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宗教改革和文艺复兴保持着一种共同点,它们都是人文主义发展的产物,都强调个人的领悟能力,然而宗教改革却似乎更像是对文艺复兴中的希腊化和异教文化的反动,文艺复兴强调古典文化的价值,以人为中心,而宗教改革从《圣经》中继承的遗产则要求他们反对异教文化对基督教的渗透,强调神的伟大。文艺复兴时期虽然揭露了宗教的腐败,但是艺术家们的创作需要来自教会的各种支持,因此难免抱着与教会和解的态度,正如米开朗琪罗得到了教皇的支持一样。而宗教改革则进一步将文艺复兴从中世纪特征中剥离出来。

材料二   赵林教授指出“对于欧洲的现代化进程而言,真正的文化起点不是文艺复兴,而是宗教改革。”他认为:在1516世纪,南部欧洲掀起了文艺复兴运动,而北部欧洲则在进行宗教改革,到17世纪,这两场运动都接近尾声,虽然两场运动的矛头都对准中世纪堕落、腐败的罗马天主教会,但是历史结果却大相径庭那些经过宗教改革而信仰新教的国家,后来都发展成为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如英国、荷兰、德国、北欧诸国以及美国等。宗教改革深深影响了西方文化的精神氛围,客观上为西方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的现代化开辟了道路。而文艺复兴运动在科学和哲学方面几乎没有什么建树,意大利人极端的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反而使道德更加堕落沦丧,与罗马天主教会成了一丘之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宗教改革和文艺复兴的不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宗教改革对欧洲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2022-05-12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楚雄天人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文科)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史进入18世纪,欧洲迎来了一场启蒙运动,在不同的领域出现了一些伟大的思想家。他们高举理性主义大旗,提出了一系列新颖主张,这场运动主要流行于法国大革命前夕,是当时的思想家非常自觉的运动。“启蒙”这个词也是当时的人经常使用的。人们之所以称这次思想运动为启蒙运动,是因为他们坚信自己正在从漫长的黑暗和无知中摆脱出来,进入了一个尊重科学、尊重理性和尊重人性的新时代。

——摘引自赵立行《世界文明史讲稿》

材料二 启蒙思想家对那个时代面临的思想任务和社会要求进行反思,他们所提出的那些社会原则,如思想和信仰(宗教)自由、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经济上的自由和不受(封建)国家干预、人民与统治者的相互制约等,已成为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思想观念。

——摘编自何平、曾祥裕《从概念史的角度看启蒙运动》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写出启蒙运动的精神内核,并分别指出这场运动中法国的三位代表人物以及他们各自提出的“新颖主张”。
(2)据材料二概括启蒙思想家的主要观点。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人文精神的不断发展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影响。
2022-05-10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吉化第一高级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4月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世纪早期,君主实际上只能在自己直辖的领地行使主权,同时还受到教会的制约,而教皇既统驭世俗领袖,又管辖着教会的僧侣、“君权神授”和“政教合一”论是世俗国王必须服从教会和教皇的确凿的理论依据。中世纪晚期和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开始关注世俗王权的权威性和国家权威的重要性,17世纪,经历了文艺复兴的“解放”与“混乱”之后,国家权威、国王的权力在欧洲人看来格外重要,人们普遍接受了君主专制制度,并产生了“王权崇拜”观念。

——摘编自蒋承勇(西方文学“人”约号题研究)

材料二

中国文化的价值系统和内在精神是以人生和人心为写照的,强调关注人的生命,重视人的价值。当认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时,中国传统文化不关注个性的培养,而强调人是家族的一员,且有浓重的“成员”意识。因此,中国传统人学具有浓重的伦理色彩,这也强化了内圣之学、道德修养和伦常思想。而西方人本主义的基本精神在于强调尊重人,以人为中心,一切为了人的利益。它更强调人与环境中的人的作用,以求在竞争中实现自我,所以,西方人本主义更重视平等、自由和个性解放。

