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90 道试题
1 . 1962年,国家批准十年科学技术规划,“一头是农业和有关吃穿用问题的科学技术,一头是配合国防尖端的科学技术”;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通过八年科学技术规划,把农业、能源、电子计算机、激光、空间高能物理、遗传工程八大领域和学科放在突出地位。影响新中国科技规划的主导因素是
A.新技术革命B.国家安全需要C.国际国内形势D.国家发展战略
2 . 下表呈现了新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的三次转移,由此可知我国科技发展战略的制定
时间科技发展战略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优先发展军事、重化工业以及尖端技术
20世纪八十年代初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
20世纪九十年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教兴国
A.优先满足国家的安全保障
B.依据特定时期的国家需求
C.彰显意识形态的鲜明导向
D.突出服务民生的大局意识
2021-11-19更新 | 2303次组卷 | 36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调研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1964年,中国开始在全国推广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自主研发的现代品种矮秆水稻,比常规水稻产量高30%;1976年开始推广袁隆平研发的杂交水稻,产量在矮秆水稻的基础上再增加30%。由此可见中国
A.科研工作未受“左”倾错误的影响B.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问题
C.形成以水稻为主的农业种植结构D.科教兴国战略成效显著
5 . 《中国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20》显示,过去十年,中国人工智能专利申请量位居世界第一,中国人工智能下一个十年将在强化学习、知识图谱、智能机器人等方向重点发展。这反映出我国
A.人工智能应用广泛B.科教兴国成效显著
C.高等教育世界一流D.对外开放纵深发展
6 . 中国核司令程开甲说:“我永远忘不了过去中国人被人看不起、受人欺侮的滋味。有了原子弹,中国人才真正挺直了脊梁,我们为核武器而献身就是为了让我们的国家能硬邦邦地站在世界人民面前!”这说明新中国研制核武器旨在
A.顺应第三次科技革命潮流B.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
C.实现科教兴国的伟大目标D.加快工作重心的转移
7 . 图1、图2所反映的共同目的是
A.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B.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C.掀起农村社会主义改造的高潮D.促进社会主义教育发展和提高民众素质
8 . 1954年,高等教育部确定北京大学等6所高校为“全国性的重点学校”,此后又陆续确定了一批全国重点高等学校,到1960年达到了4所。1978年,国家确定了88所高校为“全国重点高校"”,1979年底则达到了97所。以上发展重点高校的举措
A.解决了科技人才紧缺的问题B.完成了普及高等教育的任务
C.适应了国家现代化建设需要D.照搬了苏联教育发展的模式
9 . 2021年5月22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逝世。中国农民曾说:“吃饭靠两平:一是邓小平,二是袁隆平。”袁隆平的一生,见证了“脚踏实地把科技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崇高风范”。以下选项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①新中国成立后,袁隆平成为中国尖端科技领域的开拓者
②文革期间,袁隆平培育的籼型杂交水稻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③邓小平提出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为袁隆平指明了科研方向
④改革开放之初,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大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2021-08-23更新 | 440次组卷 | 7卷引用: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有直接逻辑关系的是。
选项史实结论

A.
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
伟大构想
中国恢复了对香港、澳门的主权

B.
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C.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已经全面迈入小康社会

D.
2003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神舟五号载人宇宙飞船中国航天科技步入世界先进国家行列
A.AB.BC.CD.D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