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相信并颂扬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力量和人的伟大。认为大可以创造一切;人生的目的不是为了死后升天,而是对现实美好生活的享受;人的各种欲望不应该加以抑制,而应当予以满足。

——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必修三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二 西欧的宗教改革家认为,人只有靠信仰才能得救,不需要教会的繁琐仪式,信徒得救与否全凭信仰,只有信仰上帝和行善才能上天堂,以此来否定天主教的等级观念和教皇统治人民的权力。

——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必修三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三 (启蒙思想家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一切都必须是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思维着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从今以后,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

一一恩格斯《反杜林论》


(1)材料一、二在体现人文主义方面的共同点是什么?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在人文主义体现形式上的最大不同点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启蒙思想家高举的理论旗帜是什么。为构建“正义”“平等”的新社会,他们提出了哪些主要学说?
2020-04-14更新 | 500次组卷 | 24卷引用:辽宁省锦州市黑山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6月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文艺复兴”一词,原意为“再生”。意大利艺术史家乔治。瓦萨里在其《绘画、雕刻、建筑名人传》中,始用“再生”一词来概括这个时期文艺活动的特点。16世纪资产阶级历史学家基本上承袭了这一概念,认为文艺在希腊、罗马的古典时期曾高度繁荣,而到中世纪时却衰败湮灭,直到此时才获“再生”与“复兴”,因而得名。但此时的文化并非古典文化的简单恢复,而是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方面反封建斗争的反映。

材料二   马丁·路德是16世纪宗教改革的倡导者……他的神学思想强调,只要有虔诚的信仰,灵魂便可以获得拯救。要想灵魂得到拯救,不在于遵守教会规条,不在于本人的善行所积下的,而在于上帝的恩典和个人对上帝的信仰……既然已经认识上帝的意思,就不需要问别人也不需要由教士举行仪式

材料三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压迫的愿望日益强烈,由此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历史上称之为启蒙运动。

恩格斯说:启蒙思想家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的性质及其精神内核。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马丁·路德的主要观点,并归纳宗教改革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启蒙运动兴起的原因,写出其代表人物(两位即可),并分析这场运动产生的影响。
3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一个为非作歹的坏蛋,摇身一变,披上一件法衣,成为了神父。“本来是只吃羊的狼,现在竞成了牧羊人”。而且声誉日增。他编造了一套神话,骗取了一个头脑简单的妇女,使她还以为蒙受天使的垂爱。但神父好计败露,成了过街老鼠。

——《十日谈——第四天,天使出丑》

材料二   灵魂得救只须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繁琐仪式。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信徒得救不靠行为,全凭信仰。要得救上天堂,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靠赎罪券。

——《路德选集》

材料三   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委托给一个人、几个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体,其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相互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孟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论》


(1)材料一、二所反映的思想有何相似之处。指出它们发生的时代背景。
(2)归纳材料三所体现的思想,并指出这一思想的历史影响。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人与人之间本来都是平等的……人类主要的天然禀赋,生命和自由……人人可以享受”;“自从人们觉察到一个人据有两个人食粮的好处的时候起,平等就消失了、私有制就出现了。”

——摘自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概括材料中卢梭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为了维护和保障人类的“天然禀赋”,卢梭在政治理论层面又作出了怎样的探索?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十四和十五世纪,在地中海沿岸的某些城市已经稀疏地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最初萌芽”(引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222页)。新兴的资产阶级为了发展生产需要文化科学知识,而新文化的发展必须突破教会的桎梏。在社会上兴起了复兴希腊罗马的哲学、文学、艺术作品和历史人物,重新研究已被湮没了千年之久的古典文化。它是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反封建制度的斗争。文艺复兴运动的思想体系是“人文主义”。

——引自朱寰主编《世界中古史》


材料二:人文主义者皮柯(1463——1494年)在《论人的尊严》中宣称,上帝赋予了人按照自己的意志塑造自身的能力,他可以下降为动物,也可以上升到与上帝相似的东西。

——引自马克尧《世界历史中古部分》


材料三:人文主义者阿尔伯(1404年——1472)说:“大多的时候,落在人们头上的幸福或不幸取决于他们自己。”

——引自马克尧《世界历史中古部分》


材料四:诗人但丁(1265——1321年)很早就说过,:“神圣的种子不落在家族,而落在个人身上”。人文主义的鼻祖彼特拉克同样说过“真正的高贵并非天成的,而是自为的”。

