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635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公社委员会存在的63天中,先后更换了28位主席,有时甚至一天更换两次主席。从公社的实践来看,主席团主席具有轮流坐庄的性质,并非公社的实际领导人。政府各部门的委员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各自为政,并无视执行委员会的决定。这说明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是(     
A.缺乏强有力的领导核心B.失去了农民阶级的支持
C.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指导D.资本主义发展不够充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对于赎罪券的抨击,有如一粒火种落在火药桶里,立刻燃起燎原之火。农民和平民把路德的反教会论纲当成是起义的信号;人文主义者热烈欢呼;贵族甚至一部分诸侯,希望由此打破罗马教会的体制,没收教产;用拉丁文写的这份论纲,被人们译成德语,争相传播。据此可知宗教改革(     
A.表达资产阶级的诉求B.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C.致力于稳定社会秩序D.激发德意志民主意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古埃及的建筑物如陵墓、神庙、祭庙等都具有雄伟、宏大、壮丽等特点,就其规模和造型而言,是古代世界其他民族无可比拟的,古埃及(     
A.中央集权具有强大优势B.王权与神权紧密结合
C.地理环境影响政治制度D.对世界文明影响巨大
昨日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咸宁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4 . 形成于1952﹣1954年间的“和平统一战线政策”,出发点是维护中国的国家安全,特点是通过在周边地区建立“集体和平”秩序和扩大和平地区(     
A.标志着新中国开始放弃一边倒政策B.是应对美苏威胁而做出的理性选择
C.是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具体实践D.为国内经济建设创造良好周边环境
7日内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咸宁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5 . 【明清经济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以来,中国商品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特别是在明清之际引进原产于新大陆的作物以后,如太湖周围的三吴地区,原来虽然是粮食高产地区,还需从外处调进粮食,这样就促进了粮食的商品化。其他一些经济作物,在其生产发展中也都有类似情况。这样,在人口稠密的地方和贫瘠的山区,以补救粮食生产的不足。全国作物生产的布局有了新的变化,在土地利用上,更重要是由于复种和间、混、套种等多熟制的推广,提高了复种指数。

——摘编自王思明《如何看待明清时期的中国农业》

材料二   明代中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逐渐侵蚀自然经济的基础,“重本抑末”的传统观念开始动摇,社会婚姻观念出现一些新动向,出身、门第在婚姻关系中被淡化,可谓混淆之极。婚姻之家,惟论财势耳。有起自奴隶,无不结姻高门,缔眷华胄者。”士大夫对女性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万历时吕坤指责礼教“严于妇人之守节,乃是“圣人之偏”。

——摘编自荆晓燕《明中后期民间社会婚姻观念的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农业发展的新气象。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代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对社会造成的影响。
7日内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咸宁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在中世纪,所有的西方基督教徒都属于天主教会,所有受过教育的人都使用拉丁语,他们首先认为自己是基督教徒,其次是某一地区如威尼斯的居民(     
A.导致欧洲人国家观念淡薄B.说明了教权高于王权
C.表明基督教控制世俗生活D.使欧洲社会等级森严
7日内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咸宁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7 . 【欧洲的城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世纪后期的城市有着独特的特征,这种独特性就在于它不仅是一个市场中心,还是一个文化中心。更为独特的是,中世纪欧洲的城市具有从未有过的自治性,它不仅拥有独立的立法权和司法权,而且拥有组织城市管理体系的权力。每个城市都是一个自治的市民社会,各自制订法律、自行征税、自管司法、自行铸币,甚至根据各自需要结成政治联盟、自行宣战或媾和。中世纪城市自治的核心表现就在于它有权制订自己的对内对外制度,当时的城市制度主要包括以保护和促进商业和工业为主体的私法制度和以城市政治制度为主体的公法制度。

——摘编自王国金、张镭《中世纪欧洲城市制度及其法律意义》

材料二   下表是英国在不同时期为解决城市问题颁布的法案

年份名称内容
1601《济贫法》修正案建立了为贫困无助者提供居住和工作的济贫制度
1848《城市公共卫生法》解决城市公共卫生方面存在的问题
1866《城市环境卫生法》旨在解决城市环境卫生问题
1909《城市规划法》政府开始规划城市的建设
1945《工业分布法》旨在解决工业布局问题
1946《新城法》解决卫星城市的发展问题
1949《国家公署和乡村通道法》政府管理乡村交通工作
1952《城镇发展法》关于城镇发展的法律条例

——根据【英】K.J.巴顿《城市经济学》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世纪城市自治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解决城市问题的特点。
8 . 如表为明代苏杭地区的居民职业结构表。据表格可知,苏杭地区(     
职业自耕农和地主佃农工场主商人
占人口比例24%36%30%10%
A.最早产生资本主义萌芽B.土地买卖现象异常严重
C.传统小农经济仍占主导D.经济结构从量变到质变
9 . 据统计,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者中,哈格里夫斯是纺织工,怀特是木匠,克隆普敦是纺织工人,瓦特是修理工;而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诺贝尔是化学家,西门子是物理学家,爱迪生获得过诺贝尔物理学和化学奖的提名。这一变化说明(     
A.发明者的出身决定研究成果B.科技创新不再需要生产经验
C.科学与技术的结合程度加深D.科学理论比生产经验更重要
2024-06-11更新 | 272次组卷 | 126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北门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明清经济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以来,中国商品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特别是在明清之际引进原产于新大陆的作物以后,加快了经济作物的商品化过程。在一些经济作物集中产区,如太湖周围的三吴地区,原来虽然是粮食高产地区,但因栽种桑棉,还需从外处调进粮食,这样就促进了粮食的商品化。其他一些经济作物,像花生、烟草乃至甘蔗等,在其生产发展中也都有类似情况。这样,在人口稠密的地方和贫瘠的山区,都推广高产的玉米、甘薯等作物,以补救粮食生产的不足。全国作物生产的布局有了新的变化,在土地利用上,除了随着东北、西北的垦殖开发扩大了全国耕地以外,更重要是由于复种和间、混、套种等多熟制的推广,提高了复种指数,扩大了增产途径。传统的精耕细作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广和发扬。

——摘编自王思明《如何看待明清时期的中国农业》

材料二   明代中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逐渐侵蚀自然经济的基础,“重本抑末”的传统观念开始动摇,等级森严的礼法制度和伦理规范受到强烈冲击,社会婚姻观念出现一些新动向,出身、门第在婚姻关系中被淡化,而财富却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时人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状况:“今世流品,可谓混淆之极。婚姻之家,惟论财势耳。有起自奴隶,骤得富贵,无不结姻高门,缔眷华胄者。”士大夫对女性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万历时吕坤指责礼教“严于妇人之守节,而疏于男子之纵欲”,乃是“圣人之偏”。

——摘编自荆晓燕《明中后期民间社会婚姻观念的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农业发展的新气象。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代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对社会造成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