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0 道试题
1 . 1949年12月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总结报告中提出:一、以老解放区新教育经验为基础,吸收旧教育有用经验,借助苏联经验,建设新民主主义教育;二、创办人民大学……同时普遍举办工农速成中学,把工农干部培养成知识分子;三、老区教育,现在以巩固与提高为主,解决师资、教情问题。这集中反映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教育
A.基础相当薄弱
B.照搬苏联经验
C.强调政治导向
D.发展急于求成
2 . 1953年,周恩来主持通过了《关于修订高等学校领导关系的决定》,明确了由新设立的中央高等教育部对全国高等学校实行统一领导的管理体制。同时规定,综合性大学以及与几个业务部门有关的多学科性高等工业学校由中央高等教育部直接管理。这些决定反映了(     
A.高等教育发展必须与国家政策同步B.政治环境推动高等教育变革
C.个人喜好影响高等教育发展方向D.高等教育变革符合当时经济建设
3 . 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如清华大学文、法、理学院并入北京大学等高校,只设置机械制造、土木工程和水利工程等八个工科系。这次全国高校院系大规模调整的目的是
A.对农业、手工业等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B.为大规模经济建设培养专门人才
C.满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求
D.应对冷战环境下的严峻国际形势
4 . 如表为1953年全国高等院校调整专业设置情况,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培养通用人才提升社会文化水平
B.改革旧的教育体系服务社会现实
C.完善高校专业设置提高公民素质
D.适应经济建设需要培养专业人才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某兴趣小组以“新中国科技世界之最”为课题,开展研究,收集到以下资料,其中最适合入选的是(  )
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B.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C.“神舟五号”载人航天D.“南优2号”杂交水稻
2020-03-31更新 | 59次组卷 | 32卷引用:山西省应县第一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阿尔巴尼亚电影《宁死不屈》《海岸风雷》《地下游击队》,罗马尼亚电影《多瑙河之波》《橡树,十万火急》,南斯拉夫影片《桥》《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等以战争和革命为题材的电影风靡中国。这种现象出现的背景不包括
A.中国宣传、文化部门的推动
B.当时的中国还处于崇尚革命和英雄的年代
C.当时中国的电影事业逐步走向低潮
D.这些影片与五十年代流行于中国的苏联影片风格上基本不同
7 . 1953年,山西省政府指出,各地在戏改过程中,“不重视艺术形象的创造过程和艺术风格的培养,片面地追求给演出内容填充一些工作要求和政治口号,概念化、公式化伤害了优良艺术品的产生。”据此判断,这主要针对当时山西
A.戏曲政策执行出现偏差
B.“左”倾思想占据主导地位
C.“双百”方针遭遇曲折
D.“样板戏”占据了戏曲舞台
8 . 2009年10月31日,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逝世,他对中国航天军事科技最主要的贡献就是“两弹一星”, “两弹一星”研制成功,对当时中国最主要的现实意义是(     
A.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B.增强了中国的国防实力
C.促进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D.中国科技水平世界领先
2016-11-27更新 | 811次组卷 | 18卷引用:2016-2017学年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学高二2月月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曾决定,为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必须切实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据此可知这个决定是
A.实行改革开放B.推行“双百”方针
C.实施“科教兴国”战略D.推行扫盲教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959年,文化部在全国各大城市同时举办“庆祝建国十周年国产新片展览月”活动,35部优秀电影同时展出,新中国的电影创作步入了一个辉煌时期,电影界称之为“难忘的l959年”。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文艺工作者的创作热情高涨
B.“双百”方针的提出
C.文艺为无产阶级专政服务
D.文艺界出现繁荣局面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