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52 道试题
1 . 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泉州是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世界宗教博物馆”,一千多年来各种宗教在此长期共存,和谐发展。泉州早在五千年前有闽越族在此聚居,艰苦的耕海牧洋生活,使其具有泛神信仰特征,只要是有用的、有利的神灵就加以信奉。魏晋时期汉人从中原地区迁居至此,与原有民族融合。伴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兴盛,大量阿拉伯人、波斯人等来此经商、定居,基督教、伊斯兰教、摩尼教等宗教相继传入泉州。信奉伊斯兰教的商人与汉族通婚.繁衍后代,成为回族的祖先。泉州社会逐步形成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构成的移民社会。宋元政府采取较为开放的姿态.授予不同宗教背景的蕃商相应官职,管理泉州的商贸活动,例如南宋长期掌管泉州市舶司的蒲寿庚就是穆斯林。

——摘编自马照南《泉州宗教文化相容共存之品格与现代价值》

材料二   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引发了欧洲各地的宗教纷争.新教派和天主教会之间的冲突激化,导致了长期的宗教战争,例如德国三十年战争。这场战争始于1618年,主要是由于信奉新教和天主教的德意志诸侯之间矛盾冲突,并将欧洲各个国家卷入战争。战争的可怕后果迫使各方开始寻求和平解决宗教争端的途径。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规定各国统治者有权自由选择国家的宗教信仰,以一种相对平等和公正的方式结束了这场战争。各国的统治者开始意识到,宗教宽容可以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一些开明君主和思想家进而主张国家与教会分离,不允许宗教干涉国家政治和世俗生活,宗教只是为促进个人道德修养和保持“良心”的手段。荷兰的人文主义学者伊拉斯谟强调个人的内心信仰和良知,主张人们应该通过理性和教育来解决宗教争端。而不是通过暴力和迫害。

——摘编自孙浩然《近代欧洲宗教宽容的起源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一分析说明泉州地区各种宗教得以长期共存和谐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欧洲宗教战争爆发的背景,并分析宗教宽容原则的重要意义。
2024-01-07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云阳县南溪中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教合祀是将孔子、佛祖、老君圣像并列奉祀于同一庙宇空间的信仰实践形式,其历史起源可追溯至唐代中后期。早期三教合祀庙宇的修建者主要是僧人,这些僧人在修持佛法的同时也熟习儒、道经典,他们认为儒、道与佛在具体教法方面虽有高下之分,但本质上都与佛法相通、有利于普渡众生,故可共同尊崇。早期佛教固有的“一佛二弟子”造像传统为三教合祀庙宇的修建提供了图像学基础,并逐渐形成“以佛居中、老君居左、孔子居右”的圣象位次模式。三教合祀庙宇具体名称包括“三教道场”、“三教院”等佛教类名称。唐代统治者在尊奉儒家正统的同时,将佛道视为辅翼教化的有力手段,对于儒释道三教都予以认可、扶持。到了宋代,社会上普遍形成“三教一致”、“三教同归”的思想氛围。三教合祀也充分契合了普通民众对提高祈愿“灵验性”的关切及“多多益善”的淳朴观念,因此得到民间社会的广泛参与和支持。

——摘编自王群韬《三教合祀庙宇考源——“佛教中国化”的信仰实践视角》

材料二   1536年,宗教改革后的瑞士将宗教的管辖权收回本国管理,日内瓦完全成为加尔文实现其宗教理想的试验场。在政教合一的共和体制下,加尔文对市政厅的谕旨得到了完全的执行,其中也就包括于1541年颁布的、对瑞士钟表业产生最为直接影响的《教会法令》和《限制奢侈法》,它们极大地打击了首饰业。随着教徒与日俱增,新教教堂在各地雨后春笋般建立,仅在法国的加尔文教派就有着约2150所教堂、约100万名教徒。尽管它们不需要奢华的礼器,但这些教堂仍需要大量的钟表来报时。16世纪中期,日内瓦成了新教徒的避难堡垒,吸引了全欧洲新教徒的资金。这些钱除了用于宗教改革外,也促进了钟表业的发展。加尔文赋予新教伦理节俭、勤勉等商业美德,这与资本主义精神有机结合起来,促进了社会财富的积累。随着宗教改革的深入,社会时间观念增强,制表匠对制表工作产生了无限的热爱和坚定的信仰,这种执着的工匠精神给瑞士人带来巨大的财富。

