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1 道试题
1 . 历史对比研究是历史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东西方古代思想源头的对比

材料一   


战国稷下争鸣图雅典学园

(二)近代西学东渐与西学原著的对比

中国近代思想家严复将赫胥黎的作品译成中文发表。以下两栏材料,分别选自赫胥黎原著直译本与严复译本大致对应的段落。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两幅图片描绘的场景反映了什么相同的社会氛围?假设他们此时都在关注“人与社会”关系问题,请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东西方思想家会有怎样不同的思考?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严复译本(包括按语)与赫胥黎原著的内容差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严复译本出现的主要原因。
2021-08-25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资阳市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高呼在人类社会里位于中心地位的是人而不是神,人是世界的主宰,是至高无上的,而不是虚幻的神灵。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又是在地理大发现的历史背景下形成的,人们对自身价值的评价空前提高。中世纪以上帝为主审、人类为臣仆的世界结构在人们脑中根深蒂固,当人类意识到有能力改变自身地位的时候,上帝无限崇高的主宰地位自然成了人类最向往的目标,于是人类无限标榜自身,无形中又重塑了一个上帝——人类本身。在希腊人的精神世界中,人神是在同一空间共存的,众神不能主宰人的命运,因为众神也在命运之中,不能摆脱命运的掌控。同样希腊人也不会标榜自身的全知全能。

材料二   在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看来,命这是一股改变人们生活轨述的外在力量。通过人自身的不懈努力可以改变命运的安排,让未来向人们所期望的方向发展。但在希腊的人文主义思想中,尤其是希腊三大悲剧作家的作品表明希腊人对命运有着另外一种理解:希腊人是宿命的,他们承认命运的不可抗拒性。

材料三   苏格拉底之死存在一个看似自相矛盾的选择:苏格拉底被不公正的处死,但他甘愿公正的执行这个判决。苏格拉底的理由表明他对死亡的选择绝不只是对个人尊严的考虑,他更看重的是法律的权威性和他所在的政治共同体得以存在的神圣性,由此可以清晰地透视希腊人文精神中人与其所在政治共同体的关系。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文艺复兴以后的人文主又思想中单纯基于欲望、功利之上的个体与共同体的关系在自由主义浪潮的冲击下的苍白与脆弱。

——摘编自马晶洋的《论希腊人文主义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内在差异》


(1)根据材料概括并说明希腊人文主义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内在差异。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差异产生的社会背景。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路德适应时代的需要,系统地提出了以“唯信得救”为基础的宗教改革思想,强调人人均可阅读、思考、理解与解释《圣经》。路德还主张依靠德国的皇帝、诸侯贵族,使用暴力将罗马教廷的政治、经济势力拒于国土之外,以实现君权独立、司法独立、教会独立,从而极大地鼓舞了德意志各爱国阶级与阶层,把独立运动大步向前推进。由于对诸侯的依赖,他在国内问题上有所让步和妥协,但在反对罗马教廷,争取民族完全独立方面,他强硬声明说:“我坚持这一学说,绝无改变!”在农民战争失败后,路德全力投入《圣经>的译注工作,以及制定路德宗的教规与信条,使德意志大部分地区摆脱了教皇的控制,确立了新教信仰,第一个成功地建立了改革派教会。路德教也传播到广大的西欧地区,对法国、尼德兰、瑞士、英国等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摘编自于可《关于马丁·路德评价的几个问题——纪念马丁·路德诞生五百周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思想。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马丁·路德及其宗教改革思想。
2021-04-16更新 | 167次组卷 | 5卷引用:四川省南充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文艺复兴之前的欧洲中世纪,拉丁语作为官方语言主要在基督教话语体系和封建贵族的统治上层发挥作用。由但丁等人发起的“俗语运动”强调语言的可感性、可说性,可听性,语言从生活中收集并提炼,并以此将主体带入新的道德世界。……“俗语运动”让语言从中世纪的神学话语“下降”到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世界中,将语言与人真正连接起来,使人能够在语言的帮助下掌握自身。语言成为人们摆脱属地控制的有效工具,并由此形成了广大的社群与社会。“俗语运动”对当时的西欧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政府法律文件、公共标语、城市雕塑等逐渐被俗语取代,社会结构也随之发生了剧烈变化。

——摘编自徐艳东《自由、尊严与主体权利》

材料二   胡适、陈独秀发动的文学革命最核心的内容就是以白话为工具建立“活的文学”、“人的文学”,并提出“为立国而造人”的口号。在文学革命推动下,各地文坛纷纷创办白话文刊物。1920年,教育部颁布政令,承认白话为“国语”,学校采用白话文教材,北京各区政府和社会团体还办有半日学校、识宇班等教育机构。这场“阅读革命”把民间文化思想和词汇带进贵族文学里,使传统社会的权威基础得以动摇,把以文言文为工具的精英文化改造为白话文为工具的大众文化。从1920年初开始,“改造国民性”、“主体性和唤醒”成为文学革命的新口号。

——摘编自逢增玉《对文学与人的改造与设计的思想及其历史实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俗语运动的社会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文化运动中文学革命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一、工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西方语言革新带给你的启示。
2021-03-07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联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

“《春秋》之法,以人随君,以君随天。”

——《春秋繁露》

“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


(1)概括材料一中三人的主张,并比较董仲舒与黄宗羲主张的主要不同之处。

材料二   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如果现在有人问:“我们目前是不是生活在一个启蒙了的时代?”那么回答就是:“并不是,但确实是在一个启蒙的时代。”

