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法国大革命后出现了反思大革命的文学作品,其中代表性的作品之一是英国狄更斯(1812—1870)发表于1859年的《双城记》。阅读小说简介,回答问题。

狄更斯《双城记》简介:德发日夫人年幼时,她的一家遭到地主厄弗里蒙底兄弟残酷迫害。她的姐姐被强占侮辱后去世,前去寻仇的兄弟也被杀害,致德发日夫人家破人亡。在法国大革命期间,她和她的丈夫对地主阶级采用十分残忍血腥的手段。只要是贵族出身的人,都一律不放过。即便代尔那(厄弗里蒙底的侄子)同情下层人民、自愿同自己家族割裂的人,他们也要将他送上断头台。与德发日夫妇的阶级仇恨相对比,马内特医生坚信“医生的工作就是治病救人,为奴的,自由的,富的穷的,好的坏的,无论高低贵贱都一视同仁”。马内特与厄弗里蒙底家族有不共戴天之仇,他却出人意料地同意了女儿露西和代尔那的婚事,表现出一种宽博大爱。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代尔那因身为贵族后裔而遭逮捕并判死刑,在千钧一发的时刻,一直爱恋露西的英国青年西得尼卡登替他上了断头台。人民法庭的宣判词中这样写道:“捍卫中央集权的统一不可分割的共和国。共和国先于一切,人民是至高无上的。”


(1)小说表现出作者对法国大革命持有怎样的态度?
(2)从小说中选取一个情节,指出它反映了哪一启蒙思想家的思想,并对这一思想简要评价。
(3)小说情节是否可以作为研究法国大革命的史料,请说明理由。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苏格拉底认为:一个人只有真正认识了自己,才能实现自己的本性,完成自己的使命,成为一个有德性的人。这说明他
A.强调个体的绝对感受B.研究的重点是社会秩序
C.注重人的理性和价值D.主张理念是万物的本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文艺复兴的支持者和参加者主要是中上层阶级的人士。他们宣扬人的尊严和价值,并不包括劳动者在内,在他们看来,劳动者不过是“愚蠢无知的群氓”。由此可知
A.文艺复兴不能代表劳动者的诉求
B.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日益对立
C.人文主义思想并未产生实际影响
D.文艺复兴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
2019-03-10更新 | 569次组卷 | 17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实验二部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