——引自马克尧《世界历史中古部分》


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评述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
要求:内容应包括历史背景,人文主义者思想价值观念、进步性和局限性。答题应成文,无需罗列资料。
2019-01-30更新 | 40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辽宁省大连市二十三中学上学期高二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
6 . 阅读下面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传世名画《最后的晚餐》反映的是犹大背叛耶稣的情节。
材料二 2006年4月6日,美国国家地理学会正式将一份遗失了约1700年的《犹大福音》手稿及翻译公之于众。手稿记载,犹大其实是按照耶稣本人的旨意而出卖耶稣的,(注:耶稣授意犹大,完成上帝的救赎计划),犹大实际上是耶稣最喜欢最信赖的门徒。手稿经过了放射性碳定年、墨水分析、多光谱照射术、内文比对、古字对比等五种方法鉴定后,被认为货真价实。 --------摘自《欧美文化史纲》
回答:
⑴ 名画《最后的晚餐》作者是谁?其创作素材源自什么?
⑵ 根据《犹大福音》的手稿能为犹大平反吗?理由?
⑶《最后的晚餐》和《犹大福音》手稿分别反映了什么时期的历史?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7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人是万物的尺度                                          
——普罗塔哥拉
材料二   “我不想变成上帝,或者居在永恒中……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这是我祈求的一切,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
——彼特拉克
材料三 “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以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人。”                         ——伏尔泰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普罗塔哥拉的观点体现了古希腊文化中的什么精神?
(2)材料二反映了当时欧洲社会在思想文化领域发生了哪一重大变革运动?该运动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材料二反映的内容与材料一有何关系?
(3)材料三中体现了伏尔泰怎样的思想?有何进步意义?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相对封闭的内陆地理环境,使中国文化在一种与外界基本隔离的状态下自发地产生与发展起来。……较少借鉴和吸收别国的文化,并且没有因外来文化的冲击而使自己的文化出现断层、转型或湮灭,表现出稳定连贯的文化特征和别具一格的文化特色。由于相对封闭的内陆地理环境使中国与别国文化交流较为困难,……即使在接触外界文化之后,中国人仍然以“天朝上国”自居,表现了一种自我中心的文化观。

——祝西莹徐淑霞《中西文化概论》

材料二16-18世纪,来自欧洲的传教士到达中国,他们把西方的科学知识引进了中国,又把把中国的典籍宝藏翻译成欧洲文字,介绍欧洲,,大大深化了欧洲人对中国的认识。18世纪,巴黎出版了欧洲文学的三大名著,欧洲兴起了史无前例的的“中国热”。当中国的茶叶瓷器、书籍戏曲、儒教哲学在欧洲走俏的时候,来自欧洲的望远镜等现代仪器,摆进了康熙皇帝的寝室。正是在西方借助东方完成对旧制度的现实批判和对新社会的思想启蒙,为欧洲自身的破茧成蛹准备条件的时候,欧洲人对东方的认识,悄然发生变化,由景仰的维度走向否定、批判的维度转化,欧洲以马可·波罗时代开始的连续五个世纪对中国的崇拜与美化渐行渐远了,这一认识在19世纪达到顶峰。

——摘编自许平《欧洲人东方认识的拐点》

材料三古今中西的几大文明,各有特点,但这些特点完全不应成为互相敌视的原因,倒恰好是彼此借鉴的理由。......任何一个文明,不论有多古老有多特色,也必定含有与其他文明共享的一些价值理念,否认这一点,你就无法参与全球精神财富的大循环。

——摘自《南方周末》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欧洲人对中国的认识由肯定转向否定的原因。

(3)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影响人类文明交流的因素及其启示。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人文主义者认为,在人类社会中居统治地位的不是神,而是法律。正义的原则是永恒的。构成人类社会基础的是法。公正是国家的灵魂,法官必须挥卫公正的原则……“法学具有人们所公布的条文的正确性,它包含了任何一个正常人的头脑都能理解的,或是经过思考和讨论就能理解的智慧。”建立在普遍正义之上的法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是非常有用的。因为它的目的是指导人们达到“共同的善”。法本身就是道德生活的准则,是人类社会和共同生活的灵魂,它们是构成丰富多彩的人类交往的基础。

——摘编自李玉成《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

材料二孟德斯鸠认为,法律存在于社会的各个层面,孤立法律的做法就是错误的,,必须要用联系的观点来看待法律和其他社会领域之间的关系。孟德斯鸠重要的法律思想还包括法律和自由的关系,他认为,法无禁止就是人们自由活动的依据。他还认识到权利和权力之间的辩证关系,约束权力才能保障自由,有节制的权力之下才会有真正的自由,权力之间的相互制约是节制权力唯一可行的方案。他还提出法律和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法律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法律可以带动社会的变化。

——摘编自谢斌《论启蒙运动在法律思想史中的地位》

(1)根据材料一,概括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法律思想。

(2)根据材料二,概括孟德斯鸠法律思想的观点,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017-12-19更新 | 65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葫芦岛市六校协作体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材料二“美德即知识”。

材料三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动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中主人公哈姆雷特的一段独白

材料四马丁·路德提出“因信称义”说。灵魂得救只须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烦琐仪式。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信徒得救不靠行为,全凭信仰。要得救上天堂,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靠赎罪券。

——《路德选集》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分别是古希腊时期哪位先哲的思想?

(2)材料三中反映了当时欧洲社会意识形态领域发生了哪一重大变革运动?其核心是什么?材料三反映的内容与材料一、二有何关系?

(3)阅读材料四,如何理解马丁·路德“因信称义”学说的人文主义色彩?

2017-11-10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辽河油田第二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