——康德


(2)结合所学知识,从背景的角度分析材料二中康德提出的“不是生活在一个启蒙了的时代”的原因,并从思想的角度解释“但确实是在一个启蒙的时代”的理由。

材料三   作为一名决策者,邓小平对所有计划与建设的可行性都要先进行试验,这与他使用的口号“实事求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相一致的。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充满了不确定性和自我怀疑,邓小平又及时地睿智地将这“唯一标准”进行精准的具体化的解读,让每个实践者都能用它准确地给自己的实践行为量化打分……邓小平和他的同事找到了一条富国强民的道路。在达成这个目标的过程中,邓小平也引领了中国根本转型,不论它与世界的关系方面,还是它本身治理结构和社会方面。在邓小平领导下出现的这种结构性转变,确实可以成为自两千多年前汉帝国形成以来,中国最根本的变化。

——英国.伊文思《邓小平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邓小平对实践标准具体解读的内容。并指出材料中“富国强民”道路和“根本转型”的内涵。
2021-01-28更新 | 96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遂宁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水平监测历史试题
6 . 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是西方历史上两次重要的思想解放运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关心的是今世而不是来世,它关注的是非宗教的古典文化而不是基督教神学。大多数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和文学关注的中心都是人,人们不需要专心于超自然的力量,相反,生活的目的是为了发展自身所固有的潜能。同样,文艺复兴时期新创办的寄宿学校培养的不是牧师,而是商人的儿子。全部课程强调古典文学的学习和体育锻炼,其目的是教育学生健康、快乐地生活,做一个合格的市民。一般认为,人文主义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思潮和指导思想,是早期资产阶级在反封建、反教会斗争中形成的思想体系。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文艺复兴借助古希腊罗马文化外衣的经济根源。

材料二   他们在经济领域中的主要口号是自由放任……国家对自然经济力量的自由发挥作用不得干涉……在宗教方面,伏尔泰说,"如果在英国仅允许有一种宗教,政府很可能会变得专横……但是,当有大量的宗教时,大家都能幸福地生活、和睦相处。"在政治方面,卢梭在其主要政治著作《社会契约论》(1762年)一书中说,所有公民在建立一个政府的过程中,把他们的个人意志融合成一个共同意志,同意接受这共同意志的裁决作为最终的裁决……"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根据材料二,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新主张。
7 . 人文精神是世界思想文化领域的瑰宝,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希腊人文主义体现出一种“重人”的思想,这一时期的思想家们将哲学追求集中在认识人自己这一命题上,要认识自己,人必须有知识才能达到真善美,强调对单一个体进行的理性思考,认为人可以通过知识的教化而与自然区别开来。

——《中华文体库》

材料二   文艺复兴是14世纪中叶到17世纪初在欧洲发生的思想文化运动。它只限于社会上的少数英才学者、文人和艺术家的活动,但是它所宣扬的思想不啻是向长期以来在基督教神学笼罩下陷于沉闷窒息的西欧社会送来的一股清新的气息,把绝大部分有文化教养的人士从中世纪的昏睡中唤醒过来。他们怀着一种复古的心情去挖掘古代遗产,力图恢复古典文化艺术,使之“再生”。文艺复兴并非对于古典文化的“亦步亦趋”的简单模仿,而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创新。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希腊人文精神的核心并指出其经济根源。
(2)据材料二,概括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特点并指出其实质。
2021-01-06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南充市南充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历史概念是人们对历史事实的概括和总结,其界定的时间、空间、人物、事件等都具有确定性,包含着特定的含义,为解决历史问题奠定了基础。对下表图示的解读,正确的是
A.人文精神在近代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中兴起
B.人文主义思潮出现后,人的价值才被发现
C.人文精神的滥觞,就伴随着人文主义的出现
D.人的价值是人文主义和人文精神的核心内容
9 .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世纪后期,神学在西欧学校教育中的统治地位发生动摇,一些新设学校特别注重对学生德智体美的教育,古典文学和自然科学课程的地位明显提高。

——据《外国教育史》

材料二   在“光荣革命”到来之前,一个伟大的人发现了解释自然现象的钥匙。……人们觉得,理性也能打开人类事务之门。随后,洛克发表《政府论》,他指出:政治权力是每个人交给社会的自然状态中所有的权力,由社会委托给统治者,用来为他们谋福利和保护他们的财产。当统治者滥用权力,破坏而不是保护人民财产的时候,人民可以反抗甚至推翻它。

——据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等编写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思潮?这一思潮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2)联系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二中“伟大的人”的名字及其所发现“钥匙”的重要意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说知识概括洛克的思想主张,并指出这些主张的影响。
2020-12-22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新津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某中学高二历史学习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轴心时代”(公元前600年至公元前300年)的中西方文化时,搜集整理了以下资料。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
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日:既庶矣,又何加焉?日:教之。《论语·子路》
“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荀子·大略》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章句下》
“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孟子·滕文公上》
“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孟子·梁惠王下》

材料二   


材料三   我们惊奇地发现,中国这一思想繁荣的时代(东周)与古希腊的哲人时代是同时产生的。……不过他们得出的答案大相径庭,从而使地中海文明和东亚文明就此分道扬镳,各自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下去。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革》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先秦时期儒家民本思想的主要内容。
(2)指出材料二中古希腊先哲思想主张的精神实质,并结合所学简述其发展历程。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他们得出的答案大相径庭”的主要原因。
2021-01-28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乐山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