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20世纪初,一批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理性地认识到中国复兴的关键不在器物,也不在制度,而在于国民素质,要从文化心理层面进行启蒙,改变国人传统的价值观和道德观。鉴于此,他们大力提倡(     
A.自强、求富B.实业救国C.民主共和D.民主、科学
2 . 1842年,魏源的《海国图志》出版,在国内几无反响,印刷不过千册。二十年后,在日本畅销的《海国图志》已在中国绝版。这突出反映了当时
A.清政府实行文化专制B.近代中国印刷业严重滞后
C.社会变革的意识淡薄D.魏源的思想脱离中国实际
2022-01-05更新 | 295次组卷 | 32卷引用:西藏林芝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3 . 民国初期,新的教育流派如平民教育、“工读”教育等纷纷出现,各种教育团体相继成立,如1915年的全国教育联合会、1917年的中华职业教育社等。这体现了
A.思想解放运动的发展B.中西教育理念的冲突
C.民主共和政体的完善D.近代新式教育的兴起
2021-09-12更新 | 5072次组卷 | 38卷引用:西藏林芝市第二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甲午战争后,晚清绅商初步萌生了近代民族主义意识,呼吁商人确立“公共思想”,尽“公共义务”,和西方开展“商战”。这明表当时
A.义利观念发生根本改变B.救亡图存意识增强
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D.维新变法呼声高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的倡导者和19世纪末中国维新思想的宣传者的手段都很高明。两者“高明”的共同之处是
A.借助传统文化外衣B.建立政党宣传政治主张
C.组织团体宣传新思想D.利用宗教反对封建思想
2021-08-31更新 | 306次组卷 | 121卷引用:西藏林芝市第二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初,晚清政府引进资产阶级法律思想和制度,以外国法律制度为蓝本,起草制定了一大批新的法律法规。直到1906年,清政府在内忧为患的重压下,为了配合立宪改革,采用资本主义国家的司法原则,改革官制。1910年,清政府通过《大清刑事民事诉讼法》草案,第一次在中国历史上规定了辩护和律师制度。191127日,清政府颁行《法院编制法》,这是清末制定并公布生效的各级审判机关组织法,完全否定了中国传统的审判诉讼制度。还通过了《各级审判厅试办章程》《大理院审判编制法》《刑事诉讼律草案》《民事诉讼律草案》等多部近代法典,清末司法体制转型过程中所留下的经验和教训影响深远。

——摘编自春杨《论清末中国司法体制的转型及其历史启示》

材料二   1949年至1956年,新中国法制建设经历了由“破”到“立”的特殊历史时期。人民政府在司法改革中肃清了司法队伍中的主观主义和官僚主义作风。在惩治贪污和镇压反革命斗争中采取了教惩结合、严打慎刑、宽严相济、详查区分的原则。1952年,掀起的司法改革运动实现了对旧法观点和旧司法作风的有力批判,实现了司法领域指导思想、工作方法、机构性质的全面转型。

——摘编自刘莹《新中国成立初期法制建设思想及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末司法改革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建国初期司法改革的原因。
7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如图展示了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国际、国内形势。请围绕图片信息主题选取其中相关联的两个或两个以上角度,自拟论题,并结合相关知识进行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明确,书写美观。)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赫胥黎在《进化论与伦理学》中认为,人类社会伦理关系不同才自然法则。严复选译了其中的导言和第一部分,命名为《天演论》,认为进化是生物界和人类社会共通的客观规律,“进者存而传焉,不进者病而亡焉”。材料旨在说明
A.严复选译存在断章取义B.严复赋予了进化论特殊的政治色彩
C.赫胥黎的研究有待深入D.《天演论》未改变赫胥黎原著本意
9 . 衣俊卿认为当文化危机达到一定的深度,当各种文化反思和文化批评思潮的争辩与冲突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就会导致一种新的文化模式逐步为人们所认同,以某种方式逐步取代原有的文化模式,成为新的主导性文化模式。这就是文化转型。以下最符合作者观点的文化模式是
A.中体西用B.维新思想C.三民主义D.马克思主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上海师范大学萧功秦教授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的意识。”其中“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指的是
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B.辛亥革命民主共和的思想
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张D.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2020-08-10更新 | 369次组卷 | 81卷引用:西藏自治区林芝市第二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