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8 道试题
1 . 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写道:“这是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倒霉的我,却要负起重整乾坤的责任。”下列对“礼崩乐坏的时代”的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A.文艺复兴肯定人的价值和欲望,出现道德滑坡
B.文艺复兴推翻基督教神权统治,尚未建立新文化体系
C.资产阶级革命试图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引发混乱
D.浪漫主义使个人主义膨胀,造成混乱和无序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法国在大革命后,国家精英以大革命代表的普世价值即“自由、平等、博爱”作为界定法国国民的标准。任何生于法国,或是移居法国并认同这一普世价值者,均可成为法国人。这说明当时的法国
A.国家统一促进文化认同B.工业革命推动民族觉醒
C.思想启蒙强化民族意识D.宗教改革建立民族国家
3 . 14—18世纪欧洲思想领域经历重大转折。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相信并颂扬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力量和人的伟大。认为人可以创造一切;人生的目的不是为了死后升天,而是对现实美好生活的享受;人的各种欲望不应该加以抑制,而应当予以满足。

——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必修三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二 西欧的宗教改革家认为,人只有靠信仰才能得救,不需要教会的繁琐仪式,信徒得救与否全凭信仰,只有信仰上帝和行善才能上得天堂,以此来否定天主教的等级观念和教皇统治人民的权力。

——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必修三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三 (启蒙思想家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一切都必须是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思维着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从今以后,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                                             

——恩格斯《反杜林论》


(1)材料一、二在体现人文主义方面的共同点是什么?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在人文主义体现形式上的最大不同点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启蒙思想家高举的理论旗帜是什么?为构建未来的“正义”“平等”的理性王国,他们提出了哪些主要学说?
(3)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4—18世纪欧洲思想领域发生这些重大转折的共同影响。
4 . 拉斐尔的《西斯廷圣母》描绘的圣母仿佛现世生活中的母亲,端庄而慈爱;达·芬奇在《圣母、圣婴与圣安妮》中,塑造的圣母更像一位普通的民妇。这些作品旨在
A.倡导民众节制私欲B.呼吁人与神同形同性
C.批判天主教会虚伪D.肯定人的尊严与价值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善男信女不止一次地组织宗教游行或其他活动,度诚地祈求天主,但一切努力都徒劳无功。总之,那年刚一交春,瘟疫严重的后果可怕而奇特地开始显露出来。…只有开怀吃喝,自找快活,尽量满足自己的欲望,纵情玩笑,才是对付疫病的灵丹妙方。他们说到做到,尽力付诸实现,日以继夜地从一家酒店转到另一家,肆无忌惮地纵酒狂饮…我们的城市陷入如此深重的苦难和困扰,以至令人敬畏的法律和天条的权威开始土崩瓦解。

——《十日谈》

材料二 1630年代,巴巴多斯经济主要依靠烟草,多数种植者是来自欧洲的自由移民和契约佣工,总人口大约6000人,其中2000人是契约佣工,200人是非洲奴隶。但到了1650年代,奴隶人口就超过了欧洲人(包括自由人和契约佣工),1680年一一这时甘点已成为巴巴多斯最重要的经济作物一一非洲奴隶已是欧洲人的三倍。

——【美】丽莎A.琳赛《海上因徒:奴隶贸易四百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十日谈》的作者及该作品反映的思想核心。如何认识该作品的史学价值。
(2)根据材料二,指出在17世纪30-80年代,巴巴多斯的主要经济作物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产生的影响。
2021-12-06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随着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衡量一切的标准;苏格拉底认为人需要学习广博且实用的知识,透过知识才会有智慧、正义等美德,成为有思想力的人,才能作为衡量一切的标准。材料强调(     
A.人的价值和人文精神的觉醒B.重建道德价值观的重要性
C.哲学成为研究“人”的学问D.冲破封建神学的思想束缚
7 .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作为对其所向往的人性的追求,摒弃了宗教教条,将价值取向由“神”转向“人”,但它缺乏“科学”的基础,仍然无法摆脱“神”的羁绊。18世纪的启蒙运动,以对科学知识的张扬,对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的鼓吹,在日后转化为一场旨在充分肯定人的根本价值、强调人的尊严的思想运动。

——马龙闪《近现代科技与思想文化》

材料二   路德认为,只要坚持基督,其他的诸如苦行禁欲等行为就不再成为表明信仰的标记,神职人员是否结婚这等行为完全由人自由取舍,任何人不得禁止,否则就是违背上帝的旨意。同时基督徒有权对圣经做出自己的理解,无需神职人员的中介。这些思想摆脱了天主教会的圣礼得救论与善功赎罪论,使人的信仰摆脱了外在形式,获得了真正的自由。路德还十分重视提高普通信徒在教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他认为普通信徒在上帝面前是根本平等的,普通信徒均可成为祭司。

——答小群、孙琥瑭《从路德的宗教改革谈宗教与社会相适应问题》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的差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路德的平等观的积极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公元前5世纪,深受雅典人喜爱的戏剧家欧里庇得斯,常常在自己的作品中讽刺那些相信神比人高明的人,并抨击对战争的颂扬。这反映出当时的雅典
A.宗教观念淡薄B.提倡怀疑精神C.忽视人的价值D.民主走向衰落
9 . 智者学派认为,人以自身的感觉获得知识,也以感性的欲望和私利的追求作为道德的标准,道德是因人而异的。这说明他
A.强调人的价值和作用B.持客观唯心主义思想
C.主张以教育培养道德D.认为人应知德合一
2021-10-07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暨华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有学者指出:“宗教改革本质上是重返信仰纯洁性和普遍理性的一种尝试,在某种意义上甚至是对文艺复兴导致的感性复兴的否定,但是就将人类的关注从抽象世界转向生活世界这一点而言,它与文艺复兴殊途同归。”这一论断揭示宗教改革
A.淡化了对上帝的虔诚信仰B.否定文艺复兴倡导的人文主义
C.继承了西方哲学理性精神D.强调了人在现世生活中的价值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