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所谓民本思想,就是重视、承认民众在社会经济、政治、道德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它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和要求,具有深刻的人民性和进步性。回首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史,大凡民本思想独树一帜的时候,就会出现政治开明、经济繁荣、社会稳定、百姓安居乐业的局面:大凡民本思想偃旗息鼓的时候,便是政治黑暗、经济萧条、社会动荡、百姓生活如火如荼的时候。民本思想不但没有撼动专制政治,反而加固了君主至高无上的地位。君主要实现对全民的统治,就必须建立严密的等级制。君本民末是实实在在的,民贵君贱则是虚幻缥缈的。

——摘编自徐靖诗《中国传统民本思想及启示》等

材料二   早期的孙中山对“民”的认识,更多的是同情,是重民、爱民与救民。到辛亥革命时期,则实现了由传统的民本思想向近代民主主义的飞跃。中华民国建立后,他主张“建设一世界上最富强最快乐之国家为民所有、为民所治、为民所享者”。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重要主张,并对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简要评价。
(2)孙中山民主思想与中国古代民本思想有很大区别,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民主思想产生的原因。
2019-12-18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所谓民本思想,就是重视,承认民众在社会经济、政治、道德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它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和要求,具有深刻的人民性和进步性。回首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史,大凡民本思想独树一帜的时候,就会出现政治开明、经济繁荣、社会稳定、百姓生活安居乐业的局面。大凡民本思想偃旗息鼓的时候,便是政治黑暗、经济萧条、社会动荡、百姓生活如火如荼的时候。民本思想不但没有撼动专制政治,反而加固了君主至高无上的地位。君主要实现对全民的统治,就必须建立严密的等级制。君本民末是实实在在的,民贵君轻则是虚幻缥缈的。

—-徐靖诗《中国传统民本思想及启示》等

材料二早期的孙中山对民的认为,更多的是同情,是重民、爱民与救民。到辛亥革命时期,则实现了由传统的民本思想向近代民主主义的飞跃。中华民国建立后,他主张“建立一世界上最富强最快乐之国家为民所有、为民所治、为民所享者”。在民有方面,是指人民理应有四项基本政治权利:选举权、罢免权;创制权、复决权。孙中山说,共和国家,重在民治。民之自治,基于自觉,欲民之自觉,不可无启导诱掖之方。在民享方面,是指人民享有作为国家主人的自由平等的一切权利。

—摘编于白寿彝《中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重要主张,并对中国古代民本思想进行评价。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民本思想与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在权利主体、价值目标的两个方面的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民本思想产生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2012年是诗圣杜甫诞辰1300周年,下列与杜甫相关的各项内容与史实相符的是(  ) 
A.杜甫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歌充满大胆的夸张和奇特的想象
B.杜甫斗酒诗百篇,其诗歌热烈地追求光明和理想
C.李白赞杜甫“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D.郭沫若赞杜甫“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2017-12-06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中央民大附中芒市国际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4 . 从全球视角看国家发展和外交制度
西欧9-13世纪是封建庄园兴盛时期,到11世纪中叶以后新城市和集市涌现,最大的集市数香槟集市(从西欧、北欧和东方运来的货物都在法国香槟伯爵领地六座城市交易,成为全欧性的商业中心)。一些城市商人势力显赫,操纵市政,形成为城市贵族。教会虽然在文化领域中占据统治地位,但教会并不能完全扼杀人们的思想和对生活的渴望。大学生抒发个人情怀的校园诗歌流行,被称做“世俗的拉丁诗”。——摘编自《世界历史(中古部分)》
(1)结合所学,概括11-13世纪的西欧和中国宋元时期的共同之处。
首脑外交是指国家元首或政治首脑亲自参与的外交活动,这种外交形式在西方可以追溯到古代,当时外交活动多由君主所垄断,君主都是以个人身份从事外交活动。在古代中国,君王视中国为天下中心,要求周边国家遣使朝贡。
到近代,随着国家主权等观念的出现,否定了朕即国家的概念和私人外交权,外交活动主要由职业外交人员来开展,职业外交的基本精神就是法治精神,严格按照程序办事,减少了人治因素。中国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也逐渐产生了职业外交。
进入20世纪,在世界大战的诱发下,出于讨论战争和战后世界重建问题的需要,首脑外交又日益流行起来,例如二战期间美苏英首脑聚首产生了重大影响。二战后首脑外交并未结束,而是在两极对峙中发展为一种成熟的外交实践形态。从1955年美苏首脑第一次会晤,媒体开始正式使用首脑外交一词,但是当时所报道的首脑外交仅限于指东西方大国间的外交。

1943年蒋介石与英美首脑举行开罗会议,这是近代中国首次参与重要的首脑外交活动
20世纪八、九十年代,由于现代化交通工具使首脑能在很短时间内完成对外访问,同时通过现代通讯设备使首脑在离开国家以后仍然能够保持对国内的有效领导,加之人类面临的许多共同问题也要求各国首脑广泛接触。首脑参与外交活动与日俱增,甚至大有取代职业外交官之势。

2014年,中国第二次举办APEC会议,21位经济体成员领导人就亚太和平、国际金融稳定、应对埃博拉疫情等问题进行了会晤。

(2)结合所学,解读首脑外交的发展历程。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3)结合洋务派、维新派和革命派的相关史实,说明在中西文明的交融中,中国在政治、经济、思想方面是如何取得社会进步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