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2 道试题
1 . 有学者指出,这一时期的思想家虽然抬出希腊、罗马的古典传统来祭拜,但他们不过是借尸还魂,借他人的酒来浇自己心中的块垒而已。这些思想家“心中的块垒”是想
A.打击罗马天主教会B.摆脱神权对思想的束缚
C.建立资产阶级政权D.寻求文学艺术领域突破
2 . 法国史学家米什莱在《法国史)第7卷开头明言:“16世纪是从哥伦布到哥白尼,从哥白尼到伽利略,从地球的发现到天上的发现。人还发现了他自己,探测了他自己的深奥复杂的人性。”下列表述与“人还发现了他自己”相吻合的是
A.智者的启蒙B.与上帝直接对话
C.人性的复苏D.呼唤民主和自由
2021-02-05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沙市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马丁·路德在翻译《圣经》时,经常走街串巷听路人发音说话,谨慎地从高地德语、低地德语和中部地区德语中选用词汇,经他筛选、修饰和加工的德语很快流行全国,成为共同的书面语言,并至今通行于德国。这说明马丁。路德翻译的《圣经》
A.推动德意志国家的统一B.促进民族意识的萌发
C.不再认同基督教的权威D.践行因信称义的主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在古希腊神话中,虽然神创造万物,一切却是为了人能在自然界存在与生活。如太阳神阿波罗每天准时出现,驾一次太阳车为人类提供光明。这体现了古希腊神话
A.宗教意识淡薄B.具有人本色彩
C.注重物质生活D.反对神灵崇拜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世纪的中国与18世纪的法国在政治上和思想上就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封建专制都盛极而衰,专制政治的弊害暴露无遗;思想界都非常活跃,大批的思想家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中国有最激进的思想家黄宗羲,在法国则有卢梭。黄宗羲写过一本名著《明夷待访录》,此书可谓是中国历史上反专制的代表作;卢梭的《民约论》则成为西方前所未有的“人民主权”的宣言书。

——摘编自张立平《夕阳与曙光一<明夷待访录>与(民约论>之比较》

材料二   中法战争后,温州人宋恕首先发现黄宗羲《明夷待访录》的启蒙价值,积极向友人推荐。1903年,梁启超明确指出黄宗羲为中国之卢梭。同年,时为革命派的刘师培,也著文论述了《明夷待访录》具有中国《民约》的精义。严复虽反对黄宗羲,但他在翻译中仍注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因素。先辈们探索民主中国化的经验和教训,值得为后人借鉴。

——摘编自方祖猷《再论黄宗羲学说在中国近代的启蒙价值》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黄宗羲、卢梭政治.上的核心主张。指出“17世纪的中国与18世纪的法国在政治上和思想上就有‘惊人的相似之处’”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概括《明夷待访录》的“价值”。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梁启超“指出黄宗羲为中国之卢梭”的社会背景。
2021-02-04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6 .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运动,被称为“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要求发展民族经济,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教会神权统治的政治运动”。这反映出欧洲宗教改革运动
A.使欧洲确立了教随国定的原则B.主张彻底推翻欧洲封建制度
C.否定并结束欧洲宗教神权统治D.是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
2021-02-04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7 . 16世纪末17世纪初,培根以当时自然科学的崛起和发展为契机,对脱离现实而专务虚谈的英国经院教育发起猛烈攻击,批评他们热衷于争论诸如“天堂里的玫瑰有没有刺”“在针尖上,可以有多少天使跳舞”等荒谬问题,指斥他们一味在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古代权威面前亦步亦趋而不思进取。这表明
A.古希腊文化的影响逐步消除B.此时英国迫切需要思想革命
C.科学理性精神冲击传统教育D.近代西方科学研究注重实践
2021-02-02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十堰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8 . 有西方学者指出,启蒙运动强调知识的价值,并通过技术发明来实现知识的价值,但是技术发明的成果导致知识与权力等同,最后遮蔽了世界。由此可知,该学者强调启蒙运动
A.促进了人类自主意识的觉醒B.偏离了自由平等的价值观
C.推动了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D.受到世俗权力的严格束缚
2021-02-02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十堰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9 . 下图所示是位于佛罗伦萨卡尔米内圣母大殿布兰卡契小堂的湿壁画《纳税银》。评论者普遍认为,这是马萨乔最好的一幅作品,其笔触细腻,造型逼真,注重油画色彩的运用。据此可推断,该画作创作于
A.文艺复兴时期B.宗教改革时期
C.启蒙运动时期D.工业革命时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某学派的代表人物认为:“因为法律的规定是任意的(人为的),而自然的指示则是必然的。此外,法律的规定是人们约定的结果,并非产生于自身(自然的产物);而自然的指示则与生俱来(源于自身),并非人们之间约定的产物。”……“根据自然,我们大家在各方面都是平等的,并且无论是蛮族人,还是希腊人,都是如此,在这里,应当适时地注意,所有人的自然需求都是一样的。”对该思想的合理理解是
A.法律是人为的产物,因此其约束力是相对的B.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
C.倡导天赋人权,是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D.法律与自然是完全对立的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