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教授。1950年1月生,1968年中专毕业,1969年作为知识青年到黑龙江插队。1978年3月考进厦门大学经济学系。1982年2月大学毕业后分配到统计局工作……1996年至1997年在美国斯坦福大学亚太研究中心做高级访问学者……”此人的履历反映了
A.“教育革命”对他的成才起了积极作用
B.中美关系正常化对他成为学者至关重要
C.恢复高考政策为他人生转折提供了机遇
D.《义务教育法》保障了他的受教育权利
2 . 1970年4月25日,《人民日报》的头版新闻可能是
A.中国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
B.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C.杂交水稻南优二号培育成功
D.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3 . 《人民日报》曾刊发一则“喜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中央文革小组,向从事核武器研制和试验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全体指战员、工人、工程技术人员、科学工作者和一切有关人员,致以最热烈的祝贺……”。该“喜报”是祝贺我国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C.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D.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发射成功
4 . 就中国首次核试验的成功,有的国家欢欣鼓舞,“中国的核爆炸提高了亚洲国家的威信”。这说明该成就的取得
A.使中国有了称霸亚洲的实力
B.增强了亚洲民族国家的志气
C.解除了亚洲所遭受的核威胁
D.是亚洲各国多方努力的结果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1956年苏共二十大后,国际上开始出现大规模的反共反社会主义高潮。在中国毛泽东阶级斗争的弦一下又绷紧起来,越来越强调阶级斗争,并用阶级斗争的观点来解释“双百方针”,强调其阶级斗争的功能,从而导致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思想出现失误,并造成对知识分子认识上的偏差。这说明
A.“双百”方针争议很大
B.“双百”方针得到了较好贯彻
C.文艺工作者不懈努力地工作
D.文艺与它所处的时代密切相关
6 . “两弹一星”奠定了中国国防安全的基石,塑造了中国崭新的大国形象,振奋了中华民族的拼搏精神,其成功研制,离不开朱光亚、邓稼先、钱学森等人做出的突出贡献。由此可知,“两弹一星”
A.受益于中西科技的融合创新
B.改变了新中国一穷二白局面
C.显示出自力更生号召的威力
D.突破了“一边倒”的外交方略
2019-05-11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枣强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下表为2013—2016年中国中等职业教育、普通高中招生人数(单位:万人)统计表。据此可知,我国
年份2013201420152016
中等职业教育675620601593
普通高中823797797803

A.实行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并举
B.推行“科教兴国”战略
C.对高校建设力度加大
D.教育改革放缓和迟滞中等教育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1985年,邓小平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说:“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一个10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是任何国家比不了的。”此后,党和政府
A.确立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B.建立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C.恢复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
D.开始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9 . 1985年5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贯彻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此次教育改革
A.实现了教育领域拨乱反正
B.顺应了国内经济体制改革要求
C.践行了“211工程”计划
D.形成了比较完整国民教育体系
2019-05-09更新 | 40次组卷 | 2卷引用:【区级联考】江苏省沭阳县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10 . “10月16日15时整,寂静的罗布泊上空突然爆发出一道强光,紧接着,一团巨大的火球腾空而起,周围的空气急速膨胀,产生的高压冲击波以排山倒海之势,从爆心向四周飞驰。”该科技成就使我国
A.打破了美苏等国的核垄断
B.增强了远程打击敌国的能力
C.建立了全方位的国防体系
D.开启和平利用核能技术时代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