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0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这本书中韦伯用了大量的新教徒宗教行为与经济行为的经验统计资料,论证了在加尔文教“先定论”威慑下,新教徒把做好世俗职业工作视为自己能够作为上帝选民的资格荣耀。这表明新教
A.视劳动为天职是新教的核心内容B.提倡节俭和积极入世的态度
C.激发了人们追求发财致富的热情D.对宗教的迷信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苏格拉底曾说过:“我的母亲是个助产婆,我要追随她的脚步,我是个精神上的助产士,帮助别人产生他们自己的思想。”下列最能印证这句话的名言是
A.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B.美德即知识
C.无知即罪恶
D.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苏格拉底认为,一切罪恶都来源于人的愚昧无知,即使像勇敢、节制之类的优良品性,如果没有一个正确的、理性的心灵来指导,也不能使人为善。这一看法
A.揭示了人性本恶B.揭露了商业社会的弊端
C.强调了道德标准D.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孔子反对盲从,提倡“当仁不让与师”;苏格拉底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二者思想的一致性表现在
A.提倡民本B.呼唤仁爱C.倡导美德D.强调理性
2020-10-16更新 | 84次组卷 | 36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第十九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质量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5世纪之前的欧洲,肖像画是国王、教皇、圣人和其他社会体系中高高在上的那些大人物的专享。到了15世纪,人们喜欢将家庭成员的肖像挂在家中展示。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人们追求生活上的自我满足B.宗教改革开阔了视野
C.科技发展导致绘画水平提升D.人文主义复兴和发展
2020-10-15更新 | 46次组卷 | 23卷引用:山东省寿光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10月月段检测历史试题(实验部)
7 . 启蒙思想家们一致认为“专制之下无祖国”,主张以资产阶级革命的方式消灭封建专制,以人民主权取代君主主权,进一步增强民族认同感,激发民族意识。这说明
A.资产阶级革命淡化了祖国观念B.民族国家观念自古就有
C.启蒙思想推动近代民族国家形成D.专制与祖国是彼此对立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有人说:“在1517年之前只有一种国教——罗马天主教,不信奉国教者就被戴上一顶持异端邪说的帽子,这种气氛肯定不利于思想独立。宗教改革运动以后,许多不同的国家都接受了宗教思想自由的原则,思索其他学说也比以前安全了。”这里主要强调的是
A.宗教改革促进人们的思想解放
B.宗教改革实现了宗教信仰自由
C.宗教改革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D.宗教改革维护了资产阶级利益
2020-10-14更新 | 477次组卷 | 22卷引用:【区级联考】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寓言《熊与隐士》:隐士和熊是好朋友。一天,熊正守护在林间睡着的隐士,为他驱赶蚊蝇。这时,一只苍蝇来叮隐士的额头,无论熊怎样驱赶也不肯离去。熊怒了,举起一块石头狠砸苍蝇,苍蝇被砸死了,但隐士的脑袋也裂成两半。能用来说明该寓言道理的是
A.认识你自己B.人是万物的尺度
C.美德即知识D.挚友如异体同心
10 . 16世纪,路德派在德国新建立了马尔堡大学、耶拿大学、柯尼斯堡大学等,加尔文派在瑞士创建了日内瓦学院等,这些大学以国内学生和本民族语言为主。这一现象主要缘于当时欧洲(  )
A.教育摆脱了宗教束缚B.商品经济的发展
C.民族国家意识的兴起D.封建王权的强化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