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1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教合祀是将孔子、佛祖、老君圣像并列奉祀于同一庙宇空间的信仰实践形式,其历史起源可追溯至唐代中后期。早期三教合祀庙宇的修建者主要是僧人,这些僧人在修持佛法的同时也熟习儒、道经典,他们认为儒、道与佛在具体教法方面虽有高下之分,但本质上都与佛法相通、有利于普渡众生,故可共同尊崇。早期佛教固有的“一佛二弟子”造像传统为三教合祀庙宇的修建提供了图像学基础,并逐渐形成“以佛居中、老君居左、孔子居右”的圣象位次模式。三教合祀庙宇具体名称包括“三教道场”、“三教院”等佛教类名称。唐代统治者在尊奉儒家正统的同时,将佛道视为辅翼教化的有力手段,对于儒释道三教都予以认可、扶持。到了宋代,社会上普遍形成“三教一致”、“三教同归”的思想氛围。三教合祀也充分契合了普通民众对提高祈愿“灵验性”的关切及“多多益善”的淳朴观念,因此得到民间社会的广泛参与和支持。

——摘编自王群韬《三教合祀庙宇考源——“佛教中国化”的信仰实践视角》

材料二   1536年,宗教改革后的瑞士将宗教的管辖权收回本国管理,日内瓦完全成为加尔文实现其宗教理想的试验场。在政教合一的共和体制下,加尔文对市政厅的谕旨得到了完全的执行,其中也就包括于1541年颁布的、对瑞士钟表业产生最为直接影响的《教会法令》和《限制奢侈法》,它们极大地打击了首饰业。随着教徒与日俱增,新教教堂在各地雨后春笋般建立,仅在法国的加尔文教派就有着约2150所教堂、约100万名教徒。尽管它们不需要奢华的礼器,但这些教堂仍需要大量的钟表来报时。16世纪中期,日内瓦成了新教徒的避难堡垒,吸引了全欧洲新教徒的资金。这些钱除了用于宗教改革外,也促进了钟表业的发展。加尔文赋予新教伦理节俭、勤勉等商业美德,这与资本主义精神有机结合起来,促进了社会财富的积累。随着宗教改革的深入,社会时间观念增强,制表匠对制表工作产生了无限的热爱和坚定的信仰,这种执着的工匠精神给瑞士人带来巨大的财富。

——摘编自马丁《欧洲宗教改革与瑞士钟表业的崛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宋时期三教合祀庙宇的特点,并分析其出现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宗教改革在瑞士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并说明其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宗教文化与时代发展关系的认识。
2023-09-02更新 | 132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南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开学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两代的文化,一方面是程朱理学占据统治地位,另一方面,是以李贽为首的反理学思潮。与资本主义萌芽相适应,出现了带有一定反封建色彩的早期启蒙思潮。如被称作“异端之尤”的李贽,他对封建独断论的怀疑和否定是空前的;明清之际的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以及唐甄、颜元等人,从不同侧面与封建社会晚期的正宗文化宋明理学展开了论战,有的批判锋芒更直指封建专制的统治。他们抨击宋明理学中的禁欲主义,提出“私欲之中,天理所寓”等新的命题。顾、黄、王等人在哲学思想、史学思想、自然观中的理性主义,也都与中世纪的蒙昧主义相对立。然而,在明清两代,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仍然是理学,启蒙思潮不过是在潜滋暗长。

——摘编自刁国庆《试论传统文化在明清之际的递变》

材料二   文艺复兴运动历时近三百年,“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它涉及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文学艺术领域,从但丁、彼得拉克到薄伽丘到达·芬奇、拉裴尔、米开朗基罗;在自然科学上,有哥白尼、布鲁诺;在哲学上,有瓦拉、皮科;在政治理论上,有杰出的马基雅维理等;在宗教领域,有极富个性的人文主义者马丁·路德、加尔文等。上述巨匠们以艰苦卓绝的精神,推进着历史的发展,促进了思想自由、政治自由的伟大进程。资产阶级文化,经过一个曲折的过程,终于战胜了封建的、宗教的精神暴政,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摘编自刘念慈《试析中国早期启蒙运动与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异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出现早期启蒙思潮的表现,并简析“启蒙思潮不过是在潜滋暗长”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文艺复兴对资本主义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思想启蒙和社会转型对你的启示。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欧洲的启蒙时期,中国一度是欧洲知识阶层心目中理想社会的投影。伏尔泰对孔子和儒家思想的大力推崇,他宣称,“在道德上欧洲人应当成为中国人的徒弟”。以儒家学说为思想基础的中国政治体制得到众多启蒙思想家的推崇。伏尔泰认为中国是世界上管理最好的国家。魁奈认为中国的谏议制度和监察机构可以有效地限制皇帝的权利,因而是值得效仿的专制主义。“在中国没有世袭贵族,一个人的功绩与才能是他可能获取显贵地位的唯一标准……儿子的全部希望都寄托在求学上,以此作为获取功名的唯一途径”。美国汉学家顾立雅曾说“在欧洲,在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的民主理想的发展中,孔子哲学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摘编自王倩《启蒙时期儒家思想在西方的传播和影响》

