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1 . 意大利文学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巨著《十日谈》与但丁的《神曲》并列被称为“人曲”,《十日谈》也被称为《神曲》的姊妹篇。这两部文学作品能够相提并论主要由于它们都
A.反对封建专制
B.强调人、否定神
C.抨击教会的黑暗
D.主张政治革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拉丁语最初是古罗马人的语言。公元1世纪,标准拉丁语形成,与希腊语等一起成为罗马帝国学校的教学语言。罗马帝国解体后,拉丁语的日常口语功能逐渐丧失,成为一种书面语言。17世纪末期以前,西欧的学术著作大都用拉丁文撰写。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法国等在拉丁语的基础上,发展出自己的民族语言。由此可知,拉丁语
A.发展成为表意文字B.作为通用语言使用至今
C.逐渐变为书面语言D.是西欧国家的民族语言
3 . 《美国宪政里程》指出:“美国法治的中心内容是政府是自由的,是具有道德的人们自愿同意的人为产物,不存在天然的政治权威。”这一思想源于()
A.西塞罗自然法思想B.孟德斯鸠三权分立
C.卢梭的社会契约论D.伏尔泰的天赋人权
2017-08-22更新 | 176次组卷 | 20卷引用: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区颜锡祺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普罗泰格拉等人在政治法律问题上持“约定论”的观点,反对“自然论”。他们认为当时的政治和法律制度是人为的,是人们彼此约定的,并没有什么自然的根据。“约定论”体现了
A.对人的重视B.对贵族的重视C.对自然的敬畏D.对法律的敬畏
5 . 17~18世纪开始,法语逐渐打破了拉丁语垄断的局面,直到1919年,法语仍一直是欧洲大陆外交活动中使用的主要语言。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法语自身的魅力
B.工业革命的影响
C.文艺复兴的影响
D.启蒙运动的影响
2016-12-13更新 | 124次组卷 | 21卷引用: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区颜锡祺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在审判国王查理一世时,代表议会的审判长布拉德肖说:“…这就好像一条纽带.纽带的一头是君主对国民应尽的保护义务,另一头是国民对君主应尽的服从义务。先生,一旦这条纽带被切断,那么只能说,别了,君主统治!”这段话主要体现的是
A.君主立宪的主张
B.自由平等的学说
C.社会契约的理念
D.议会至上的特点
2016-12-12更新 | 278次组卷 | 19卷引用: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区颜锡祺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公元前5世纪,希腊出现了悲剧作家,他们不约而同以传奇故事、人与诸神的关系,以及命运与家庭对人生的影响等为主题,诉诸人的情感,表现人的优点;到公元前4世纪,悲剧发展到成熟阶段后喜剧出现,喜剧作品常讽刺雅典官员,或取笑当时的一些思想家,诉诸人的理智,暴露人的弱点。这反映出古希腊
A.人文主义精神的深入发展
B.悲喜剧的社会影响力极大
C.公民辩证看待自己的文化
D.公民认知社会能力的提升
2016-10-12更新 | 501次组卷 | 38卷引用: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区颜锡祺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瑞士牧师慈温利(UlriChZwingli)(1484~1531)将希伯来文、希腊文或是拉丁文版本的圣经翻译成苏黎世当地语言;后来,苏黎世市议会决定了《圣经》改革方案,成为官方政策。1525年苏黎世市议会废止弥撒,改由慈温利的圣餐版本替代。据此推论合理的是
A.慈温利是民族英雄
B.人文主义逐渐深入人心
C.宗教改革取得初步成果
D.启蒙运动冲击传统教权
9 . 古希腊一则寓言:“有一个栖息于山林的隐士同一头熊成为极要好的朋友。有一天,隐士在林间睡着了,他的朋友熊坐在一旁守护着他,挥舞着巨大的熊掌为他驱赶蚊蝇。有一只苍蝇不停地在隐士头上叮落,任凭熊怎样驱赶也不离去。熊被激怒了,当这只苍蝇再次落在隐士的头上时,熊举起了石头,狠狠地向苍蝇砸了下去……,”这则故事的寓意是
A.过分强调人的主观感受,导致了极端个人主义
B.世间上根本没有客观的评判标准和永恒的真理
C.提倡怀疑精神,强调人的价值和人的决定作用
D.道德必须以知识为基础,无知是导致罪恶之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