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90 道试题
1 . 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新中国的科技事业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1970年,我国在空间技术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是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C.“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D.“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
2 . 在一次军委扩大会议上,毛泽东说:“原子弹就是那么大的东西。没有那个东西,人家就说你不算数。”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是在
A.新中国成立初期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D.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3 . 新中国成立前,文教、科技和卫生方面的知识分子有200万人左右,到1957年,全国仅教育系统拥有教师的数量就达233.54万人,全国参加业余学校学习的职工共763.2万人,其中扫除文盲78.4万人。这表明新中国
A.高度重视增强文化软实力B.构建了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
C.注重新政权意识形态教育D.集中力量解决社会主要矛盾
2020-11-14更新 | 960次组卷 | 18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济南德润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979年3月,文艺理论家朱光潜在《文艺研究》上发表了《关于人性、人道主义、人情味和共同美问题》一文,文中以人性开篇,指出人性就是“人类自然本性”。这反映出
A.阶级斗争的痕迹依然鲜明B.新时期对历史的审视和反思
C.对个人命运的深层次思考D.思想解放对改革开放的影响
2020-11-12更新 | 119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1956年8月,遗传学座谈会在青岛召开。与会领导明确表示:全部摘掉过去强加给生物学家摩尔根遗传学理论的各种政治帽子。该座谈会召开的历史背景是
A.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B.“双百”方针的提出
C.“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D.“左”倾思想的根除
6 . 英国广播公司(BBC)认为:载人航天工程是中国“大国雄心”的展示,因为“一个普通的发展中国家,是不会试图飞到太空的”。这说明
A.中国已是世界超级大国B.航天技术决定国家兴衰
C.中国科技位居世界首位D.科技发展体现综合国力
7 . 1954年召开的“全国中学教育会议”上,中央领导指出“学生都想当干部,轻视劳动、轻视劳动人民”,1955年全国文教工作会议决定“有步骤地实施基本的生产技术教育”。这表明当时
A.劳动价值观念受到轻视B.社会主义建设影响教育方针
C.科教兴国战略开始实施D.人才培养目标脱离生产实际
2020-11-07更新 | 641次组卷 | 17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我国科技发展战略分别经过了从“向科学进军”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再到“科教兴国”和“科学发展自主创新”战略,中国科技发展在半个多世纪里完成了西方科技数百年的发展历史。这说明中国科技发展战略
A.违背历史发展规律B.符合中国国情实际
C.攻坚重点始终不变D.受苏联模式影响较大
2020-11-02更新 | 454次组卷 | 19卷引用:2015-2016学年吉林长春十一中高二上期中历史试卷
9 . “在我国西北核试验基地”,“突然,铁塔那里迸发出强烈的耀眼的闪光,接着升腾起一个巨大的太阳般的火球……传来了惊天动地的爆炸声。渐渐地,火球与地面冲起的尘柱连成一体,形成了一朵极为壮观的蘑菇云。”试验获得首次圆满成功。这一“试验”是指中国
A.第一座试验性原子反应堆B.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C.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D.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下框内文字材料,它们最有可能是对我国哪一项技术发明的评论(  )
西班牙《世界报》:中国龙已经飞起来了,而且飞得很高,它使整个中国充满了自豪。
德国《汉诺威报》:中国正在奋起直追,中国人进入太空的事实,证明了这个经济迅速崛起的国家的实力。

A.“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发射成功B.“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C.大型运输机运20成功试飞D.第一枚中近程运载火箭发射成功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