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中西方高等教育各具特色

材料一 太学是汉武帝时设立的最高学府。《史记》记载:“公孙弘请曰:‘三代之道,乡里有教,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其劝善也,显之朝廷……故教化之行也,建首善自京师始……为博士官(专研究《诗》《书》《礼》《易》《春秋》的五经博士)置弟子五十人……择民年十八已上,仪状端正者,补博士弟子。郡国县道邑有好文学,敬长上,肃政教,顺乡里,出入不悖所闻者,令相长丞上属所二千石,二千石谨察可者,当与计偕,诣太常,得受业如弟子。’(汉武帝)制曰:‘可。’”

(1)依据材料,概括汉武帝时期太学的基本情况。

材料二 1158年,在教皇支持下建立的博洛尼亚大学,被称为“欧洲大学之母”,主要教授神学和法学等。1215年成立的巴黎大学的课程仍然建立在经院哲学(天主教神学)的基础之上。

1546年,英王亨利八世出于政治和宗教的目的,将枢机大教堂改建为剑桥国王学院。1596年在伦敦建立格雷沙姆学院,主要从事具体实验工作和自然理论探讨,把神学排除在外。

1793年,法国政府颁布法令,关闭所有教会把持的大学,随后开办综合理工学院,招生打破门第界限,注重自然科学内容的教授。1309年普鲁士政府创建柏林大学,将教学同学术研究进行统一,发展了高等教育的新职能。

(2)阅读材料,概括12—19世纪欧洲高等教育中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分析其背景。

材料三 南宋朱熹为白鹿洞书院制定的“院训”: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创建于南宋的江西南昌友教书院“院训”: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而后游于艺;修其身,齐其家,治其国,必先正其心。

材料四 1901年由美国教会在苏州创办的东吴大学提出源自《圣经》的英文校训:“UntoaFullGrownMan”(译为“为社会造就完美的人格”)。1927年杨永清任第一位华人校长时,将“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定为中文校训。

1905年,创办于上海的圣的大学将“LightandTruth”(译为“光和真理”)定为校训。1931年又增加了中文校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在上述两所教会大学的影响下,其它大学纷纷确立了各自的校训。

材料五 建国初期,校训大多从“团结、勤奋、刻苦、拼搏、文明、严肃、爱国”等词语中挑选几个进行组合,和当时的政府机关、企业流行的标语口号基本一致。

材料六 1997年,北京师范大学提出“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校训。1998年北京国家会计学院提出“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的校训。2005年哈尔滨工程大学确定“大工至真,大学至善”的校训。

(3)阅读材料,对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校训进行解读。

2018-06-22更新 | 13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安福县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分别概括图1和图2反映的历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背景的角度比较二者的异同
3 . 中国宋代描写孩童形象的绘画,注重表现某一类人物的共性特点,不同时期的孩童性别、衣着、年龄不同,但他们身上所具有的天真、烂漫、喜悦的感觉是相同的。在西方,拉斐尔的《西斯廷圣母》中,3个小孩无论是长相还是给人的感觉都是大不相同的,画家注重对人物个性的描写。由此可见,导致中西绘画上述区别的主要原因在于(        )
A.绘画的颜料与技巧B.写意写实的绘画理念
C.商品经济发达程度D.主流意识形态的差异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深衣属于汉服,是起源于虞朝的先王有虞氏,可能形成于春秋战国之交。其形制在《礼记·深衣》有详细记载。把衣、裳连在一起包住身子,分开裁但是上下缝合,因为“被体深邃”,因而得名。《五经正义》中认为:“此深衣衣裳相连,被体深邃;”且具体形制的每一部分都有极深的含意,而“深意”的谐音即为“深衣”。如在制作中,先将上衣下裳分裁,然后在腰部缝合,成为整长衣,以示尊祖承古。深衣象征天人合一,恢宏大度,公平正直,包容万物的东方美德。袖根宽大,袖口收祛,象征天道圆融;领口直角相交,象征地道方正;背后一条直缝贯通上下,象征人道正直;下摆平齐,象征权衡;分上衣、下裳两部分,象征两仪;上衣用布四幅,象征一年四季;下裳用布十二幅,象征一年十二月。身穿深衣,自然能体现天道之圆融,怀抱地道之方正,身合人间之正道,行动进退合权衡规矩,生活起居顺应四时之序。

——沈从文《中国服饰史》

材料二   清王朝开始意识到不学西方不行,打算“师夷长技以致夷”的时候,正是以英美为中心开始流行西装革履的着装模式的时候。因此,自1860年代清廷开始支持洋务运动,陆续开设语言学校、翻译馆、工艺学堂,并派遣留学生出国,国人服装西化就成为一种不可避免的发展趋势了。其中最要型的莫过于留美幼童事件。所以称之为“事件”,是因为清政府完全没有想到,派若干幼童出国留学,也会发生变法乱祖之事。

