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89 道试题
1 . 13世纪,西欧新创建了很多“大学”,其中规模较小的专业学校为数不少,多为法学、医学等专业的学校,也有以成立较早的巴黎大学为模板的综合性学校。大学教授除神职人员以外,一些可以讲授希腊罗马文史知识、物理学、天文学的世俗知识分子也得到聘用。13世纪,西欧“大学”的涌现(       
A.促成了西欧科学革命的爆发B.创造了文艺复兴兴起的条件
C.弘扬了理性主义的时代精神D.巩固了教会的精神文化霸权
2 . 拉斐尔创作了油画《西斯廷圣母)、画中的圣母显现出人间母亲的温柔、慈爱。就此画,一位评论家如此评价:“拉斐尔的理想是成为世界上最美好的人,是人面对人,而不是宗教给予他的神。”该评论家意在说明拉斐尔(       
A.要求摆脱宗教束缚B.诠释世俗的人性美
C.推崇浪漫主义手法D.过于追求感官享受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廖申白主张应把苏格拉底哲学中的“德”译为“德性”而非“美德”,因为它所适用的对象范围不但指人,还包括那些不属于人的事物,而“美德”只适用于属于人的好的品性或行动。也有学者认为,“德性”的译法也不能充足地表达该词所蕴含的丰富涵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苏格拉底伦理中“德”的概念存在争议B.苏格拉底哲学中“德”的概念缺乏理性
C.“德”在汉语学界最好的翻译还是美德D.苏格拉底“德”有截然相反的双重本性
2022-05-25更新 | 131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部分学校2022届高三下学期5月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4 . “市民文学”

14—17世纪,伴随着中、西方社会的变化,传统文学有了新突破。

中国古代市民文学形成于北宋,北宋时“坊郭户”单独列籍标志着市民阶层形成,市民文学也相应产生。宋元涌现出了小唱、话本、杂剧等市民文学,但此时多以说唱语体呈现。明清时期,市民文学成熟,人们转向对身边世态的关心,表现出自我意识的觉醒,出现了章回体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集。《水浒传》塑造了来自市民商贾和社会底层,追求自由的好汉形象。明代的“三言”“二拍”短篇小说集,是市民文学的典型代表。作者生活在江南地区,将商人、小贩、工匠作为小说的主角,且主人公名字出现在篇目上的多达95%。小说人物追求男女平等、婚恋自由;商人不再是追逐名利、为富不仁的“贱商”,而是重情重义的“儒商”,不少人还由农、由仕改商。

西欧在中世纪时期兴起了以手工业和商业为核心的自治城市。随之出现了叙事诗、抒情诗、市民戏剧等市民文学。14世纪以来,意大利人热衷于古典文化,并以恢复希腊罗马文化为号召,创立符合资产阶级需求的新文化,以人文主义为核心的市民文学兴盛。但丁的叙事诗《神曲》用民族语言写成,对意大利民族语言的形成和统一起了决定作用。彼特拉克的抒情诗《歌集》抨击教会,讴歌爱情,描写人的喜怒哀乐。薄伽丘的短篇小说集《十日谈》,批判了教皇、贵族、僧侣的虚伪荒淫、贪婪专横。16、17世纪后,欧洲出现了市民文学的热潮,英国莎士比亚的戏剧把市民文学推向了高峰。《哈姆雷特》《李尔王》体现了人文主义的政治理念和道德观;《罗密欧与朱丽叶》《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的女主角都追求爱情、勇于牺牲、反抗教会和封建压迫。


阅读材料,提取信息,结合所学,阐释14—17世纪市民文学的发展所折射出的中、西方时代特征。(要求:信息提取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2-05-25更新 | 621次组卷 | 7卷引用:北京市延庆区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5 . 卢梭指出:“人们在订立契约时,并不是白白地转让自己的权利,而是为了保护自己的自由、平等、生命和财产。”他同时强调在按照缔结契约的国家中,人们仍然是自由、平等的,不过是丧失了自然的自由,但获得了社会的自由。这表明他主张
A.人民主权不可侵犯B.人有能力保护自身权益
C.天赋人权不可让渡D.国家是保障自由的工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类总混杂着情感、欲望,总有兽性的一面,如此作为个人在参与政治,掌握统治权时,容易受情绪、情感、欲望的左右,无法完全做到秉公,无法维护正义。而法律是没有欲望的中庸之道,它不受个人情感的控制,它就是它,是正义的化身。由此可见,亚里士多德(   
A.主张具有一定的理性精神B.肯定了雅典的直接民主制
C.认为人性与法律完全对立D.推崇以人文精神管理国家
2022-05-22更新 | 392次组卷 | 6卷引用:河南省商丘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在其若作中对神谕、朕兆(征兆)等神明启示进行大量记载,但是在他的笔下,这种作用是受到严格限制的,即使表现了神的旨意,它也只是作为支持人类意志的一种意志。这表明他
A.力求揭示历史发展全貌B.将宗教观引入历史
C.对神的存在持怀疑态度D.具有人文主义精神
2022-05-22更新 | 312次组卷 | 5卷引用:辽宁省县级重点高中协作体2022届高三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在一定意义上,启蒙运动以来的西方社会的基本特征就是理性霸权,是占支配地位的群体对其他群体(包括男性对女性)的霸权,故女权主义在继承理性遗产的同时也批判启蒙运动,女权主义与启蒙理性存在复杂的关系一挣脱与羁绊共存,材料表明启蒙运动
A.提高了女性的社会地位
B.理想与现实存在巨大反差
C.存在严重的阶级局限性
D.成为西方建立霸权的工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天主教的生活观里,只有担任神职才有意义,出家成为修士、专职侍奉上帝才是高尚的职业,其他职业不过是俗世的蝇营狗苟;加尔文则认为,人的每种职业都是为了荣耀上帝,所有职业都像神职一样神圣。他的这一主张
A.打破了天主教的精神垄断B.强化普通民众的宗教信仰
C.扩大教会统治的社会基础D.赋予世俗奋斗宗教使命感
10 . 致力于自然哲学研究的意大利学者贝那德诺·泰莱西(1509-1588)反对亚里士多德的学说,因为其著作既与《圣经》不符,又与实验不符,他转而以感觉作为研究自然的钥匙,创建了自己的研究院。这反映了
A.科学革命的序幕拉开B.人文主义的研究理念
C.研究摆脱了宗教束缚D.理性主义的广泛传播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