——摘编自马丁《欧洲宗教改革与瑞士钟表业的崛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宋时期三教合祀庙宇的特点,并分析其出现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宗教改革在瑞士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并说明其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宗教文化与时代发展关系的认识。
2023-09-02更新 | 130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南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开学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马可·波罗和他口述的《东方闻见录》,引起13世纪末的意大利人对遥远中国的好奇和兴趣上贡献良多。在意大利,关于中华帝国及其文化的详细知识是从16世纪就开始流传的。利玛窦和耶稣会士们为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开创了新局面。1685~1750年,这段时间是中国形象在意大利和欧洲的黄金时期。伏尔泰等人发现了儒家学说和中国社会中极其积极的东西,把它当作他们开放社会的自由运动的模范。羡慕中国没有那些在欧洲影响了政治和民事生活的教堂,赞美有利于社会秩序的道德体系。1760年以后,法国的哲学家们和经济学家们,只剩下重农主义者还对中国感兴趣了。孟德斯鸠对理想化的中国形象进行批判,他在《论法的精神》中把对专制的批判和礼仪制度比作是一种国家独裁主义的宗教表达。

——摘编自史华罗《17至18世纪意大利人对中国的印象和想象》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史学研究的角度说明马可·波罗《东方闻见录》的价值。简析“中华帝国及文化”在意大利开始流传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17-18世纪,欧洲人对中国印象的变化加以解读。
4 .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文主义思想是14世纪下半叶在意大利兴起的一种新的思想体系,追根溯源,远古的希腊人已经具备了这种人文主义思想。在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在希腊神话中表现为人神同形同性;在希腊宗教中表现为盛行多神论;在艺术上表现为希腊建筑强调柱子变化,甚至把人像变体为柱子形式,在雕塑中发现了人体美,创造了纯洁无瑕的理想化的裸体雕塑。

古希腊海岸曲折,港湾众多,大海成为人们同外界交往的主要通道。航海业的发展促进了希腊商业的发达。希腊人与外界的交往日趋频繁,这使希腊形成一个开放的社会,逐步形成了古希腊人自由、开放、质朴的性格。特别是民主制度在希腊各邦相继建立之后,希腊人更是所渴望和追求自由。希腊文明和其他文明一样,也借鉴了其他文明的成就为自己所用,“不过希腊人借用的,无论是埃及的艺术形式,还是美索不达米亚的数学和天文学,都烙上了希腊人独有的智慧的特征。这些特征归纳起来,就是虚心、好奇多思、渴求学习、富有知识。”

一一摘编自孙凤玲《浅析古希腊的人文主义思想》


(1)根据材料一,分析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产生的有利条件。

材料二   我们常说的西方启蒙运动指1718世纪法国的启蒙思想家为反对专制统治以及打破天主教会对人们的思想束缚而进行斗争,形成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中国的启蒙在严格意义上讲开端于19世纪末的“百日维新”,往前追溯的话较早体现出启蒙思想特点的是洋务运动。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人们的思想解放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所以主流思想认为可以称之为在近现代史上的中国的思想启蒙运动。

在价值目标上,西方启蒙运动以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和打破天主教会对世俗的镇压为目标,宣扬人的解放,追求人的自由、平等;中国是以“救亡图存”为目标在思想领域进行启蒙的。从主要内容及旗帜上看,西方启蒙思想家在哲学层面否定基督教教义,深刻批判经院哲学贬低理性的态度,宣扬理性的价值,打出“人权”的旗帜:中国的启蒙思想家所批判的是儒家礼教中落后的家族宗法制度及其陋习,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大旗是“民主”与“科学”。从对后世的影响来看,启蒙运动有力的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进程;中国启蒙运动促进了中国政治力量的发展,给中国的民主革命提供了动力源泉。

——摘编自王安邦《中西方启蒙运动之比较》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中西方启蒙运动差异的原因,并指出二者对东西方社会发展的共同作用。
2023-03-02更新 | 11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伏尔泰认为,国家的法律应该充分体现和保护公民自由的权力,其中最重要的是财产私有权。财产私有权是人在自然状态下就拥有的一种天赋权利,保护公民的财产私有权,会促进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有利于国家的富裕和繁荣。伏尔泰写道:“自由和财产是英国人伟大的理性声音……是自然的呼声……地产的所有者种植自己的世袭土地比种植他人的土地要好。”但卢梭却认为,私有制是人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产物,他并不是永恒的。“当他们仅从事一个人能单独操作的工作和不需要许多人协助的手艺的时候,他们还都过着本性所许可的自由、健康、善良而幸福的生活,并且在他们之间继续享受着无拘无束的自由交往的快乐。但是,自从一个人需要另一个人的帮助,自从人们觉察到一个具有两个人的粮食的好处,平等就消失了,私有制就出现了。”

