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 . 1549~1560年,约4776名法国逃难者进入加尔文派控制下的日内瓦,其中1536人是工匠。他们将技术和资金由奢侈品行业投入普通的钟表业,日内瓦逐步发展成为世界钟表业的摇篮。这反映出,当时
A.人文主义传播缓和了社会矛盾B.经济发展不平衡促进技术转移
C.工匠精神决定了城市生活面貌D.宗教改革助推日内瓦经济发展
2020-07-09更新 | 8087次组卷 | 79卷引用:第02讲走向整体的世界-【暑假复习与自学课】2022年新高二历史暑假精品课(纲要下+选必一)
2 . 任何道德都是具体历史时代的产物。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公民应具有“四主德”,即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具有智慧之德的人担任统治者,负责治理国家;具有勇敢之德的人担当卫国者;具有节制之德的人从事生产。智慧是最高的德性,节制是最低的德性,勇敢居中。这三种人各具其德、各守其责,国家就具备了正义的德性。亚里士多德则强调公民对政治的参与,公民有修身、修政的道德责任。

欧洲中世纪,“君权神授”的国王享有世俗权利,臣民对国王是依附和从属关系。基督教神学的奠基者圣·奥古斯丁在四主德的基础上,提出爱上帝是一切美德之源。基督教还宣扬“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爱一切人”,并通过一系列戒律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将忏悔、祈祷、诵经等作为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手段。

18世纪,孟德斯鸠提出:品德“不是道德上的品德,也不是基督教上的品德,而是政治上的品德”,这种政治品德就是爱祖国、爱平等、爱法律,这种爱是民主国家特有的,只有民主国家,政府才由每个公民负责。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认为,道德学的唯一目标是使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物质生产的发展有助于提高公民的道德水平,促进公民的自由、平等与幸福。他强调人的本性是自由活动,坚信公民对个人利益的追求将会增进社会的整体利益。

结合所学,解读“西方道德观念的发展变迁”。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2020-05-14更新 | 276次组卷 | 6卷引用:【好题汇编】期中冲刺(高频论述题15题)(北京专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各个时期的古希腊雕塑表现手法各有特色,经过了从“僵直的站立”到“放松的右腿”,再到“自由运动的身体”的阶段,进而发展出“弄姿作态”的艺术呈现方式。这反映了古希腊艺术
A.受到了东方艺术的影响
B.人文主义精神持续不断
C.得益于民主政治的繁荣
D.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如表为一些思想家的主张。
时间人物有关理性主义的观点
公元前5世纪苏格拉底思想应当诞生在学生的心里,教师仅仅应当像助产士那样办事。
13世纪阿奎那认为真理只在理智之中,除了人类理智中的真理之外,还需要有上帝理智中的真理。
17世纪笛卡尔相信只要运用人类的理性,就可以正确认识我们周围的世界,不管是人、自由还是上帝。
18世纪康德人身上具有一种独立于感性冲动的强迫而自行规定自己的能力。

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结论是
A.人对真理的探究结果产生理性
B.理性与宗教实现了并行不悖
C.理性是人们对现实世界的认识
D.人类能够利用理性认识自己
5 . 马丁路德提出:“基督徒具有‘精神的属性’,在精神方面,他们是自由的,只服从于上帝……基督徒还具有‘肉体的属性’,在物质方面,应当服从世俗权威,可以当兵,可以嫁娶,可以过任何世俗生活。”其主要目的是
A.主张因信称义
B.否定教皇权威
C.反对专制主义
D.强调王权至上
2019-05-31更新 | 528次组卷 | 2卷引用:第14天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2019年暑假作业总动员》高二历史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最广泛的意义上说,社会科学推动人类文明发展总是需要首先凭借其研究成果,变革人们的种种观念。这里,暂且将之限定在人类每一个时代的根本性的大背景观念这个较窄的意义上。这些大背景观念,主要包括对自然和科学的基本看法,对人和人生的基本态度,对宗教和社会的基本观点。这些从根本上影响着人们对整个文明的态度,对真理和正义的看法,对人生目标的追求,对社会制度的诉求。故一旦发生变化,即意味着人类文明的一次重大转折。

——摘编自《社会科学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模式与规律初探》


结合世界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论述中选取一个角度,指出它所反映的近代人类文明发展的模式与规律,并概述和评价该模式或规律。(要求:简要写出所选取的角度,对人类文明发展的模式与规律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2019-05-24更新 | 67次组卷 | 3卷引用:2019年6月30日《每日一题》必修3—— 每周一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在涉及国家权力分配中,某人提到:“如果由同一个人,或由权贵、贵族或平民组成一个机构行使这三种权力,即制定法律的权力、执行国家决议的权力以及裁决罪行或个人争端的权力,那就一切都完了。”他意在表明
A.贵族与平民之间矛盾尖锐
B.分权不利于国家行政效率提升
C.分权制衡有利于保障民主
D.国家权力分割应包括贵族和平民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5世纪16世纪之交,人类历史发生了重大转折,在这重大的历史转折时期,人类所取得的一系列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成就,几乎皆与西欧一次又一次深刻的社会变革和海外扩张密切相关,它们标志着世界资本主义曙光的来临。

——摘编自齐涛主编《世界通史教程近代卷》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15世纪16世纪之交西欧社会变革”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019-05-09更新 | 943次组卷 | 32卷引用:2019年5月25日 《每日一题》必修3-周末培优
9 . 文艺复兴时期,杰出思想家N.马基雅维利发表《君主论》,从功利主义的观点出发,把权力作为国家的核心和法律的基础,奠定了近代政治学的基础,使政治学第一次从伦理学和中世纪神学中分离出来。这主要说明文艺复兴运动
A.存在着世俗王权与教权的斗争
B.反对宗教神学对人性的束缚
C.批判宗教神学,主张思想解放
D.以反对君主专制为主要目标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柏拉图在《理想国》一书中,他根据智慧品德而不是按照出身,把每个人明确分工,各司其职,有正义感和理性的贤人统治国家,武士们保卫国家,农民和手工业者则负责生产。某中学历史学习小组对此展开讨论,说法正确的是
A.学生甲:这是对智者学派主张贵族政治的批判
B.学生乙:理想国是古希腊城邦民主政治的顶峰
C.学生丙:柏拉图为理性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D.学生丁:他用理性设计挽救了衰退的古希腊城邦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