材料二   在欧洲的启蒙时期儒学大本营的国度里正经历明清交替及清朝巩固与强盛的时局变换,一些启蒙思想家,针对明末封建君主专制的残暴性和腐朽性,提出尖锐的批评,并提出了代言民主性和人民性的新思想和新理论。梳理其言论主张,他们也是从儒学的经典里寻找批判的武器。明末清初以黄宗羲为代表的一批思想家,重拾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精蕴,一致把矛头指向君主制度……相距万里之遥的中国和欧洲,一些思想家们皆从儒学中寻找到批判现实的理论武器……中国的启蒙思想未能形成一种推动社会进步的强有力的思想运动。

——摘编自谈家胜《17、18世纪中西启蒙思想家取用儒学精蕴及其影响之比较》


(1)据材料一概括17、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认为中国是他们心目中理想社会的主要史实,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孔子哲学对欧洲民主理想产生重要作用的原因。
(2)据材料一、二概括17、18世纪中西启蒙思想家思想主张的共同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早期启蒙思想未能形成一种推动社会进步的强有力的思想运动的原因。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时期,晏婴说:“君令臣共,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夫和妻柔,姑慈妇听,礼也”。孔子说:“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认为周礼能“辨君臣上下长幼之位”、“别男女父子兄弟之亲”;孔子首次提出“性相近,习相远”的命题。在他看来,人在其本性上原本相差无几,只是由于后天习俗的不同导致彼此道德品质的差别。因此,孔子认为,要想达到“仁者”的理想境界,关键在于个体的内心自觉,“我欲仁,斯仁矣”。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更侧重于要求社会关系双方对已克制权利的索取、对人克尽义务的相互性。《中庸》认为“诚”是“天之道”,人必须“以诚载道”方能与其他人和谐相处,并认为“民无信不立”,必须“言而有信”、“敬事而信”方能立足社会。

——摘编自周庆玲《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思考》

材料二   西方文明发源于古希腊,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让西方文明充溢着追求自由、敢于冒险的海洋精神。因而,西方文化从源头上就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封建保守思想存在根本的差别。西方人更加向往独立与自由。他们认为世界万物一切价值虽不必然为人所创造,但都是人所经验可及的,个人具有最高价值,社会只是达到个人目的的手段;每个人都具有平等的权利,个人利益高于一切。西方人还倡导通过个人奋斗和竞争实现个人价值,强调自主、自立、自我奋斗。“人是生而自由的”,“确信和崇尚人类合乎逻辑地推理能力和在此基础上分析、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主张“知识就是力量”,宣扬“科学万能”等。

——摘编自孙兰英陈嘉楠《浅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中西方传统价值观的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先秦时期先哲提出的有关社会价值观方面的主张,并分析这些主张的意义。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古代中国相比,近代西方社会价值观的特点,并简析其成因。
2022-11-30更新 | 127次组卷 | 3卷引用:安徽省池州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对自由的追求是近代欧洲思想解放运动的重要目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处处提倡人性和人权,重新思考人和神的关系。他们认为人的情感和思想要摆脱神学的禁锢,尽可能走上一条自由发展之路。人文主义者指出天堂不在来世,而在现世。他们公开申明,追求个人的幸福和自由符合人性的要求。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材料二       路德的思想和教会成了自由的旗帜,因为路德的原则是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他将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开放的、可以按照自己心愿与神对话的信仰方式,使基督教徒获得了自由,特别容易在德国和欧洲流行开来。更为重要的是,新教置宗教和教会于政府行政和国家法律的掌管之下,从而消除了教会对于世俗权威的威胁,社会又恢复了它的秩序。

——摘编自马克连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启蒙运动对理性思想的高扬使西方思想和文化向现代转换。经历了启蒙运动的西方文明再也不同于从前。占主宰地位的专制主义政治制度陷入了守势,要求废除王权,建立民主政体,还政于民成为西方社会政体的主流。要求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自由和平等成为随后西方人民斗争的动力和目标,一个具有极大进取精神和不断发展的西方社会出现在了人类舞台上。

