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杨利伟是中国航天史上首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他在《太空一日》中这样描述自己的见闻:“在距离地面300公里的高度上,俯瞰时有着很广阔的视野,祖国的各个省份我大都看到了。”请观察如图,指出如图这些不同“省份”所见证的科学技术成就对应正确的是
A.①——1964年中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
B.②——1973年袁隆平成功培育籼型杂交水稻
C.③——1984年成功发射第一颗试验通讯卫星
D.④——2003年成功发射“神舟5号”载人宇宙飞船
2022-05-10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五校2022届高三下学期5月联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汉时期,汉武帝先后三次发动了征讨匈奴的战争。公元前121年,汉军在河西之战大获全胜,将匈奴赶出了河西走廊,汉武帝遂将长城向西延伸……在汉长城的护卫下,敦煌以及河西全境免于匈奴和羌人的侵扰。沿着疏勒河一路向西的汉长城既是汉朝经营和开拓西域的前哨,也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保障线。

——摘编自秦川、安秋《汉长城:丝绸之路的钢铁臂膀》

材料二   关于长城的功能分析,或许会令我们重新理解中国以及世界主要国家的一些重大军事举措、工程和战略。在这一视角内,1950-1960年代中国的“两弹一星”,其功能就一定不再局限于武器装备制造或科技发展进步,它更有关中国国家的战略安全,有关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实在发言权,它令中国主张的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变得真实可信,为1978年之后的中国全面改革开放提供了最重要的战略安全保障。

——摘编自《邓小平文选》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武帝巩固边疆的举措。结合所学写出汉长城最西延伸至何处。
(2)阅读材料二,概括“两弹一星”的战略安全意义。结合所学,指出关于科技在当代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中重大作用的著名论断。
2022-05-05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2022届高三选考模拟历史试卷
2022高三下·浙江·专题练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3 .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与时俱进的改革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   “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共产党确立的一项大政方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在功能定位上,明确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加强科技供给,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升创新体系效能,着力激发创新活力。创新决胜未来,改革关乎国运。科技领域是最需要不断改革的领域。……推进自主创新,最紧迫的是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

——引自《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
①写出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和中国共产党确立这项“基本经济制度”的会议的名称,指出非公有制经济的“功能定位”
②“科技领域是最需要不断改革的领域。”回顾历史,写出1985年中共中央确定的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战略方针,扼要阐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的重大意义
2022-04-24更新 | 10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2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邓小平)-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抢分秘籍(浙江专用)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修建长城为后代确立了“因地形,用险制塞”的基本原则。除了关隘、堡寨等外,长城在重点守备地区,如蜘网四通八达,点线面配套;无论在前方,还是后方并继续伸向内地,都配套建立了烽燧和驿传。长城在历史中逐渐在北部边陲耸起,并通过农耕时代的时间检验,成为农耕文化的专用技术。长城从根本上削弱了北方游牧民族南下中原本来具有的战略战术上的机动优势。对中原百姓和政权,乃至于中国文明,有着深刻、广泛和持久的效用。

——苏力《大国宪制:历史中国的制度构建》

材料二   关于长城的功能分析,或许会令我们重新理解中国以及世界主要国家的一些重大军事举措、工程和战略。在这一视角内,1950-1960年代中国的“两弹一星”,其功能就一定不再局限于武器装备制造或科技发展进步,它更有关中国国家的战略安全,有关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实在发言权,它令中国主张的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变得真实可信,为1978年之后的中国全面改革开放提供了最重要的战略安全保障。

——摘编自《邓小平文选》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述秦修长城的概况,并简要说明长城对中华文明“深刻、广泛和持久的效用”。
(2)阅读材料二,概括“两弹一星”的战略安全意义。结合所学,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推动我国生产力和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科技战略。
2022-04-21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嘉兴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5 . 1956年,我国提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口号,并制定出第一个发展科学技术的长远规划,即《1956年至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规划确定了“重点发展,迎头赶上”的方针和今后科技发展的主要目标。下列科技成就,属于该规划时期的是
A.中国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建成B.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
C.中国成功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入预定轨道D.中国向南太平洋海域成功发射远程运载火箭
2022-04-15更新 | 161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6 . 如图为新时期中国粮食产量发展情况统计图。结合所学知识,1978—1984年的粮食增产的原因可能是

