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1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1994年,国家颁布了《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21世纪初又颁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等一系列文件。影响国家颁布这些文件的国内外背景有(  )
①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②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
③自由主义的思想泛滥 ④我国文化艺术发展多元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
2021高三上·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下表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史的三个阶段。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阶段时间内容
第一阶段1917—1949年“新文学”研究
第二阶段1950—1985年“现代文学”研究
第三阶段1985年至今“20世纪文学”研究

A.第一阶段的研究内容主要是“浪漫主义文学”
B.第二阶段的文学题材较窄,工农兵文学是主流
C.第三阶段文学的主流是批判现实主义
D.中国的文学研究主要服务于文学形式的创新
2021-09-16更新 | 127次组卷 | 2卷引用:【上好课】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必修3)-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备作业)
2021高三上·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1980年1月,中共中央发出通知,要求坚持“三不主义”,即不打棍子、不戴帽子、不抓辫子,切实保障人民进行文艺创作、文艺批评的自由。“三不主义”
A.揭开了拨乱反正的序幕B.推动了《青春之歌》的诞生
C.促进了文艺的再度繁荣D.说明文艺为经济建设服务
2021-09-16更新 | 133次组卷 | 3卷引用:【上好课】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必修3)-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备作业)
4 . 1956年后,文化事业机构和队伍的规模,比旧中国有了几十倍甚至几百倍的增长。据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公布的数字显示,文盲半文盲比1949年下降了42个百分点;科技战线,到1965年,全国科研人员达到240万人。这主要得益于
A.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努力B.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
C.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D.“二为”方向的指导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1979年发行、李谷一演唱的歌曲《乡恋》虽然广受群众喜爱,却也在当时引起巨大的社会争议:有人认为其“趣味不高,格调很低”,有人说它是“靡靡之音”,批评最多的是李谷一所采用的“气声”唱法。这些非议主要是因为歌曲
A.“气声”诠释歌曲,以人为本唱出人情人性人文B.昭示着文艺应该告别统一僵化、千人一面的模式
C.旋律温情、演唱甜美引起许多思想保守人士反感D.节奏、旋律、配乐等方面蕴含的现代元素多一些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德国思想家席勒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提出“美育”概念。在他看来,人是现代文明的牺牲品,法国大革命无法给人带来真正的自由,而机器化大生产、分工的细化,更导致了人性分裂与艺术堕落。他在吸收康德哲学思想的基础上,试图通过美与艺术来改造人的灵魂,实现人的内在心灵自由。在《美育书简》中,席勒明确地将体育、智育、德育与美育区别开来,提出审美活动是人的感性、理性和谐运动的结果,指出未来是“审美的王国”,人应变成审美的人,进而发展成为人格健全的人,也即是自由的人。

——据黄健云《席勒的美育思想及其价值》等

材料二   19世纪末20世纪初,众多思想家、教育家在借鉴西学的基础上大力倡导美育思想,以期实现“立人”“新民”与“强国”。如王国维痛斥中国人嗜“利”与“官”的卑劣,欲糅合中国传统美学与西方美学治疗“国民精神上之疾病”;蔡元培针对晚清“忠君尊孔”的钦定教育宗旨,指出“以美育代宗教”是社会发展和科学进步的必然,并积极创办艺术院校,扩展美育影响;梁启超、鲁迅也写下大量文章,希图借美育辟出一条改造国民的大路。尽管美育成为了民国教育方针,尽管无论在学理还是实践层面美育界均做出了很大努力,但由于国家一直处于风雨飘摇、民不聊生的境地,美育终究不可能完成这份历史重任。

——据谭好哲、刘彦顺《美育的意义——中国现代美育思想发展史论》等

材料三   1950年,毛泽东在全国戏曲工作会议上提出“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方针,主张各种戏曲应该去其糟粕,取其精华。1953年,中国历史问题研究委员会就历史研究工作方针向毛泽东请示,毛泽东提出要“百家争鸣”。19562月,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上对斯大林晚期专制主义的揭露,对毛泽东的触动很大。这使他意识到,人民内部矛盾处理不好,就会出现政治危机。19564月,毛泽东第一次明确提出“双百”方针。

——韩永进《新的文化发展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席勒美育思想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美育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适用对象的变化,并分析这一变化产生的时代背景?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90岁高龄的袁隆平是中国杂交水稻的开创者,当代神农。他在水稻研制上取得了卓越成就,不仅为解决中国人民温饱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贡献,更为世界和平树立了丰碑,这反映出(   
A.粮食安全是世界和平首要问题B.科技进步助推了世界和平
C.世界粮食问题已经基本解决D.政府支持是科研的重要推动力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主要史学热点的形成,大都与国家建设的需求相关。如中外关系史的研究成为热点,中国边疆学迎来发展高潮,西夏学、契丹小字、满文等“绝学”后继有人;环境史研究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丝绸之路研究、海洋史研究趋于繁荣。2019年初,中国历史研究院成立,这是中国历史学发展中的一件大事,对于推动史学各领域包括中国古代史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戴逸《新中国70年来的中国古代史研究》


材料提供了新中国70年来中国古代史研究的状况,对材料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结合所学的中国古代史知识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休闲文学开始成为我国人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它以写休闲并满足读者的休闲为旨趣,内容涉及书画和美食等方面。休闲文学的盛行反映了
A.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深B.“双百方针”得以恢复
C.精神享受成为主要追求D.经济体制改革影响广泛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52年,教育部颁发的教学计划中,将基础课程明显减少,专门化课程的总学时高达400学时。虽经1953年青岛修改教学计划会议,这种情况有所缓解,然而,综合大学只重教育不重研究、工科院校又只注重与国民经济密切相关的某些专业的局面仍未得到彻底纠正,导致基础理论工作无人问津。加之学习和使用俄语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风靡全国,语言的障碍制约了中国与世界其他科技大国的交流,无形中越发拉大了中国与国际先进水平的距离。

——摘编自刘茗、王鑫《建国初期高等教育学习苏联的历史回顾与思考》


对材料中“新中国成立初期高等教育”提出自己的看法,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要求:看法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