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书·武帝纪》记载:“今诏书昭先帝圣绪,令二千石举孝廉,所以化元元,移风易俗也。不举孝,不奉诏,当以不敬论。不察廉,不胜任也,当免。”汉武帝又大力提倡儒学,把五经教育官方化,在中央设五经博士,为博士官置弟子五十人,复其身;地方上,各郡国都设立学官,教授儒学,宣扬忠孝之道。

——摘编自陈辉《秦汉社会主流价值观的转变及其借鉴意义》


(1)根据材料一,归纳汉武帝宣扬忠孝观念的主要途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作用。

材料二   在西方学者看来,文艺复兴时存在着这样的价值取向:“富裕的商人和银行家从中世纪时代对灵魂全神贯注的得救,转向渴望用他们获取的金钱去谋取城市积极的生活和享受现世的快乐……因为在他们看来,接受生活的挑战比天国的许诺更激动人心。”阿尔伯蒂、马基雅维里等人文主义者,都相继从不同角度论证和阐述财富不仅仅能给人以生活的幸福,更重要的是确立社会的尊严地位。同时,人文主义者强调:人生的目的是现世的享受而不是死后的永生。

——摘编自梁民愫、吴佳娜等《近代西欧转型时期的人文主义价值观》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价值观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人文主义价值观与同一时期西欧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材料三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以后,面临着迫在眉睫的民族危亡,价值观念的变革呈现出一个高峰。知识精英看待“天人之辩”时,不再把“天”(自然)理解成超人的主宰(上帝、神),在他们面前的是一幅机械论的宇宙图式……梁启超说道:“若何而自勉为优者适者,以求免予劣败淘汰之数,此则纯在力之范围,于命丝毫无与者也。……故明夫天演之公理者,必不肯弃自力不用而惟命是从也。”

——摘编自高瑞泉《近代价值观变革与晚清知识分子》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甲午战后知识分子价值观变革的主要原因。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世界的三个相隔很远的地区,在大约同一时候都开展着高度的哲学活动。当希腊人正在探讨物质世界的性质、印度思想家正在思考灵魂和神的关系时,中国的圣人正试图去发现人类社会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

——伯恩斯《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希腊人“探讨物质世界的性质”时的精神核心。孔子提出了哪些“人类社会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

材料二 这种氛围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十八世纪占支配地位的观念:科学方法是研究社会活动和自然现象的唯一可行的方法。由于具有自然属性的世界正在被人认识,因此启蒙思想家认为具有社会属性的世界很快也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这已成为一种共识。

——【美】罗伯特·E·勒纳《西方文明史》


(2)据材料二,分析启蒙运动的起因。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时期“理性”思想的变化。

材料三 达尔文主义对西方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政治上,这是俾斯麦以血和铁统一德国的时期。各国的民族主义赞美者认为达尔文主义给了他们支持和正当理由。经济生活中,这是自由经营和粗鲁的个人主义的时期。舒适的、心满意足的上、中层阶级激烈反对国家为促进较大的社会平等而作出的任何干预。19世纪后期也是殖民地扩张的黄金时期。有人争辩说,殖民地是强国的繁荣和生存所必需的;还有人争辩说,按照世间的成就判断,诸土著民族软弱、低劣,需要优越的、较强大的欧洲人的保护和指导。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


(3)依据材料三,概括指出达尔文主义产生了怎样的社会影响?

材料四 晚清以降,国人科技意识因“师夷”而增长。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冲决专制制度和伦常之网罗,接引“西学”以启蒙。进入民国,各主要报刊加入对《临时约法》的大讨论,民主与科学思想得以倡扬。北洋军阀上台,妄图复古倒退,陈独秀等奋起反击,掀起新文化运动。

——据李侃等《中国近代史》整理


(4)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起因,有学者侧重于从晚清以来西学东渐的演变历程分析。请你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法律体现着统治阶级的意志,体现着维护社会稳定、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障国家安全的。在古代,中外对法律的理解和执行存在着差异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桃应(孟子的学生)问曰:“舜为天子,皋陶(传说中的人物,被奉为中国司法鼻祖)为士,瞽叟(gǔsǒu舜的父亲)杀人,则如之何?”孟子曰:“执之而已矣。”“然则舜不禁与?”曰:“夫舜恶得而禁之?夫有所受之也。”“然则舜如之何?”曰:“舜视弃天下犹弃敝屣也。窃负而逃,遵海滨而处,终身欣然,乐而忘天下。”

——《孟子·尽心上》

材料二   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雅典陪审法庭以亵渎神明和蛊惑青年的罪名判处死刑。他与他的弟子们都认为判决不公。当弟子们安排苏格拉底逃走时,他却认为,虽然逃走是一种正义,但审判过程符合雅典法律程序,遵守合法的判决也是正义的要求,而且是更大的正义,因为如果拒不服从判决,就等于践踏法律,倘若人人都以自己认为的正义为借口而任意践踏法律,社会秩序将混乱不堪,城邦将无法存在。最终他选择在弟子面前饮下毒药,从容赴死。

——摘编自柏拉图《苏格拉底的申辩》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孟子和苏格拉底的法制观念。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两种法制观念产生的社会背景。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两种法制观念共同的历史价值。
2020-01-21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部分区2020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