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有学者指出,启蒙运动并非一场简单的、思想统一的运动。历经整个18世纪,运动的侧重点不断发生变化;伏尔泰、狄德罗、休谟和卢梭等启蒙哲人的思想,共识与分歧并存;各国启蒙运动的政治和宗教宣言也不尽相同。该学者意在强调启蒙运动
A.难于实现思想统一B.缺乏共同发展目标
C.彰显了个体的价值D.在思想碰撞中发展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世纪早期,君主实际上只能在自己直辖的领地行使主权,同时还受到教会的制约,而教皇既统驭世俗领袖,又管辖着教会的僧侣、“君权神授”和“政教合一”论是世俗国王必须服从教会和教皇的确凿的理论依据。中世纪晚期和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开始关注世俗王权的权威性和国家权威的重要性,17世纪,经历了文艺复兴的“解放”与“混乱”之后,国家权威、国王的权力在欧洲人看来格外重要,人们普遍接受了君主专制制度,并产生了“王权崇拜”观念。

——摘编自蒋承勇(西方文学“人”约号题研究)

材料二

中国文化的价值系统和内在精神是以人生和人心为写照的,强调关注人的生命,重视人的价值。当认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时,中国传统文化不关注个性的培养,而强调人是家族的一员,且有浓重的“成员”意识。因此,中国传统人学具有浓重的伦理色彩,这也强化了内圣之学、道德修养和伦常思想。而西方人本主义的基本精神在于强调尊重人,以人为中心,一切为了人的利益。它更强调人与环境中的人的作用,以求在竞争中实现自我,所以,西方人本主义更重视平等、自由和个性解放。

——摘编自王寒松(中西人文主义精神比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世纪前后西欧世俗王权地位的变化并简析其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异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剧作家欧里庇得斯擅长在自己的作品中塑造用壮烈的言行对神加以反抗的悲剧人物。如美狄亚为了自己的幸福与尊严勇敢地与神所赋予的命运抗衡,她要实现自我、驾驭自我,她致力于成为一个堂堂正正的、有自我意识的人。这反映出当时
A.人文精神影响价值追求B.神灵崇拜丧失社会基础
C.民主政治束缚个人自由D.浪漫主义思潮广泛传播
4 . 意大利思想家波查:布拉丘利尼(1380-1452)关注大众关心的社会问题,尖锐地抨击教会的道德准则和僧侣阶层习俗的败坏,斥责寻贵族的寄生生活,肯定了劳动的价值。这一思想
A.动摇了天主教神权统治B.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高涨
C.萌发了人文主义的理论D.体现了社会转型的时代风貌
2021-08-29更新 | 385次组卷 | 3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