够承载,自然规律允许的范围内。

——田静《绿色的呐喊卢梭生态意识解读》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用一句话概括亚里士多德的核心观点。并指出其对柏拉图思想突破的主要表现及讲授《尼各马科伦理学》的学园名称。
(2)据材料二,指出芝诺关于“幸福”的认识。结合所学,指出芝诺在斯多亚学派中的地位及斯多亚学派在人类历史中的影响。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简述卢梭在“理性、科学和文明进步”方面的认识及这种认识对西方人文主义精神发展的积极影响。
2020-05-10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浙江省台州市高三4月教学质量评估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今年是莎士比亚与汤显祖逝世400周年,二人都可算作16、17世纪之交的伟大剧作家。二人都爱写剧本,不过写法却不大一样。荷兰裔美国作家、历史学家房龙在谈到莎士比亚时曾说:“莎士比亚是这样一个‘蒸汽挖掘机手’他所挖掘的对象是人类,而不是大地。“对房龙的评价,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A.莎士比亚为”蒸汽时代“的到来做思想准备
B.莎士比亚的作品顺应市民社会成长潮流
C.莎士比亚是英国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表
D.莎士比亚是人文主义思想巨匠

9 . 【加试题】18至19世纪是世界艺术史上急剧变化的一个重要时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17世纪开始,文艺复兴时期流行的建筑样式经常被引用。到18世纪中叶至整个19世纪,新兴的资产阶级为了政治需要,对古典形式的再现或组合成了欧美建筑运动的主流,被称为新古典主义建筑。新古典主义风格简洁、雄伟、庄重、典雅,充满理性精神。采用这种建筑风格的主要是法院、银行、博物馆、剧院等公共建筑和纪念性建筑。柏林国会大厦建于1884至1894年,吸收了文艺复兴以来新古典主义等各种造型元素(见图)。

——根据萧默《建筑的意境》整理

材料二关于德意志帝国的代议制,有以下两种认识可供讨论:①马克思说德意志是“一个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已经受到资产阶级影响,按官僚制度组织起来,并以警察来保卫的、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②恩格斯认为“在资产阶级借以组织其统治的国家机构中,也有许多东西是工人阶级可能利用来对这些机构本身作斗争的。……资产阶级和政府害怕工人政党的合法活动更甚于害怕它的不合法活动,害怕选举成就更甚于害怕起义成就。”

——据《普通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材整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新古典主义建筑与文艺复兴时期建筑在建筑样式上的相同之处和建筑功用上的不同之处。并联系所学知识,分析新古典主义建筑兴起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联系所学知识,您更侧重解读哪一种认识?侧重解读①,请结合德国1871年宪法的有关内容进行阐述说明。侧重解读②,请结合德国代议制建立的影响进行阐述说明。

10 . 莎士比亚的戏剧《哈姆雷特》中的一段独白:“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动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对该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A.肯定人的欲望B.歌颂自然的人性
C.揭露教会的贪腐D.提升人性的高尚与尊严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