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 . 在苏格拉底看来,城邦最需要的是织工、农民、鞋匠和建筑工人;在这些人仍不能使城邦自给自足的时候,还需增加冶工、牧人、商人和小贩,这种设想蕴含着
A.专制主义理念B.自由主义精神C.法律至上原则D.小国寡民情结
2021-10-07更新 | 4918次组卷 | 44卷引用:第2课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新授课导学案(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2 . 公元前5世纪伯罗奔尼撒战争期间,希腊地震不断发生,有时还引起海啸。时人认为这是神灵的警示,修昔底德则认为地震不过是巧合的自然现象,而海啸是由地震吸引海水离开海岸,海水回冲后产生的水灾。据此可知,修昔底德
A.具有理性精神B.强调了人的个性自由
C.集文化之大成D.创立了朴素唯物主义
2021-09-27更新 | 4514次组卷 | 39卷引用:第4课欧洲文化的形成(学案)-高二历史同步精品课堂(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有人认为:“没有文艺复兴运动就不会有宗教改革运动的产生,也不会有后来的思想与学术的发展,因为哲学与自然科学,以及史学和人文科学,无一不是在文艺复兴运动的雨露滋润下成长起来的。”这一观点表明文艺复兴(     
A.一切以人为中心B.冲破了教会的思想禁锢
C.推动文学艺术的创新D.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有学者指出:“如果没有马丁·路德的《圣经》,也许直到19世纪,德国依然因为各种各样完全迥异的方言,都还不能拥有国家的自觉。马丁·路德的德语,抑止了德国人语言上的分裂,促进了德国人的整合。”这反映了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A.得到德国社会各阶层的强烈支持B.有利于近代德意志民族国家形成
C.推动了德意志教育事业繁荣发展D.以建立统一民族国家为主要目的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宗教改革使欧洲陷入了百年之久的宗教战争,最主要的战场是德意志。最终四分五裂的德意志和作为主权独立的民族国家的英国、法国、西班牙、荷兰、瑞典都得以巩固。材料意在说明,宗教改革(     
A.巩固了各民族国家的主权B.对路德宗教思想传播有促进作用
C.推动了人文主义精神发展D.对德国民族国家形成有负面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在1539年颁布维勒科特莱法令,要求全国所有法院的司法文件都必须用法语撰写,不得再用中世纪以来教士惯用的拉丁文。此外,以往由教会法庭审理的民事诉讼都改由国王法庭审理。这一措施
A.有利于新教在法国传播B.使法国摆脱了宗教神学束缚
C.强化了世俗王权的地位D.推动了自然法在近代的复兴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7 . 1521年有教皇代表与马丁•路德辩论说:“信仰无法安稳地奠基于《圣经》,因为《圣经》就像软蜡一样,可以让每一个人随兴所至地扭或拉”。他们的主要分歧在于
A.教会是否腐败B.信仰是否必要
C.信徒能否仅仅依靠信仰得救D.《圣经》能否作为信仰的基础
2019-01-30更新 | 2607次组卷 | 78卷引用:第9课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新授课导学案(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8 . 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形成了罕见的艺术与科技活动相联系的境况。艺术家为了求真写实,以科学的方法来探讨自然界的空间关系、光影特征以及再现的秘密。这反映出(     
A.艺术革新与科技进步的关系B.理性主义影响了艺术风格
C.艺术创作摆脱了宗教束缚D.西方近代科技革命的兴起
9 . 马丁・路德认为社会应由国王、诸侯、贵族来统治,“人与人是不能平等的,一些是自由的,一些是被人奴役的,一些是领主,另一些是臣民”。这表明了马丁・路德
A.促进德意志民族国家形成B.并未真正践行“因信称义”
C.动摇了基督教的统治地位D.依然致力于维护封建统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0 . 历史示意图通常以简单的线条和符号等反映人类某一时期的经济、政治、军事和文化状况。图中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文艺复兴B.宗教改革C.启蒙运动D.工业革命
2019-01-30更新 | 1419次组卷 | 18卷引用:第9课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新授课导学案(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