——摘编自宋全成《欧洲启蒙思想中的两大派别之比较—以自由平等观为例》

材料二在近代资产阶级思想家看来,私有财产权利能实现保护个体权利的重任。然而,财产所有者毕竟不是社会的全部。作为人类的一员,贫乏者本该享受自然的馈赠,如今在私有财产权利的法权限制下却无法获取正常生存所需。劳动创造了私有财产,但对于弱者来说,劳动成为奴役的工具。劳动能为财产所有者创造更多的财富,而他们用这些他人劳动创造出的数量更大的财富稳固实现对劳动者的奴役。个体不是生活在孤立的现实中,仅仅保护个人自由与权利的扩展源于人类文明的进步,并最终作用于个体,使其停滞不前。个人自由与权利的扩张源于人类文明的进步,如若将人类的共同体打散成孤立的原子,这样缺乏交往的状态只会带来固守与蒙昧。

——摘编自吴杰《近代西方私有财产权利观念的考察与思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伏尔泰和卢梭对私有财产拥有不同看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国家私有财产权存在的缺陷及结果。
6 . 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主流社会思潮的核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宗教改革派)反抗由教会包办的信仰,回转头去,求之于《圣经》和良心……不承认罗马的教皇,反对教权的政府。

——摘编自高一涵《欧洲政治思想史》

文艺复兴的影响侧重于知识分子,而宗教改革……享受到了“文艺复兴”所开拓出来的人文主义的影响……把欧洲人民的觉悟,提高了一步。

——摘编自陈乐民《欧洲文明十五讲》

材料二   在文艺复兴运动后期,大批人文主义者聚集在罗马,他们充当教皇的秘书、使节或顾问,有的还受教皇任命承担了教堂的修建和装饰工作,使罗马一度成为文艺复兴的中心。关于罗马成为文艺复兴全盛期中心的原因,有两种认识可供讨论:①教权的衰落以及当时整个教士阶层的世俗化,致使教皇大力招揽人文主义者。②人文主义者暧昧的宗教态度以及教皇给人文主义者提供圣职和优厚俸禄,使人文主义者志愿为教皇服务。

——据孟光彩《文艺复兴时期罗马教皇和人文主义者呈现复杂关系的原因分析》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宗教改革中人文主义的诉求,从人文主义传播的角度分析宗教改革与文艺复兴的关系。
(2)阅读材料二,您更侧重分析哪一种认识?侧重分析①,请结合所学,从教皇的角度分析罗马成为文艺复兴全盛期中心的原因。侧重分析②,请以米开朗琪罗的建筑和艺术作品为例,说明“人文主义者志愿为教皇服务”的观点。
2023-02-06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郴州市苏仙区多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线上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辩论是思想的交锋。在古代,无论东方西方,都有辩论的传统。在中国,我们在先秦诸子的典籍中能看到很多这样精彩的片段,比如惠施和庄子的辩论,公孙龙的“白马非马”,墨子和公输班的辩论,商鞅舌战群儒等。当时,论辩既是统治阶层内部劝谏的主要方式,也是诸侯国间利益争夺的手段。战国是士阶层最活跃的时期,游说是职位晋升的平台,口才是博得君主赏识的基础,西方同一时期,古希腊的辩论之风很盛,他们认为辩论是发现真理的最好方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西塞罗等,其舌辩逸事勾勒了人类文明史上雄辩与诡辩、逻辑与反逻辑的起点。                 