①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推动
③杂交水稻技术的应用与推广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2-04-15更新 | 11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7 . 2010年9月12日,我国火星试验志愿者在模拟舱度过百日,这次试验的目的是模拟载人飞船飞向火星。在此之前,中国完成了从人造地球卫星上天到实现载人航天的标志性事件分别是
A.“东方红一号”和“长征1号”发射成功
B.“东方红一号”和“神舟五号”发射成功
C.“神舟五号”和“长征2号”发射成功
D.“神舟五号”和“长征1号”发射成功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中国是世界粮食进口大国。1871年-1873年,中国进口大米41.6万公担(1公担=100公斤),到1909年-1911年,进口大米猛增至373.2公担,增加约8倍。上海是主要粮食进口地区。上海开埠后,粮食需求量不断上升,大米进口量由1913年的0.012万公担上升到1922年的98.08万公担。面粉进口则由1864年的0.63万公担增至190016.91万公担。其次,广州开埠后也成为主要的粮食进口口岸,自1912年至1918年,广东每年平均进口大米、面粉等各类粮食8亿斤。福州、厦门被迫开放为通商口岸,外国米源源不断以低价向福建倾销。

——摘编自汪德平《近代中国粮食国际贸易研究》

材料二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提倡科学种田,通过兴修水利、培育和推广良种等措施,较大幅度地提高了粮食生产水平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与此同时,我国致力于主要粮食作物水稻的科学研究工作,培育出一批成熟期不同的水稻良种,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水稻高产途径,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1964年,袁隆平率先开始水稻优势利用的研究。1973年,他成功自主培育出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的籼型杂交水稻,大幅度提高了粮食产量,有效保障了我国的粮食安全。至1989年,中国已向世界上20多个国家(地区)转让了这一技术。

——摘编自许嘉璐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成为世界粮食进口大国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建国以来我国粮食产量的变化及其成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新中国的粮食增产道路有哪些历史启示。
9 . 文学艺术在中华文明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关键在于与时俱进,善于创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昆山腔起源于江苏昆山一带,经过音乐家魏良辅的成功改造,形成新颖细腻、一字数转、轻柔婉转、圆润流畅的行腔特色,称为“水磨调”。戏刷家梁辰鱼创作了《浣纱记》传奇,用昆山腔演唱,因而昆山腔很快在四大声腔中居于首位,并因其声情的高雅而被称为“雅部”。在清中叶以前昆山腔是最有影响的剧种,称为“昆曲”。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第二版)》

材料二   明清文学以小说成就最大,戏剧居次,诗文创作可述者甚少。元末明初,出现了两部长篇章回体小说的开山之作。小说中人物形象生动,性格鲜明,情节曲折起伏,均达到艺术成就均很高,在明清社会上产生了重大影响。……清朝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则是中国古代小说中最杰出的巨著,该小说的写作手法精巧纯熟,文字优美,寓意深刻,人物刻画相栩如生,揭示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必然历史命运。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三   文艺创作是观念和手段相结合、内容和形式相融合的深度创新,是各种艺术要素和技术要素的集成,是胸怀和创意的对接。要把创新精神贯穿文艺创作生产全过程,增强文艺原创能力。要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营造积极健康、宽松和谐的氛围,提倡不同观点和学派充分讨论,提倡体裁、题材、形式、手段充分发展。推动观念、内容、风格、流派切磋互鉴。

——摘自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141015日)》


(1)根据材料一,概括革新后的昆山腔的特点。结合所学,概述梁辰鱼创作的《浣纱记》的故事梗概,并用一句话概括它在昆曲形成过程中的地位。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写出元末明初作为“开山之作”的“两部长篇章回体小说”的书名及其创作意义,并简要说明《红楼梦》如何揭示“当时中国社会的必然历史命运”。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请选择:①“要把创新精神贯穿文艺创作生产全过程。”关于如何拯救和保护昆曲这一问题,有人认为“如果昆曲不能创新,那它早在几百年前就死亡了”。请您对这一观点加以简要说明,并写出昆曲被列入“世遗”名录所符合的条件。②回顾历史,扼要阐述“双百”方针的内涵和意义。根据材料,指出当下实现“双百”方针的途径。
2022-03-31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普通高中强基联盟2022届高三3月统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新中国的科技事业在困难的条件下艰难起步,科技人员通过不懈努力,取得了“两弹一星”、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高产杂交水稻等一批标志性成果。下列关于新中国科技成就的论述正确的是
A.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打破了美苏对核武器的长期垄断
B.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宣告中国进入航天时代
C.“神舟”载人航天飞船飞行成功标志中国进入航天时代
D.“银河—号”是我国自主研制成功的第一台计算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