——摘编自王寒松(中西人文主义精神比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世纪前后西欧世俗王权地位的变化并简析其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异同。
2022-05-09更新 | 524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育才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文艺复兴时期的宗教改革致力于让宗教生活日常化,人们作为个体去面对上帝,不必再经过教会,对上帝的信任和对《圣经》的遵守成为宗教徒的个人世俗事务,确立了禁欲主义意义上的个人主义原则。在工业革命时期,西方把个人抬高到无可非议的地位,认为每个人在体力和智力上都是绝对平等的,所有的人都按自己的意愿行事,倡导拥有不受任何权威限制的绝对自由,至此,西方个人主义传统逐渐完善。19世纪以来,个人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特别是在美国,通过立法等形式不断强化个人主义。

材料二  中国传统国家主义是以国家权力为核心,以皇权至上为价值基础的一种普遍存在于社会意识形态领域内的观念体系。在封建社会,重视国家公共权力,重集权,重义务。至20世纪前期,传统社会的变动以及西方启蒙思潮的传入,倡导爱国主义、维护国家统一和主权完整、国人改造中国的新国家主义产生。改革开放30年来,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背后,国民心态也有了大幅度的跃升,中国世纪的国民意识和爱国主义不断凸显。当代中国,国家主义内涵不断丰富并被纳入法制化轨道,这与当前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具有很大契合度。

——摘编自曹长香《中国传统国家主义的发端及其对近代和现代社会的影响》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西方个人主义演变的特征,并简要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国家主义对近现代社会的影响。
5 . 随着思想解放运动的推进,西方人文精神经历了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

材料一   瑞士史学家布克哈特曾经说过:“在中世纪,人类意识的两方面——内心自省和外界观察都一样——一直处在一层共同的纱幕之下……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

材料二   教皇须让我国不再受他们的不堪忍受的劫掠和搜刮,教皇须交还我们的自由、权利、财产……教皇须让皇权成为名副其实的皇权。”

材料三   “他们不承认任何外界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以往的一切社会形式和国家形式、一切传统观念,都被当作不合理的东西扔到垃圾堆里去了。”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这层纱幕指的的是什么?使这层纱幕“烟消云散”的是哪一运动?这次运动的核心思想是什么?这层纱幕在意大利最先“烟消云散”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表达了哪一运动的诉求和主张?其核心思想是什么?
(3)材料三中的“他们”发起了哪一思想解放运动?结合材料三分析说明这一事件的突出特点?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思想解放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18世纪,由于资本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文艺复兴时期的以反对天主教神学来追求现实幸福的思想已经不能满足于时代的要求。为此,资产阶级首先必须在意识形态领域内制造舆论。启蒙运动便是在这一时代要求下产生的。18世纪,启蒙运动在法国达到高潮,涌现出一大批著名的启蒙思想家,为未来的理想社会描绘出一幅清晰的政治蓝图。

材料二   法国大革命是一次规模宏大、斗争曲折复杂的资产阶级革命。这次革命较为彻底地荡涤了法国封建的污泥浊水,革命中推出的“自由、平等”的响亮口号成为指引历史前进的光辉旗帜。在法国革命的鼓舞下,欧洲及其他地区的人民纷纷揭竿而起,向旧制度宣战。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齐涛主编《世界通史教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启蒙运动兴起的背景及启蒙思想家描绘的政治蓝图。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法国大革命的历史意义。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4世纪中后期,由于奥斯曼帝国的大举入侵、东罗马的诸多学者,带着大批的古希腊、古罗马的艺术珍品和文学著作,纷纷速往两欧避难,部分东罗马的学者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办了一所学校名叫“希学院”,专门讲授古希腊辉煌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在资本主义萌芽滋生后,人们要求的精神境界变得一致,紧接着许多西欧的学者强烈要求恢复古希腊与古罗马的文化和艺术、这种要求犹如一阵春风,缓缓吹遍整个西欧,文艺复兴运动的大旗就此随风飘扬。

——摘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二   《联邦党人文集》被誉为美国宪法的“圣经”,对美国宪法的内涵作了深度的理论阐述。联邦党人在其中充分地论述了建立联邦制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不难发现在美国的制宪过程中,《联邦党人文集》中引用最多的恐怕就是孟德斯鸠,正是在对孟德斯鸠的思想进行解读的基础上,对它进行着继承与发展。

