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简答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2019-01-30更新 | 90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2012学年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扎兰屯一中高二第一次综合理科历史试卷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代书院(有别于官学的另一种教育系统)的课程设置与地方官学、国子监的课程设置相近,以四书五经为主。
19世纪60年代起,我国出现一批新式学堂,开设了外语翻译、轮船驾驶、天文、测算、军械、行军布阵等课程。
材料二   1912年1月蔡元培出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主持制定“壬子癸丑学制”,实行废除读经等改革措施。
袁世凯上台以后,规定“各学校均应崇奉古圣贤,以为师法”,“中小学均加读经一科”。
材料三   1917年北京大学开始改革时,陈独秀刚满38岁,胡适26岁,钱玄同30岁,刘半农28岁,鲁迅36岁,李大钊29岁,蔡元培41岁。同年,林纾已经65岁,严复已经63岁,奉鸡铭60岁,段祺瑞53岁 北大的新旧之争就不奇怪了。
(1)洋务运动时期的新式学堂与清代书院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
(2)蔡元培和袁世凯对于读经的做法,各自目的是什么?
(3)根据材料概括当时北大教员构成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原因。
2016-11-27更新 | 21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2015学年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高二上期期末历史试卷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晚清一些官员注意探究西方的政治制度。早期维新派郑观应写道:“泰西各国都设有上、下议政院。上院以国之宗室、勋戚及各大员当之,以其近于君也。下院以绅耆士商,才优望重者充之,以其迩于民也。凡有国事,先令下院议定,详迭之上院,上院议定,奏闻国主。” 参与过百日维新的张荫桓说:“欧墨(美)各国均设议院而章程不同,美之议绅(议员)均由民举,不分上下也;英之下议绅由民举,而上议绅则由世爵,然权归于下议院,则政仍民主之也。”
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这些官员为什么要探索西方政治制度? 根据材料,上述两种说法哪一种更准确地反映了西方的议会制度?说明理由。
2015-01-14更新 | 23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