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8 道试题
1 . 有位科学家成功培育出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的籼型杂交水稻,为中国和世界的粮食增产作出了重大贡献。“禾下乘凉”是其毕生的梦想,这位科学家是
A.李四光B.钱学森C.吴阶平D.袁隆平
2 . 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于2017年4月20日在文昌航天发射中心升空,并于4月27日成功完成与天宫二号的首次推进剂在轨补加试验。回顾中国航天史,下列选项说明我国开始步入太空时代的标志性事件是
A.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建成B.“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C.中国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成功发射D.“神舟五号”载人宇宙飞船成功发射
2021-11-04更新 | 240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第二次绿色革命”是指通过运用以基因工程为核心的现代生物技术,培育既高产又富含营养的动植物新品种,促使农业生产方式发生革命性变化,保持环境可持续发展。我国在这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成就是
A.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B.完成国际人类基因组基因测序任务
C.成功培育籼型杂交水稻D.掀起了一个“向科学进军”的热潮
2021-11-04更新 | 778次组卷 | 4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1967年,英国《泰晤士报》报道:“这次爆炸的时间非常巧妙(联合国大会辩论开始前),而且速度快的异乎寻常,如果‘四大国’继续假装中国弱,这是在发疯,赶紧让他们进安理会吧。”这表明“这次爆炸”
A.直接推动了中国重返联合国B.标志着中国跨入原子能时代
C.有助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D.促成了多极国际格局的形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下图是某年《人民日报》的头版头条消息,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改革开放提供了强大的经济基础B.为千家万户传送丰富的电视节目
C.标志着中国已开始进入航天时代D.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结晶
2021-10-10更新 | 160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五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6 . 图1、图2所反映的共同目的是
A.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B.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C.掀起农村社会主义改造的高潮D.促进社会主义教育发展和提高民众素质
7 . 1954年,党和政府规定,电影放映网建设重点对象是工矿、农村和小城市。在积极兴建、改建城市电影院的同时,也抓紧组建大量的流动电影放映队,以低廉的票价甚至免费让工农士兵欣赏电影,使过去的小资文化、市民享受升级成为事实上的大众文化和人民体验。由此可知,这一规定的实施
A.推动了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建构B.旨在落实社会主义改造方针
C.基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需要D.得益于“双百”方针的提出
8 . 2021年5月22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逝世。中国农民曾说:“吃饭靠两平:一是邓小平,二是袁隆平。”袁隆平的一生,见证了“脚踏实地把科技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崇高风范”。以下选项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①新中国成立后,袁隆平成为中国尖端科技领域的开拓者
②文革期间,袁隆平培育的籼型杂交水稻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③邓小平提出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为袁隆平指明了科研方向
④改革开放之初,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大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2021-08-23更新 | 440次组卷 | 7卷引用:浙江省2021届高三高考考前原创热身历史试题(选考)
10 . 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先生于2021年5月22日在长沙去世。他培养“籼型杂交水稻”为中国和世界的粮食增产作出重大贡献,其科技成就取得时间为
A.1965年B.1967年C.1970年D.1973年
2021-07-10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共美联盟2020-2021学年高二7月月考历史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