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3 道试题
1 . 文艺复兴早期肖像画家梅西纳把当时全侧面像画改成侧四分之三的样子,使画中的人物注视着观众,这种更自然、更亲切的方式,成为后来最流行的肖像画模式。这一转变表明梅西纳
A.对西方绘画的贡献有限B.在绘画中突出人的价值
C.推动了理性时代的到来D.猛烈批判封建专制统治
2 . 中世纪晚期开始,意大利各城市政府相继出台大量禁奢法令。1506年,威尼斯一对青年男女举行了一场耗资巨万的婚礼,但新娘父亲扎卡里亚特意强调,“从嫁妆和彩礼的价值到婚礼宴会的规格和规模,均遵守最新的禁奢法令执行”。这一现象根源于意大利
A.社会攀比之风盛行B.人文主义精神发展
C.政府监管措施不力D.城市工商业的繁荣
2022-03-08更新 | 419次组卷 | 3卷引用:广西桂林、崇左、贺州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3 . 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写道:“这是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倒霉的我,却要负起重整乾坤的责任。”下列对“礼崩乐坏的时代”的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A.文艺复兴肯定人的价值和欲望,出现道德滑坡
B.文艺复兴推翻基督教神权统治,尚未建立新文化体系
C.资产阶级革命试图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引发混乱
D.浪漫主义使个人主义膨胀,造成混乱和无序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下表所示为反映了春秋时期的老子与同——时期的古希腊人毕达哥拉斯的部分言论。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当时的中国与古希腊。
言论出处
“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老子《道德径》
“人本身就是一个和谐体”毕达哥拉斯

A.文化上的“人本”价值取向明显B.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趋同
C.君权神授强化了君主专制体制D.宗教神学已成为官方思想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如图可以用来说明
A.文艺复兴促进社会进步B.理性主义的价值与作用
C.自然科学影响社会改造D.法治精神战胜封建制度
6 . 《歌集》主要歌咏诗人对女友劳拉的爱情,也包括少量政治抒情诗,诗中赞颂祖国,号召和平与统一,揭露教会的腐化。《歌集》反映出诗人内心的矛盾:热爱生活和自然,渴望人间的幸福,追求爱情和荣誉,但不能和宗教传统及禁欲主义思想决裂;有爱国热情和民族意识,而又脱离人民,轻视群众。这部作品反映出的思想是
A.提倡生而平等,主张民主政治B.肯定人的价值,追求现世幸福
C.强调科学精神,主张分权制衡D.反对宗教信仰,倡导天赋人权
2022-05-11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恒昌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剧作家欧里庇得斯擅长在自己的作品中塑造用壮烈的言行对神加以反抗的悲剧人物。如美狄亚为了自己的幸福与尊严勇敢地与神所赋予的命运抗衡,她要实现自我、驾驭自我,她致力于成为一个堂堂正正的、有自我意识的人。这反映出当时
A.人文精神影响价值追求B.神灵崇拜丧失社会基础
C.民主政治束缚个人自由D.浪漫主义思潮广泛传播
8 . 下表为14一17世纪英国《圣经》的部分代表性新教译本。据此可知,英国的圣经翻译
译本翻译时间及译者原本地位与特征
《威克里夫圣经》1382—1388年,JohnWycliff及其门徒390年哲罗姆《拉丁文圣经》首部英译本《圣经》
廷代尔的《新约》与《摩西五经》1526和1530年,WilliamTyndale首部直接从希伯来语《旧约》与希腊语《新约》翻译的译本首部印刷版《新约》英译本
《曰内瓦圣经》《新约》(1557)译者WilliamWhittingham;《旧约》(1560)译者AnthonyGilby等依据希伯来语和希腊语原本翻译,参考了其他语言的译本首次用活字铅印的小型版《圣经》,采用罗马字体而非古代哥特式黑体印刷
《钦定本圣经》1611年,詹姆士一世组织学者修订以《主教圣经》为基础,也参考其他译本学术和文学价值突出

A.适应了世俗社会的发展要求B.体现了资产阶级的领导作用
C.受到了宗教改革的直接影响D.弥补了天主教会的理论不足
2022-04-02更新 | 217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名校联盟2022届高三二轮复习联考(一)新高考历史试题
9 . 启蒙运动所依据的理性包含“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两种。“工具理性”是人类固有的以客观物质条件为基础趋利避害并追求物质利益最大化的推理能力,“价值理性”在更大程度上关注人的心灵感受、道德价值和人格完整。这说明启蒙运动
A.以理性作为唯一价值标准B.深度诠释了人文精神
C.将矛头指向封建专制制度D.孕育了浪漫主义思潮
2022-03-05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地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热身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10 . 拉斐尔的《西斯廷圣母》描绘的圣母仿佛现世生活中的母亲,端庄而慈爱;达·芬奇在《圣母、圣婴与圣安妮》中,塑造的圣母更像一位普通的民妇。这些作品旨在
A.倡导民众节制私欲B.呼吁人与神同形同性
C.批判天主教会虚伪D.肯定人的尊严与价值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