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如表摘自学者对英国《国民传记词典》中6000多位传主从业兴趣的统计,据此可推断,17世纪的英国(     
知识领域或职业1601—1625年1626—1650年1651—1675年1676—1700年
科学12.8%28.2%31.4%27.6%
医学13.0%27.4%31.5%28.1%
军事8.8%46.7%18.8%25.7%
政治26.6%29.1%22.7%21.6%
神职37.2%30.1%19.5%13.2%
注:传主可有多种从业兴趣。
A.人文主义广泛传播B.代议民主政治完善
C.宗教信仰彻底崩溃D.实用主义日益流行
2 . 下图是根据相关数据整理而成的《启蒙思想家国别分布图》。这说明启蒙运动
A.远远超过欧洲范围
B.与政治变革相促进
C.鼓励民族独立运动
D.因多元发展而兴盛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8世纪中叶前后,伏尔泰是警察戴梅里(负责监管图书贸易)的重点监控对象,下表是《戴梅里日志》提及伏尔泰作品的主要类别情况统计,据表可知(     
作品类别戏剧诗歌历史论战小册子哲理作品
1756年以前提及次数29423143
1758年以后提及次数170136816
注:1756—1758年的《戴梅里日志》资料缺失
A.思想冲突愈发公开激烈B.伏尔泰推动了文学革命
C.启蒙运动成为社会共识D.法国诗歌逐渐走向没落
2023-03-02更新 | 409次组卷 | 5卷引用:四川省甘孜州康定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18-19高三上·全国·期末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孟子亚里士多德
教育思想“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孟子主张教育目的在于“君子”、“圣贤”及“大丈夫”。他主张“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城邦如果忽视教育,其政制必将毁损。一个城邦应常常教导公民们能适应本邦的政治体系及其生活方式。”
亚里士多德将教育分为三个阶段:0—7岁主要是锻炼身体,强健体魄;7—14岁把品德教育放在第一位,做到“弃恶从善”;14—21岁的教育重点就是发展理性、发展智慧。

材料二文艺复兴……虽然许多新成就的基础是古典文化,但是它们很快地超越了希腊、罗马影响的范畴。……文艺复兴包括一些当时占统治地位的理想和看法,使文艺复兴印上了一个独特社会的标记。总的说来,这些理想和看法中特别突出的是乐观主义、世俗主义和个人主义。

——(美)A·M·伯恩斯等《世界文明史》第二卷

材料三1925年初,《京报副刊》举行了一次征求“青年必读书”的活动,书目得票统计数能反映学者们对青年们文化素养的期待。

书名得票数
史记19
四书、结婚的爱、欧洲近代百年史8
墨子、呐喊、上下古今谈、建国方略、独秀文存、红楼梦6
资治通鉴、孟子15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中国近百年史、科学方法论、思维术7
社会学及现代社会问题5

(1)据材料一概括孟子和亚里士多德教育思想的共同之处,说明二人教育思想的历史价值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与欧洲传统文化的关系,文艺复兴时的“乐观主义、世俗主义和个人主义”反映了当时欧洲社会的哪些需求

(3)根据材料三,概括学者们对青年文化素养期待的几个方面,并结合背景分析这些文化素养被期待的原因

(4)综上,你认为人类社会思想文化是怎样流传和发展的?

2018-01-05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黄金30题系列 高三年级历史 大题好拿分【基础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