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486年以后,德意志开始了新一轮帝国层面的国家构建。

1517年,马丁·路德拉开了宗教改革运动的序幕。

1521年,帝国议会通过决议,禁止在德意志传播路德的思想。同时,颁布法令,规定帝国内部实行永久性和平,帝国成员间的纠纷不得通过武力解决。查理五世皇帝和各等级达成一致:整个帝国设10个行政区,重组帝国最高法院,除由皇帝任命的大法官外,帝国最高法院共有24名陪审法官,其中,皇帝可以独自任命6名,其他法官由教会选侯与行政区、世俗选侯与行政区、皇帝与帝国各等级联合任命。帝国各等级同意根据“税收和军事摊派相综合”的方式,由选侯和世俗侯爵、伯爵,男爵、大主教、主教、高级教士、帝国女修道院院长和帝国城市组建帝国军队。

1520年到1599年,帝国议会每10年召开的次数依次为9次、3次,8次、4次、5次、3次、1次、2次。

——摘编自马克斯·布劳巴赫《德意志史》等


(1)根据材料,概括近代德意志帝国国家构建取得的进展。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宗教改革运动对德意志帝国国家构建的影响。
2021-09-27更新 | 2877次组卷 | 16卷引用:冲刺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重组卷04(新高考七省专用)
2 . 根据下列材料信息及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智者学派中的)一些人则把自然与法律对立起来,强调自然(注:这里指人的本性)是不可抗拒的……因此,他们要求废弃约束违反自然的法律、习俗和伦理,建立起与自然相符的法律和习俗。普罗泰格拉特别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是至高无上的,国家治理好坏的标准,要看它是否对人有利和符合人性。

——摘自《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

材料二   苏格拉底认为……美德不是孤立存在的一些观念和准则,任何美德都须具备相应的知识,无知的人不会真正有美德……正义也是美德,而这种美德的基础是能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处理他人与我之间关系的知识。勇敢也是美德,而理性的知识贯穿于勇敢之中;没有理性的知识,勇敢是无益的。节制也是美德,而节制离不开克制欲望、了解需求、严于律己的知识。

——《普通高中新课程历史教学研究与资料丛书》

材料三   “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在理性上多么高贵!在才能上多么无限!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莎士比亚之《哈姆雷特》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智者学派的核心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评价。
(2)材料二反映了苏格拉底怎样的思想主张?它们的重大影响主要有哪些?
(3)材料三赞美了什么?反映了文艺复兴的什么核心思想?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只限于社会上的少数英才——学者、文人和艺术家的活动,但是它所宣扬的思想不啻是向长期以来在基督教神学笼罩下陷于沉闷窒息的西欧社会送来的一股清新的气息,把绝大部分有文化教养的人士从中世纪的昏睡中唤醒过来。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材料二   对于赎罪券的抨击,有如一粒火种落在火药桶里,立刻燃起燎原之火。农民和平民把路德的反教会论纲当成是起义的信号。市民则到处传颂“九十五条论纲”。人文主义者热烈欢呼。贵族,甚至一部分诸侯,希望由此打破罗马教会的控制。一时之间,“九十五条论纲”实际上成了民族战斗的共同纲领。

——摘编自丁建弘《德国通史》

材料三   马丁·路德的政治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他提出“唯信称义”“平信徒(普通信徒)皆为教士”等信条,他又鼓吹俗权至上,主张各国教会应与罗马切断联系而由各国的政府来管理。而加尔文派则宣称:如果我们的统治者是暴君或压迫者,那“他们就不是上帝命定的”,因此“我们在拒绝服从并反抗这样的统治者时,并不是在反抗上帝的意志”。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据材料一,指出“少数英才”唤醒西欧社会采用的基本形式。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文艺复兴在意大利出现的政治和经济因素。
(2)据材料二,概括宗教改革中德意志人民的诉求。结合材料一,从人文主义传播的角度,分析宗教改革与文艺复兴的不同之处。
(3)据材料三,谈谈如何理解“马丁·路德的政治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政治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