——摘编自李雪颜编《宋元舌辩智慧》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春秋战国时期和古希腊论辩的主体、目的等方面的差异,结合所学,说明造成差异的因素。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中国与古希腊论辩之风兴起的时代价值。
2023-02-05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江宁分校、中华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甄和卢梭的平等思想折射出17、18 世纪中西方社会发展的共同追求,以及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所形成的巨大差异。对旧的专制制度的反叛,同情人民的疾苦,追求社会平等是他们理论的相似之处。唐甄的思想主要是以中国传统民本思想为基础的政治改良,而卢梭的思想则是近代民主政治的理论先锋。明清之际的中国仍然是自然经济为主,而欧洲资本主义商品经济蓬勃发展,市民经济繁荣兴盛。唐甄仍然主张君主政体和官僚政治体制,以“人治”为主,而卢梭主张民主共和制,主权在民,依法治国。唐甄主张君民平等,庶民议政,但却从没有将主权交给人民的观念;而西方启蒙思想则强调“天赋人权”,要实现个人的自由、平等。因此,唐甄的平等思想是不彻底的、不完备的、没有形成理论体系的。

——摘编自武霞、赵毅《唐甄与卢梭平等思想比较分析》

材料二   康有为既是政治家,又是维新思想的倡导者。因为有着浓厚的传统文化背景,他擅长运用传统文化去解释西方近代文化,如“公羊三世说”即是明证。康有为把“公羊三世”比附为君主、君民共主、民主三种制度,其实质在于肯定人类社会的历史是向前进化的,由低级阶段进到高级阶段;封建专制制度必然要灭亡,它将逐步变为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再进化变为资产阶民主制度。“公羊三世说”不但批判了封建专制统治的“天不变”的观念,同时也否定了维护封建统治的“道亦不变”的理论教条,为资产阶级的变法维新扫除了思想障碍。

——摘编自张婷婷《中国近代维新派启蒙思想研究》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甄和卢梭思想的异同,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思想不同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康有为新思想的特点,并指出其作用。
2023-01-06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蓉城高中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上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狄德罗(Denis Diderot,1713年——1784年),法国启蒙思想家,唯物主义哲学家、无神论者和作家。平民出身的他先后在朗格勒和巴黎的耶稣会学校读书。他从小接受基督教教育,但没有接受舅父的神甫职务。1746年出版的《哲学思想录》被法院查禁,后来又因反对宗教的言论被投入监狱。出狱后,他决心通过对《百科全书》的编纂出版,来改变人们的思想方法,掀起一场人类精神上的革命。参加这项工作的人员极为广泛,其中有文学家、医师、工程师、旅行家、航海家和军事家等,几乎包括各个知识领域具有先进思想的一切杰出的代表人物。

《百科全书》的编纂、出版工作,从1751年开始,至1772年完成,历时二十年。期间曾两度遭到当局勒令中辍,有的人被关进监狱,有的被迫流亡国外,狄德罗坚持工作,直到该书完成。

——摘编自菲利普·李·拉尔夫《世界文明史》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述狄德罗的主要贡献。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狄德罗做出贡献的条件。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颜元(16351704)是中国古代比较重视体育的教育家。他猛烈批判程朱理学束缚下的传统教育,认为理学是“主静”的教育,损害人体健康,使活泼的红面少年变成弱不禁风的白面书生。他要求自己的学生在博学多闻、掌握治国理财真实本领的同时,还要有健壮的身体。他认为“射、御”教育是对学生形体的锻炼,将其作为必修课。颜元深挖体育教育的价值,提出体育教育可以“健人筋骨,和人血气,调人情性,长人神智”。难能可贵的是,颜元把强身与强国联系起来,指出“一身动,则一身强;一家动,则一家强;一国动,则一国强;天下动,则天下强”。但他的体育教育思想在当时影响有限。

—摘编自何叙《颜元的体育教育思想》等

材料二   面对社会败坏,卢梭希望朝人类原初时期,以自然状态为标准开展体育教育活动。为此他选择设定乡村作为儿童成长环境,因为自然环境更接近自然状态。他将“身体—感官教育”作为儿童教育重点,强调教育者必须注重儿童身体锻炼,主张遵循儿童自然天赋和自然意志训练官能。站在社会意义视角,卢梭认为体育教育要磨炼人的意志品格,以此抵制过剩体力带来的妄动,抵御欲念的无限发展,最大程度上保持人类在“生理”与“道德”上的孤独,成为身心健全的人。这对于西方近代体育、体育教育的发展都产生了深刻而长远的影响。

—摘编自吴永金、陆小聪《扭曲的身体与自然的体育—卢梭体育教育观的整体面向》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二者体育教育思想的共同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者社会影响呈现显著差异的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如何促进学校体育教育的发展。
2022-10-30更新 | 17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雅安市2023届高三零诊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