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希腊的神话故事中,神并不走严肃呆板的崇拜符号,他们和普通人一样,也会结婚生子,也有七情六欲。他们也会高兴,会悲伤,会自私,会嫉妒,他们也有凡人一样的喜怒哀乐,简而言之,他们是被希腊人神化后的凡人。所以美神阿芙罗蒂德虽残缺了双臂(即著名的《断臂维纳斯》),仍然以神的姿态感染和震撼了无数的人。神性与人性赋予了石块以蒸腾不止的生气。她使人们了解到两千多年前希腊人的审美理想:外在美和精神美的统一,神性与人性的融合。

——摘编自齐宇飞《从古希腊雕塑艺术看希腊的人文精神》

材料二   十八世纪,西方爆发了规模宏大的启蒙运动。它是文艺复兴反封建反教会斗争的继续和发展,但它比文艺复兴运动带有更加猛烈的政治革命的性质。文艺复兴提倡“人性”,旨在摆脱天主教神学的束博,强调追求现世的幸福;启蒙运动则前进一步,它高举“理性”的旗帜,旨在反对专制主义、教权主义和封建特权,追求政治平等和经济自由。他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不管这些权威是什么。他们要求建立“理性的王国”,重新构建人类秩序。

——摘编自李晓燕《浅议西方文化对“理性”的探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希腊人文精神的特点及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的内涵有何不同,并结合材料一说明西方人文精神产生与发展的共同点。
2021-06-15更新 | 149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滚动双测卷-第四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与发展(A卷新题基础练)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法国启蒙学者关注公民教育,认为专制国家的教育只是“培养好奴隶”,不会造就出真正的人。公民教育应由民主国家设立机构来领导与管理,以推翻教会对教育权的垄断与掌控。狄德罗认为优良的自然素质绝非贵族所独有,“天才、才能和美德出自茅屋里的要比出自宫廷里的多得难以计算”。只因在恶劣的社会制度下,民众的子女得不到合理的教育,其中的天才被埋没。在当时法国“优秀的爱国者”和“始终正直的公民”极为稀少的情况下,道德教育尤为重要。卢梭要求儿童多了解祖国,他认为只有掌握包括数学、文学等科学知识,方能逐渐成为合格的公民。这些构想为推动臣民教育向公民教育的转变提供了思想先导。

——摘编自刘春兵《思想启蒙与公民塑造-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中的公民教育思想探析》

材料二   民国初期是近代中国公民教育的产生发展阶段。《临时约法》首次对公民权利作出规定,为公民教育提供了法律基础。在学习借鉴西方公民教育之初,不少学者强调“德国公民教育之思想,不可完全移植于我国”。商务印书馆和《中华教育界》等民间社会机构发表西方公民教育著作文章,顺应时代要求,自觉承担推动公民教育的重任。朱元善于1916年提出,“教育之方针自当以新国家之本质为主眼,而置重于共和立宪国民之养成”,“非实施公民教育不可”。随着西方公民教育思想的不断传入,人们提倡将民主共和精神的培养作为公民教育目标模式构建的基础,使公民教育范围扩展到社会公共生活领域。

——摘编自朱小蔓、冯秀军《中国公民教育发展观脉络探析》


(1)根据据材料一,指出启蒙思想家关于法国公民教育的主要构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提出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民国初期公民教育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特点形成的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中西方公民教育的历史启示。
2022-03-26更新 | 481次组卷 | 7卷引用:专题06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 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必考知识清单与考点演练(统编版)

3 . 哲学体系不仅仅属于个人,更属于产生它的时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果知识包括了一切的善,那么我们认为知识即美德就将是对的。

—苏格拉底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

材料二古代希腊思想家的每个学派,亚里士多德学派、柏拉图学派等等,都在文艺复兴那个时候找到它的信徒……在14至15世纪,对人体、天文、地理以及自然世界其他领域的研究普遍得到了加强。……一些有远见的哲学家及时地汲取了新科学的成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有自然哲学倾向的新哲学体系,成为近代哲学的先驱。

—吴仁平、彭隆辉《欧洲哲学史简明教程》

材料三法国哲学家是真正的哲学家,……他们不满足于只是少数教授和学者们的抽象争论和象牙塔里的沉思,他们希望影响大众,说服大众。他们热情地承担了改良社会和人性的责任……最有名的、在许多方面都最具代表性的哲学家是弗朗索瓦·玛瑞·阿鲁埃,他以伏尔泰的笔名闻名于世。在他漫长的生涯里,写了七十多部有趣的著作,他一生都在极力反对法律的不公正,以及法律面前阶级的不平等。

—(美)约翰·巴克勒等《西方社会史》

(1)据材料一,苏格拉底和孟子他们对美德的认识有何不同?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种美德观念产生的社会背景。

(2)依据材料二,指出文艺复兴时期哲学研究呈现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特点出现的背景。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伏尔泰的思想为例,说明法国哲学家们是如何“改良社会和人性”的?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哲学研究与时代发展的关系。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著名思想家王阳明提出了较为系统的儿童教育理念,对后世有重要影响在他看来,传统的学塾成为儿童的牢笼,儿童则把夫子视为敌人,易形成儿童的反抗心理。他将儿童比喻成草木,提出顺应儿童性情,肯定了儿童喜爱游戏的天性,并以“习礼”为儿童教育的重要内容。王守仁说:“凡授书,不在途多,但贵精熟。”儿童读书贵精,当量力而为。以王阳明为代表的居官文人,将儿童教育作为统治者实现“下学上达”目标的便捷途径,广泛宣传治.国安邦之道,使社会成员从小就自觉接受建立在理学基础上的伦理道德教化。