——摘编自徐新《西方文化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内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运动在意大利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路德的思想主张,并分析宗教改革运动在追求自由方面的进步。
(3)根据材料三,归纳启蒙运动对自由追求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6 .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和艺术家发现有可能用多种方法,把古典思想和哲学同基督教信念、对人的信任和对上帝的信任结合起来,或者至少互相容纳起来。彼得·盖伊在《启蒙运动》一书中认为:“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文人中间,完全世俗的、完全清醒的世界观,相对来说是很少见的……神圣的东西仍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塑家、建筑师和画家的中心主题。”                                                     ——阿伦·布洛克:《西方人文主义传统》
材料二
启蒙运动时期体现出一个显著的特征:人们热切地从各个层面来审视宗教信仰。虽然基督教在很多方面受到抨击,抨击者本身却潜心研究宗教信仰和神学一直在探讨的问题……人们考察宗教信仰的基础,运用启蒙运动的基本方法和观念来求得答案。宗教批判者和宗教学者充分运用理性、比较分析和历史研究的方法……确实,18世纪下半叶,法国启蒙运动开启了使法国社会世俗化和非基督教化的运动,但他们对待宗教的态度只是启蒙人士所持的多种宗教观中的一种。启蒙运动的一个特点是强烈地要求实行宗教宽容。
——摘编自彼得·赖尔等编《启蒙运动百科全书》
(1)根据上述材料,指出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艺术家和18世纪的启蒙学者怎样对待宗教问题。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在打破教会和宗教神学思想禁锢上所起的作用。
2019-01-30更新 | 1210次组卷 | 21卷引用:2015-2016年河北武邑中学高二下周考(3.6)历史卷

7 . 近代平等思想发端于古希腊和罗马,而追求民权平等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矢志一生的奋斗目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5世圮,雅典民主制达到高峰,平等的概念被用于政治领域,公民不分贫富和出身均有参与政治生活的同等权利。后来,平等观念随着罗马法的实施而传播开来。西塞罗在《论共和国》中进一步论述道:“真正的法律乃是正确的理性,与自然相吻合……它是唯一的法律……对所有的人是共同的、如同教师和统帅的神”;“既然法律是公民联盟的纽带,由法律确定的权利是平等的,那么当公民的地位不相同时……作为同一个国家的公民起码应该在权利方面是相互平等的。”

—摘自西塞罗《论共和国》、王乐理《美德与国家》

材料二“人与人之间本来都是平等的……人类主要的天然禀赋,生命和自由……人人可以享受”;“自从人们觉察到一个人据有两个人食粮的好处的时候起,平等就消失了、私有制就出现了。”

—摘自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材料三孙中山一生奉行“天下为公”。“既知民为邦本,一国之内人人平等,君主何复有存在之余地!”从组织兴中会起,就把“创立合众政府”悬为鹄的。同盟会成立后,他提出“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其后又发明“五权分立”的宪法,在西方三权分立基础上,参照传统的考试权和监察权而成,以保障民权的落实。民国肇造,约法颁布,民权平等曙光初现,旋为复辟势力所断。直至晚年,他依然致力于三民主义的新生,认为法国革命的“平等”和“民权主义”相同。

—据李华兴《评孙中山的民权主义思想》等整理

总结孙中山的民权平等思想,有以下两种认识可供讨论:①它是顺应革命实践发展需要、与时俱进的产物;②它是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产物。

(1)根据材树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雅典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同等权利”的方式体现在哪里?概括材料一西塞罗的思想主张并分析其历史意义。

(2)概括材料二中卢梭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指出,为了维护和保障人类的“天然禀赋”,卢梭在政治理论层面又作了怎样的探索?

(3)阅读材料三,对孙中山的民权平等思想,您侧重于哪一种认识?试结合相关史实扼要阐述。只列观点,不说理由不得分)