——杨奎松《问道于器——辛亥以来国人着装西化”的成因与经过》

材料三   文艺复兴时期男女服装普遍使用了制作繁琐、绕颈而立的极其醒目夸张的拉夫领,且当时的男女服装都流行使用填充物。对填充物的使用在男服中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男性服装的肩部、胸部、袖子甚至腹部都使用填充物,突出显示男性的威武、雄伟等男性特征。女性服装是上身使用紧身胸衣以及袒露胸乳的敞口低领,下部穿用裙子,裙内使用宽大的裙撑,整体看来,上身紧瘦,下体裙子宽大,视觉对比效果十分明显,以腰部为轴心来设计服装,突出呈现女性的人体曲线美和女性特征。这些设计特征都充分说明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想对服饰艺术的深刻影响,显示出这一时期对人的重视。

——刘静轩:《论文艺复兴时期服饰艺术的现代性及其影响》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深衣文化所反映的社会特征。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国人服装西化成为一种不可避免的发展趋势的原因。指出在国人服装西化的趋势下,出现所谓的留美幼童“事件”说明什么问题?
(3)结合三则材料和所学知识,相对中国服饰,西欧文艺复兴以来服饰变化所反映的实质是什么?这个实质说明文艺复兴以来西欧社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历史学是历史与现实的对话,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记载了鲁国及各诸侯国二百余年的历史,内容以诸侯、大夫的政治、军事活动为主。

《史记》成书于西汉,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记载了上古至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1)比较《史记》与《春秋》的不同之处。从“篇目举例”中任选一则,简述其反映的西汉社会状况。

材料二   在欧洲19世纪被誉为“历史学的世纪”,历史研究发生了很大变化。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自然界的规律适用于人类社会,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适用于历史研究。历史研究应该以回忆录、日记、外交报告等原始文献为材料,通过科学的解释方法,寻求人类社会进步的规律。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引起欧洲史学界的普遍关注,成为史学研究的重点之一。很多

史学家批判拿破仑对各国的侵略,认为历史是体现民族特性的标志。各国相继整理出版自己民族的大型史料集,编纂各自的国家通史。普鲁士的《民族历史评论》发刊词说,历史“比任何学科都有助于全体德国人民的统一”。历史研究的主要对象仍然是社会上层,但包括工人在内的社会下层的历史也逐渐受到关注。1850年,斯坦因的《1789年至今的法国工人运动史》和恩格斯的《德国农民战争》问世,恩格斯指出:“一切重要历史事件的终极原因和伟大动力是社会的经济发展,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改变,是由此产生的社会之划分为不同的阶级,是这些阶级彼此之间的斗争。”

(2)根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欧洲历史学发展的特点。结合时代背景分析这些特点的成因。

材料三   史学者,学问之最博大而最切要者也,国民之明镜也,爱国心之源泉也。今日欧洲民族主义所以发达,列国所以日进文明,史学之功居其半焉。然则,但患其国之无兹学耳,苟其有之,则国民安有不团结,群治安有不进化者?

——梁启超《新史学》(1902年)

(3)材料三中梁启超认为新史学的特点与地位是什么?结合当时的政治环境,说明梁启超观点的主要目的。

(4)有学者认为,历史不仅是指过去的事实本身,也是指人们对往事的记录。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代刊印的书籍,从存世情况来看,其数量远超宋元本,而且大多数的宋元本都有明代的翻刻、重刻本;许多清代书籍也都是以明本书为底本重刻的。明代发明了便于刊刻而又不失美观的宋体字,发展演变为今天最常用的印刷体汉字。明代的线装书和宋体字影响到中国周边的日本、朝鲜半岛和越南等国家和地区,在日本和韩国,宋体字至今仍被称为“明朝体”。明刻本在欧美也有广泛收藏,如意大利学者利玛窦在明万历年间来到中国,在中国学者徐光启的帮助下将《几何原本》翻译为汉文,并刊行于世。此明刻本后又流传到意大利,今罗马中央图书馆有藏。甚至19世纪欧洲出版的书籍中使用的汉字也是宋体字。

——据白寿彝《中国通史》等

材料二   欧洲在15、16世纪进入印刷时代之后,大规模印刷的廉价书籍特别是《圣经》刺激了大众教育,识字人口大量增加。许多出身卑微的人通过阅读和教育改变了他们的社会地位,正是这些草根大众成为后来发生的一系列社会变革的主要力量。其时,许多人文主义者聚集在一起,审视、修订大量的拉丁文、希腊文和希伯来文的手稿。经过他们整理的古代经典很快成为印刷商的盛筵。这些印刷书不再是古登堡圣经那样大开本的豪华藏品,而是每个人都买得起的小开本口袋书,因而得到最广泛阶层的欢迎。在16世纪上半叶,医生的平均藏书量从26本增加到62本,律师从25本增加到55本,商人从4本增加到10本,纺织工匠从过去的1本书变成了4本书。印刷技术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书市场,同时也催生了职业作家群体;在传统时代以个人身份资助作家的贵族不再是写作的必需前提,资本化的印刷商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作为早期资本主义的典型形态,书籍印刷出版业从肇兴伊始,就是“在富有的资本家控制下的伟大产业”。