——摘编自殷文洁《王守仁蒙童教育思想对当代小学教育的启示》

材料二   18世纪自然科学知识和技术快速发展,但人的自然属性却在社会变迁中遭到破坏,机器大工业的迅猛发展随之而来的是人的异化,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原有的和谐被破坏。因此,卢梭对人的自然本性加以探讨,发现了儿童这个独立特殊的个体,秉持“儿童本位’的教育观,开创西方儿童教育研究的先河。他说:“在万物的秩序中,人类有它的地位;在人生的秩序中,童年有它的地位;应当把成人看作成人,把孩子看作孩子”,“儿童是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的”。儿童是天性善良的、自由的和感性的存在。教育者要遵从儿童作为人的本性和儿童的本性,使其顺其自然的发展,同时儿童是具有尊严和权利的独立个体,所以成人不能剥夺大自然赋予儿童的天性,从而使儿童的童年价值得到充分的保证王。

——摘编自李舒静《马克思与卢梭的儿童教育思想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阳明儿童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并说明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卢梭儿童教育思想的特点及形成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从战国到汉代是中国医学史上的第一次高峰,以伤寒、杂病和外科为代表的临床医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举凡中医学的基本理论、诊断方法、治疗法则等,在医药典籍中都有了明确具体的论述。隋唐是中国医学发展史上第二次高峰,唐代“太医署”是世界上最早的医学校,唐朝成为东亚医药的中心。宋朝产生了世界上最早的法医学著作《洗冤集录》,有记载的名医多达数十位,民族医学奋起为中国传统医学注入了新活力。明代中国早于西方发明了预防天花的种痘技术,清朝时中医已形成了一个系统的辩证体系。

——摘编自常存库《中国医学史》、李经纬《中国医学通史》

材料二在黑死病肆虐时,大约有1/4到1/3的欧洲人口死于这场灾难,一些人由对宗教信仰的怀疑而发展为对社会不平等制度的痛恨和反抗,以及对自己人生的深入思考,15至17世纪,人们在抗击黑死病时所采取的一些卫生措施,在客观上促进了欧洲城市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西医逐渐发展起来。

——摘编自王旭东《世界瘟疫历史》、赵洪钧《近代中西医论争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医学成就的特点,结合所学举一例医学成就说明。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疾疫对近代西方社会的影响。
6 . 16、17世纪东西方文化同时出现推陈出新的局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世纪,出自基督教《圣经》的内容仍然占据文艺复兴艺术的绝大部分版面。然而此时……在以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等人为代表的鼎盛艺术创作中,基督教的信仰内容决定性地从象征符号变成现实摹写,圣像神龛与古典艺术、自然山水、人类身体等并列同观,都是美的欣赏对象。所谓圣像不过名称而已。

——摘编自刘新利《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宗教信仰与财富转移》

材料二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

后之人主,既得天下,唯恐其祚命之不长也,子孙之不能保有也,思患于未然以为之法。

——均引自《明夷待访录》


(1)依据材料一,概括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发展特点,并结合佛罗伦萨圣母玛利亚大教堂的修造对其进行阐释。
(2)黄宗羲的思想广受关注,有以下两种观点可供讨论:①“其所论之民本思想实上继孟子‘贵民’之绝学,下开梁启超、孙中山诸先生民治思想之先河”。②黄宗羲的“民本思想”在“咨议机构”“立法主体”两方面与近代西方民主理论有着根本区别。你同意哪种观点?若同意①请以黄宗羲的思想主张予以说明。若同意②请结合材料二进行论证。
7 . 哲学体系不仅仅属于个人,更属于产生它的时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哲学对于普通人来说,越来越遥不可及。这些稀奇古怪的宇宙论不能符合人的需求,并且与人的基本经验背道而驰。……对苏格拉底来说,哲学的宗旨并不是提出关于宇宙的深奥理论,而是要让人学会如何生活。世界上为什么会有如此之多的罪恶呢?那是因为人们缺乏关于生活和道德的理念。如果他们承认其深刻的无知,就更能懂得如何行事。
——(英)凯伦·阿姆斯特朗《轴心时代》
材料二     古代希腊思想家的每个学派,亚里士多德学派、柏拉图学派等等,都在文艺复兴那个时候找到它的信徒……在14至15世纪,对人体、天文、地理以及自然世界其他领域的研究普遍得到了加强。……数学和数学方法受到普遍重视,并逐渐与自然科学研究结合起来……一些有远见的哲学家及时地汲取了新科学的成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有自然哲学倾向的新哲学体系,成为近代哲学的先驱。
——吴仁平、彭隆辉《欧洲哲学史简明教程》
材料三     法国哲学家是真正的哲学家,他们提出了最根本的哲学问题:关于生命的意义,关于上帝、人性、善与恶。同时,他们不满足于只是少数教授和学者们的抽象争论和象牙塔里的沉思,他们希望影响大众,说服大众。他们热情地承担了改良社会和人性的责任……最有名的、在许多方面都最具代表性的哲学家是弗朗索瓦·玛瑞·阿鲁埃,他以伏尔泰的笔名闻名于世。在他漫长的生涯里,写了七十多部有趣的著作,他一生都在极力反对法律的不公正,以及法律面前阶级的不平等。
——(美)约翰·巴克勒等《西方社会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苏格拉底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对哲学发展的意义。
(2)依据材料二,指出文艺复兴时期哲学研究呈现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特点出现的背景。
(3)列举材料三中伏尔泰一部有代表性的“有趣著作”。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伏尔泰的思想为例,说明法国哲学家们是如何“改良社会和人性”的?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哲学研究与时代发展的关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