2016-11-27更新 | 1497次组卷 | 18卷引用:湖南省益阳市箴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1750-1850年是西方文明突飞猛进的重要阶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75年北美爆发独立战争,1789年法国爆发大革命,西方民主政治开始在欧美大国确立。法国学者托克维尔进行研究,先后写成《论美国的民主》和《旧制度与大革命》,提出了许多发人深省的见解。
材料二
……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资产阶级)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创立了巨大的城市……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随着资产阶级即资本的发展,无产阶级即现代工人阶级也在同一程度上得到发展……基督教思想在18世纪被启蒙思想击败……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1848年)
材料三
在1750年,中西方的差距并不大;到了1850年,双方的差距不啻天壤之别。这不仅是中西方的差距,也是东西方的差距。到19世纪中期,印度完全沦为殖民地,埃及岌岌可危,地跨欧亚非的奥斯曼帝国风雨飘摇,伊朗横遭列强干涉。
关于中西方差距拉大的原因,学术界现有三大基本观点:①主要是中国落后了;②关键是西方腾飞了;③在中国落后的同时,西方腾飞了。
——据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等整理
(1)这一阶段前,西方已开始变革。试列举14—16世纪意大利、16世纪德国和17世纪后期英国出现的变革事件,并分别概括其历史意义。
(2)近年来,一些学者注重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的角度研究历史。参考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用“五位一体”的思路概括这一阶段西方历史发展的特征。
(3)关于中西方差距拉大的原因,您赞成材料三的哪种观点?简要说明理由只列观点,不说理由不得分)
9 . 16—19世纪,欧美社会经历了一系列的社会巨变,并逐步影响到了更多国家和地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西欧封建经济的发展,王权一方面与地方势力展开斗争,指向建立民族国家的目标,另一方面又与教皇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发生剧烈的冲突。三十年战争就是这一大规模的社会转型的折射。..... .《威斯特伐利亚条约》第一次以国际法的形式否定了教皇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大一统”权威,完成了欧洲的政治区域化进程,并为以后的西欧民族国家国际政治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开创了近代国际关系史的新局面。

——摘编自吴忠超《威斯特伐利亚条约与近代民族国家体系建立的新思考》

材料二   美国是一个典型的移民国家。生活在这一块大陆上的居民都是在不同的时期来自世界不同的地方。......美国被公认为一-座民族“大熔炉”,全世界不同的民族和种族在这里被“冶炼”成美利坚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他们初来乍到时,其文化、习俗、语言结构、文学模式等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仍受旧世界的影响。即使随着社会发展,最后被融合为一一个美利坚民族整体,但共性中依然凸现各个民族的文化个性。

——引自裔昭印《世界文化史》

材料三   “中心一边缘”论是沃勒斯坦世界体系理论的核心观点和立论基础。在世界体系理论中,所谓“中心地区”,是指利用边缘地区提供的原材料和廉价劳动力,生产加工制品以销售牟利,并控制世界经济体中贸易和金融市场运转的地区。......在生产力大发展的基础上,由少数金融寡头垄断的统一的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最终形成,并形成“中心一边缘”的世界经济格局。......工业化向远离中心的边缘国家和地区扩散。有的囿于特定的历史条件,走上了依附型的工业化道路。一一据舒建中 《沃勒斯坦“中心一边缘”论述评》等整理


(1)结合所学,指出英国国王16世纪“与教皇发生剧烈冲突”的结果。根据材料一,说明《威斯特伐利亚条约》开创了近代国际关系史的新局面。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美国移民社会具备的特质,并用事实说明。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简述工业革命期间世界贸易“中心地区”的演变概况,并分析在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最终形成时拉丁美洲走上“依附型工业化道路”的成因。
2022-11-07更新 | 14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丽水、湖州、衢州三市2023届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近代科学的兴起促进了思想解放,思想解放又极大推动了社会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牛顿在1687年发表了一部名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在这本书中他根据大量的数学上的证据提出了引力的法则。按照这个法则,“宇宙中的每一个物质的颗粒都吸引其他每一个颗粒,其吸引力的大小与二者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例,而与它们的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例。”这是一件非同小可的伟大的发现,它一下子揭开了宇宙的面纱,把它的秘密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由此类推,支配人类社会的法则依靠人的理性也可以为人们所发现。在牛顿的启发下,启蒙思想家们力图发现支配人事及社会的永恒的法则。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上卷


(1)根据材料一,指出牛顿的研究成果为启蒙思想家们提供的思维方式。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启蒙运动对欧洲社会变革带来的影响。

材料二 启蒙运动是欧洲文化史上光辉灿烂的一页。在启蒙时代,欧洲知识界对西方文明传统信仰和价值观重新思考,强有力地扫荡了笼罩着西方世界的封建思想和宗教神学的迷雾……《独立宣言》《人权宣言》是启蒙原则的法律化,某些立法原则在《拿破仑法典》(《法国民法典》)中变为现实。从长远观点看,自然神论和无神论思想最终导致了教会与国家的分离……

——《中国中学教学百科全书·历史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独立宣言》和《人权宣言》体现的启蒙思想原则。请围绕“启蒙原则的法律化”这一主题,结合《法国民法典》的相关史实进行阐释。(阐释要求:紧扣主题,史实正确,逻辑清晰,语句通顺,表述成文。)
2023-03-21更新 | 12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精诚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3月联考历史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