——据曹顺仙《世界文明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书籍刊印业较迅速发展的原因以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印刷业所体现出的新特点。
(3)谈谈上述中外书籍刊印发展史对我国当代文化产业发展的启示。
7 . 民本”思想和“民主”思想是人类文明史上的精华。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对民的作用的认识更加清楚,所以对“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道理更加着意阐释、鼓吹,成了这一时期的一股思想大潮,并在萌芽的基础上形成了初步体系。同时,在这一时期涌现出了众多的思想家,其中最为典型的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荀子三位。他们民本思想的侧重点各有千秋,孔子侧重于“为政以德”,孟子侧重于“民贵君轻”,而荀予侧重点是“恩惠于民”。                                                         

——《南阳日报》


材料二   人人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利而不论其出身。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社会中应有“共同意志”,人人遵守。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不得转让,不受限制,不准分割。为维护这一主权,必须使人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包括立法、司法、守法、受法律保护和受法律制裁各方面的平等。政府官员只是人民委派的工作人员,不享有主权。随着政府职位诱惑力的加大,人民应采取更有力度的监督手段。人们在行使自由权时,决不允许损害他人的自由,否则他自身也就不自由了。这样,共同意志就要通过法律手段制裁他,“强迫他自由”。                           

 ——卢梭《社会契约论》


材料三   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罗马之亡,民族主义兴,而欧洲各国以独立,洎自帝其国,威行专制,在下者不堪其苦,则民权主义起。十八世纪之末,十九世纪之初,专制仆而立宪政体殖焉。世界开化,人智益蒸,物质发舒,百年锐于千载,经济问题继政治问题之后,则民生主义跃跃然动,二十世纪不得不为民生主义之擅场时代也。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还视欧美,彼且膛乎后也。

——孙中山《民报发刊词》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主张(不得摘抄材料原文),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民本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初步形成体系的政治经济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卢梭在国家学说、人权学说、法治学说诸方面各提出了什么主张?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最初提出的三民主义思想的内涵,并指出其与西方思想的不同之处。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工之以群工。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臣之与君,名异而实同矣。

——摘自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黄氏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móu,相当)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

——赵轶峰《十七世纪中国政治、社会思想诉求的维度》

材料三:黄宗羲的民本思想与卢梭的民主思想仅一步之遥,再前进一步,它就会突破儒学的樊篱,进入民主思想的堂奥。黄宗羲的政治思想与他所处的时代是相吻合的。

——程志华《儒学民本思想的终极视域——卢梭与黄宗羲的“对话”》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黄宗羲的政治思想,并指出“黄氏之说,不脱离儒家思想理路”的实质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黄宗羲的民本思想与卢梭的民主思想仅一步之遥”的理解,并分析黄宗羲的民本思想无法“进入民主思想的堂奥”的原因。

9 . 材料一1645年,一些哲学家聚集在一起探讨弗兰西斯·培根在《新亚特兰提斯》中所提出的新科学,这是英国皇家学会的始源。1660年查理二世复辟以后,伦敦再次成为英国科学活动的主要中心。此时,对科学感兴趣的人数大大增加,人们觉得应当在英国成立一个正式的科学机构。不久,国王发布口谕,同意成立“科学学院”。1662年查理二世在许可证上盖了印,正式批准成立“以促进自然知识为宗旨的皇家学会”。皇家学会创立时约为100人,到70年代时就增加到二百人以上。

——据百度百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皇家学会成立的原因及其影响。

材料二贵妇人们常把她们的客厅变成社交场所,社会各界名流、文人、才子都汇聚于此。当时每一位年轻贵妇人都视沙龙为最重要之事,甚至高过自己的家庭。沙龙里谈话无所不及,大到国内外战争,小到社会趣闻,都可以成为话题,政治、宗教、伦理、文化,可谓无所不包。众18世纪沙龙的贵族气息已经明显减少,其交谈结构的对话性也就更强、更加平等,沙龙的门槛大为降低,无论是贵族的,还是市民的,亲王、伯爵子弟和钟表匠、小商人子弟相互交往。

——据张媛珺《18世纪法国沙龙的兴衰》

(2)根据材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国沙龙的特点及其影响。

2017-06-05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树德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古希腊的高尔吉亚曾意图为被当时视为引发特洛伊战争的祸首的海伦平反。高尔吉亚认为,海伦走到特洛伊的原因不外乎四者之一:神的驱使、武力、爱情或被言语说服。如果是神的安排,海伦不应被责怪。若是因为武力,则应是施加武力者被怪罪。若是受爱情的影响,罪不在她,因为“如果爱情是神圣,有神的力量,人怎能抗拒?如果爱情是人共有的弱点,这不是罪过,而只是不幸。”最后,若是言语说服她,也不能怪她,因为“言语有能力支配人,能以小成就大,也能止息恐惧、缓和痛楚、营造喜乐、博取同情。”下列观点中与高尔吉亚观点最相近的是
A.重视美德与知识的关系
B.不断地认识你自己
C.理念先于物质而存在
D.人是万物的尺度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