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 道试题
1 . 思想的进步推动历史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600—300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这一时期东西方都出现了杰出的思想家,西方有苏格拉底,东方有孔子,他们的思想照亮人类前进的道路。

材料二 梁启超对“欧洲旧思想、中国旧思想、欧洲新思想”的比较表(原文节选)
甲 欧洲旧思想
乙 中国旧思想
丙 欧洲新思想
一、国家及君、人民,皆为神而立者也,故神为国家之主体
一、国家及人民,皆为君主而立者也,故君主为国家之主体
一、国家为人民而立者也,君主为国家之一支体,其为人民而立,更不俟论。故人民为国家之主体
三、治人者为一级,被治于人者为一级,其地位生而即定,永不得相混
三、治人者为一级,治于人者为一级,其级非永定者,人人皆可以为治人者
三、有治人者,有治于人者,而无其级。全国民皆为治人者,亦皆为治于人者
五、政治为宗教之附属物
五、宗教为政治之附属物
五、政治与宗教,各有其独立之位置,两不相属
九、全国人皆受治于法律,惟法律有种种阶级,各人因其身份而有特异之法律
九、惟君主一人立于法律之外,其余皆受治于法律,一切平等
九、全国人皆受治于法律,一切平等,虽君主亦不能违公定之国宪

——选自梁启超《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1901年10月)
材料三   18世纪中叶,法国出现了重农学派。重农学派以自然秩序为最高信条,视农业为财富的唯一来源,认为保障财产权利和个人经济自由是社会繁荣的必要因素。
18世纪后期,英国出现了经济自由主义。经济自由主义主张限制国家的权力,扶植和保护人民的权
利,自由择业,自由贸易,自由竞争。

(1)材料一的两幅图片反映出古代中西方不同的教学形式。(图一孔子坐于高台之上,学生围坐四周;图二雅典老师与学生站在一起平等交流。教法上看,孔子传道式,雅典讨论式。)分别概述两种不同的教学形式所体现的时代特征?
(2)丙与甲乙相比,其思想新在什么地方?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梁启超是在怎样的社会背景下作出上述比较的?其意图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概括法英两国经济思想各自的特点?并简要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2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图一                                     图二                                      图三
(1)以上三幅圣母像中那幅作品可能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说明你的判断理由?
【材料二】 孟德斯鸠认为: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委托给一个人或几个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变的一条经验。……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制,其中各种权力既调节又配合,又相互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即国家的权力分为立法、行政、司法三种,分别为议会、君主、法院三家掌握,各自独立,相互牵制,彼此平衡,以维系国家的统一。
【材料三】 ……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人民应当推翻暴君,重建符合人民利益的契约,国家的最高权力属于人民。       ——卢梭《社会契约论》
(2)根据材料二、材料三说明孟德斯鸠和卢梭为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提出了那些重要政治主张?
(3)材料二和材料三对人文主义思想发展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4)在中国近代史上,孟德斯鸠和卢梭的思想对中国产生重大影响,发生了诸多重大事件,推动着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请概括说明中国近代政治民主化的特点。
2016-11-18更新 | 105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浙江宁波八校联考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3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历史(学)家无从否定理学家增强了以后中国儒生的正直观念和坚决的态度……他们仍无法脱离一种被安排的环境,即一种大而无当的官僚组织治理一个大而无当的农民集团。在这前提之下,他们的主静与主敬,和西方文艺复兴时的人物观感不同,后者自由思想之展开,与当日趋向商业化的运动同时.…与之相较,宋朝的哲学家和他们无数的僚友全穿着中国官员之袍服,他们是官僚的教师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二在当时文人看来,“这种文学形式”是“小道”,不是载道的工具、治国平天下的手段。但是,在诗歌走上“雅正”道路而较少表现纯粹的个人生活情感特别是男女恋情的情况下,它正是以其娱乐艺术的性质.不够堂皇正大却也较少拘谨的地位,而弥补了诗的不足,获得意外的兴旺……苏轼……作为士大夫集团的成员,比任何人都更敏感更深刻体会到强大的统治思想对个人的压制,而走向对一切既定价值准则的怀疑、厌倦与舍弃,努力从精神上寻找一条彻底解脱出世的途径

——骆玉明《中国文学史》

材料三宋朝是一个科技进步的时代……但宋朝的经济不能用以改革社会.是导致发明不能作有系统增进的一大主因。从西方的经验看来,必须商业的影响力远超过农业生产的影响时,上述的突破才能发现。中国在现代历史初期,谈不上符合所需要的准备程度。宋朝的商业平铺在亿万农民头上,就为效至微了。……这种种条件都无助于开展各种发明以推广其成果之用心设计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四宋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生产力最高和最发达的国家”,但是“由于种种不利固素的影响,使这一发展势头未能继续下去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请回答:

(1)材料一认为理学和文艺复兴的不同之处是什么?原因何在?

(2)据材料二概括宋代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特点,并分析该文学形式“兴旺”的主要原因。

(3)材料三的作者为什么认为宋代难以“开展各种发明推广其成果”?

(4)据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归纳导致宋朝“发展势头未能继续下去”的不利因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