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9 道试题
1 . 在18世纪的法国,伏尔泰、孟德斯鳩和卢梭对中国的论述所根据的材料基本上是同一来源,然而,伏尔泰热情赞扬中国的一切,孟德斯鸠对中国的态度是贬中有褒,卢梭尖刻地批判中国的制度、道德和文明。对此解读正确的是,三者
A.立场不同致使结论迥异
B.都以科学态度认识中国
C.观点不同但却殊途同归
D.深受中国儒学文化影响
2019-05-09更新 | 2152次组卷 | 33卷引用:河南省鹤壁市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尖子生联赛调研一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16世纪,英格兰教育家马尔卡斯特说,“我爱罗马,但更爱伦敦,我虽仰慕拉丁语,但更崇拜母语”;同一时期,马丁·路德创造了“德语”,他的翻译为人民提供了对抗天主教会的武器。据此推断,这一时期的欧洲
A.民主思想广泛传播B.民族意识逐步形成
C.文艺复兴渐入高潮D.宗教改革纵深发展
2019-05-06更新 | 3015次组卷 | 53卷引用:河南省鹤壁市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尖子生联赛调研一历史试题
3 . 对于16世纪的宗教改革,有人曾这样比喻“教会原本是教徒与上帝的接线员,于是借助这个电信垄断地位大发横财。自此以后,人人自带直拨上帝的‘热线’了。”材料反映最主要的观点是
A.否定信仰上帝B.宣扬《圣经》至高无上
C.倡导废除教阶制度与宗教仪式D.挑战教会权威
2022-03-21更新 | 596次组卷 | 114卷引用: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华侨中学2017—2018学年上学期高二历史竞赛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5世纪,意大利的宗教纪念活动中,教士的游行队伍与俗人一样色彩绚丽,豪华的法衣和铮亮的银圣器与俗人的队伍争奇斗艳,明显地表现出对世俗生活的认同感,这一现象说明
A.新教在意大利取得主导地位
B.教士生活观念受到文艺复兴影响
C.罗马天主教会生活奢侈腐化
D.宗教生活已被世俗生活完全取代
5 . 有学者说,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同流而异趋”,两者在知识范围内为“兄弟”,在道德范围内为“仇雠(chòu)”。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态度上看两者都挑战罗马教廷权威
B.在目标上两者都主张削弱封建王权
C.异趋指两者对古代文化的态度不同
D.同流指两者都试图摆脱宗教的束缚
2019-10-05更新 | 531次组卷 | 21卷引用:广西陆川县中学2018年春季期高二开学基础知识竞赛试卷
6 . 历史学家们认为,欧洲近代早期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精神层面现代化的进程。这三场运动的共同作用是(  )
A.彻底摧毁宗教与迷信的精神枷锁B.使人从封建愚昧中日益获得解放
C.促进人类民主、科学思想的形成D.推动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建立
2020-03-07更新 | 564次组卷 | 68卷引用:吉林省大安市第六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知识竞赛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文艺复兴后,高耸入云、冷峻阴沉的哥特式建筑不再流行,建筑师们热衷于重现古希腊的柱式以及古罗马的穹顶拱券,从而营造出欢快充实的空间感受。这表明当时
A.几何学发展彻底改变了设计理念
B.建筑的宗教功能和意义被弱化
C.市民阶层追求世俗化的生活体验
D.复古风格成为建筑领域的主流
2019-03-27更新 | 1514次组卷 | 44卷引用:河南省鹤壁市高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尖子生联赛调研二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变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到遇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如果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会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和立法权合二为一,则将对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行专断的权力,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二为一,法官便有压迫者的力量。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材料二   孙中山不断对他的民权主义做各种说明补充。其中重要的是提出了“五权宪法”原则。所谓“五权”就是立法、行政、司法、考试、监察。其实质是分权制。

另一重要的理论是“权”“能”分开。他主张把权(“政权”)能(“治权”)分开。“政治之中,包含有两种力量,一个是政权,一个是治权,……一个是管理政府的力量,一个是政府自身的力量。”在孙中山的设想中,人民有“政权”(“权”),可以选举、罢免官员,创制、复决法律,政府有“治权”(“能”),具有高度的行政效率和专长,以服务于人民。这样“人民和政府的力量,才可以彼此平衡。”孙中山认为中国的自由平等早就有了,白屋可出公卿,布衣可至将相,不像欧洲封建世袭制那样严格。“欧洲人民在两三百年前的革命都是集中到自由平等两件事,中国人向来不懂什么是争平等自由,当中原因就是中国的专制和欧洲比较实在没有那样厉害。”

——李泽厚《中国近代思想史论》


(1)根据材料,分析孟德斯鸠与孙中山关于政治权力主张的异同。
(2)评价材料二中的民权主义思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西方学者马克斯·韦伯提出,新教信仰促成了一种新的社会伦理——现世苦行主义的形成,提倡勤奋、节俭、劳作、克制享乐,这种新的伦理改变了人们获得财富与支配财富的态度和动机,造就了“资本主义的精神”。材料表明
A.新教伦理精神是资本主义发展的精神动力
B.新教伦理认为禁欲苦行才能发展资本主义
C.宗教改革推动了欧洲近代民族国家的产生
D.新教提倡的克制享乐违背了人文主义思想
2019-03-04更新 | 870次组卷 | 44卷引用:广东省兴宁市沐彬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竞赛班历史试题(四)
18-19高二上·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卢梭说:“设计一种人类的集合体,以用集体力量来保障每一个加盟的个体和他的财产。在这一集体中,个体虽然和整体联系在一起,但依然自由如初,只听从自己的意志。”这一材料表明他主张
A.实行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
B.利用社会契约保障人民权利
C.国家权力应相互制约与平衡
D.人不应视他人为自己的工具
2018-10-15更新 | 1808次组卷 | 16卷引用:河南省鹤壁市高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尖子生联赛调研二历史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