——摘编自蒲慧等《读〈联邦党人文集〉有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文艺复兴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美国1787年宪法对孟德斯鸠理论“继承”和“发展”的表现。
2022-04-19更新 | 14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三校(常熟市梅李高级中学)联考2021-2022学年高一4月线上教学质量调研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当葡萄牙和西班牙正忙于殖民扩张时,一场精神方面的重大变革在德意志发生,那就是宗教改革,发起人是马丁·路德,他和他所著的《九十五条论纲》启动了后来被称为“宗教改革”的重要事件,时间是1517年。当时罗马教廷非常腐败,从上到下奢侈成风,有一种非常流行的做法是出售赎罪券,即买一张赎罪券就支付相应的金钱,买得越多越能进入天堂。这种情况让马丁·路德和很多人不能忍受。

——摘编自钱乘旦《西方那一块土》

材料二   康德被誉为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他坚持卢梭的自由民主思想,发扬了卢梭的天赋人权论。他说人民“必须永远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并且唯有它才能给人类带来启蒙”,“言论自由就是人民权利的唯一守护神,但须保持在尊敬与热爱我们生活于其中的体制(法律秩序)这一限制之内”。

——摘编自裴德海《西方政治哲学简明读本》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宗教改革运动起源于德意志的原因,并指出与文艺复兴相比,宗教改革所体现的人文主义的特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康德对资产阶级自由观的发展及其对西方人文精神发展的贡献。
2022-04-18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线上教学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2世纪,罗马征服了希腊,它自身却被希腊文化征服。大量希腊艺术珍品和文学、哲学、史学、科技和其他学科的著作传入罗马,许多希腊文化人士被当作奴隶和人质带到罗马,有些人后来成为罗马文化界的名流。……可以说,罗马文明是在希腊古典文化和希腊化文化的熏陶下产生的,它在保存和流传希腊文化方面卓有成绩。

——整理自汝信息主编《世界文明大系·西欧文明·上册》

材料二:自君士坦丁时代起(即当代学者所强调的晚期罗马帝国时期),所谓的拜占庭文明已经开始在罗马帝国的框架内生长。这个罗马帝国的框架除了其传统的法制和行政统治秩序外,还有辽阔的跨越亚欧非三大洲的国土,包括原希腊化时期的著名中心城市,如雅典、亚历山大里亚、安条克,以及西方拉丁化地区意大利、高卢、西班牙、北非等等。

——徐家玲《拜占庭文明》

材料三:承袭罗马帝国东半壁的拜占庭这时在唤醒意大利人鉴赏古典希腊文化也起了独特的作用。1453年土耳其人攻陷君士坦丁堡后拜占庭学者西行讲学者络绎而至。对希腊古典著作及艺术的研究与鉴赏,和在地中海贸易中的特殊地位,有利于直接吸收、或通过拜占庭和阿拉伯人吸收希腊文化,这些也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发生的一个有力条件。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写出古希腊在文化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分析古罗马对文明的传承与交流作了哪些贡献?
(2)根据材料二概括拜占庭文明的特点。结合所学指出君士坦丁堡的地位,并举例说明拜占庭帝国在法制方面对罗马帝国的继承和发展。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兴起的原因,指出“美术三杰”及其作品的特征。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启蒙思想家们有力地批判了封建专制制度及其精神支柱——天主教会,描绘了未来“理性王国”的蓝图,为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提供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启蒙思想家们行动坚决、正视现实、认真思考、联系群众、不畏强暴,使人类走出不成熟的依附和奴役状态,成为敢于运用自己理性独立和自由的人,要在理性的引导下,要用理性来批判专制王权、封建特权和宗教神权,追求和实现人的权利、自由和平等。正因为有了这些启蒙思想家的哲学理论,才能使得启蒙运动贯穿数百年,席卷整个欧洲。启蒙运动还陆续传播到世界其他地区,启迪了人们的思想,动摇着封建统治。

——摘编自徐辉《浅析法国启蒙运动时期主要思想》

材料二   英、美、法政体是西方国家政治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成果,在理论上实践了启蒙思想家描绘的“理性王国”,只是不同国家的历史文化环境不同才表现出不同的制度实现形式。英、美、法三国普遍形成了相互竞争但又争而不破的两党或多党制,它们认为对不同权力机构的掌控和彼此制衡才是民主制度能够实现权力制衡的关键所在。德、日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后,在政体上却保留了封建残余和军国主义传统,影响了世界政治的发展。

——摘编自康晓《英美法三国政体的异同及其文化成因比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启蒙运动思想。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造成德日与英美法近代政体存在差异的因素。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