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0 道试题
1 . 下表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人物对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评述。其意在
论述出处
欧洲近世文明兴起,路得新教之起,全欧精神为之一变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迄路德之党盛,而教皇始蹶,人始睹耶教之真矣。故耶教之亡,教皇亡之也;其复之也,路德之力也谭嗣同《谭嗣同全集》
日耳曼人路惕(路德)与友菲立·麦兰极力宣斥教皇倚势作威……译拉丁经文为日耳曼语,以开民愚蔽,百折不回,身死无悔,而教皇之权始渐衰宋恕《宋恕集》
A.营造维新变法的氛围B.接纳欧洲新教的观点
C.抵制革命思想的传播D.为变法寻求理论依据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西方传统宗教认为“宗教事是圣事,世俗工作是俗事”,世俗职业不能称“天职”,不具神圣性。马丁·路德指出,鞋匠、农民等和受了圣职的牧师一样,承担了工作的责任。加尔文进一步强调,努力劳作就是履行“天职”,就能成为上帝的“选民”。“天职”一词内涵的变化
A.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B.体现了民众追求政治上的平等
C.反映了西方职业观宗教色彩浓厚D.表明罗马教会思想专制的瓦解
2021-12-28更新 | 701次组卷 | 19卷引用:山东省烟台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世纪教会统治时代,人们认为夜里魔鬼出没,异端活跃,它们都是上帝的敌人。每当夜幕降临,城门关闭后,宵禁和治安巡夜就开始了。此时,街面上空空荡荡,室内停工歇业。

15世纪初,欧洲一些城市要求临街住户在一些指定的夜晚挂出油灯、蜡烛等灯具,其目的不是考虑市民夜行,而是改善治安条件。

17世纪,夜生活开始出现,但大多数市民还没有介入夜生活,普通商店仍然是蜡烛一亮就关门。到18世纪初,一些曾属贵族圈子的娱乐活动开始扩及民间。例如化妆舞会,普通民众只要买一张票就可参加,舞场上点起的蜡烛多达500支,舞会一直持续到半夜。

18世纪中后期到19世纪上半期,剧院、俱乐部、赌场、酒馆成为欧洲人夜生活的主要场所。汽灯很快普及,灯光的使用已超越了实用照明的范围,成了一种炫耀和吸引眼球的手段,强烈地刺激了人们的购买欲。与此同时,夜晚劳动的行业比比皆是,劳动时间向夜晚不断延伸,夜班工作制形成。

19世纪90年代,英法等国相继实行8小时工作制,采用两班制或三班制劳动。三班工作制把整个夜晚都纳入劳动时间,夜以继日终于成为现实。

20世纪下半叶以来,夜班劳作没有减少,电讯、交通、能源供应、新闻媒体、医疗健康,以及一些商店和休闲场所,都提供24小时服务,更多的劳动者在夜间忙碌。

——摘编自俞金尧《资本扩张与近代欧洲的黑夜史》


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欧洲黑夜史”,拟定一个主题,并加以说明。(要求:主题明确,表述成文,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4 . 如表是公元前7世纪-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学者的一些主张摘录据此可知,它们都
古希腊学者主张
泰勒斯“水”是世界的本原
苏格拉底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美德即知识
柏拉图“逻各斯”是追求关于“善”的理念,是心智中的最高级思维
A.强调知识的重要性B.推崇公德的构建
C.提倡人文主义精神D.蕴含理性的精神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有学者认为,近代宗教改革家们扶起了长期被教会欺压的王侯,为他们的封建统治披上一层世俗化了的宗教外衣;在驱逐不信仰本教派信徒的同时,镇压了下层民众的起义风潮。这一评价
A.否定了宗教改革的反封建性质B.有利于深化对宗教改革的理解
C.说明宗教改革导致了社会混乱D.表明该学者反对欧洲宗教改革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欧洲某一时期,舞剧通常的情节总是由四个部分组成:天性的美好,天性的凹陷,大悲痛下英雄的出现以及天性的复活。此类舞剧情节设计迎合了
A.理性主义下的社会价值观B.宗教神学束缚人性的需要
C.文艺复兴时期的社会思潮D.现实主义艺术流派的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面对14世纪中期肆虐欧洲的“黑死病”,号称万能、救世的教会表现乏力,大量“神的仆人”和俗人一样死亡,这一时期欧洲丧失了1/3的人口。人们开始放弃信仰疗法,采用世俗方法研究抵制瘟疫的措施,这唤起了劫后余生者“对自我生命存在幸福的追求和对生之权利的百般珍惜”。材料所述现象
A.直接催生了宗教改革B.促成了人文主义的产生
C.基本否定了教会权威D.提供了欧洲历史转折的契机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新教与罗马天主教分庭抗礼是政治权力广泛介入的结果,主权意识正在萌生的国王和诸侯们站到了新教一边。这反映出当时
A.王权摆脱了教权控制B.民族意识日益增强
C.政治权力主导宗教信仰D.资产阶级与封建君主利益一致
10 . 《十日谈》中有这样的描写:“我们人类的血肉之躯都是用同样的物质造成的,我们的灵魂都是天主赐给的,具备着同等的机能和一样的效用……”由此可见,该书
A.歌颂教会的英明和伟大B.抨击等级观念,宣传人生而平等
C.倡导人类应该有更高的追求D.表达了自然权利是人与生俱来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