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1 . 1964年,张爱萍将军创作“东风起舞,壮士千军鼓。苦斗百年今复主,矢志英雄伏虎。霞光喷射云空,腾起万丈长龙。春雷震惊寰宇,人间天上欢隆。”这首词的背景是中国(     
A.成功试射了第一枚导弹B.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C.成功试航第一艘核潜艇D.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
2 . 下图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某一时期有关党的教育思想研究的关键词频次、中心度的统计节选。这反映出我国教育(     
A.开始确立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B.凸显劳动教育的主体地位
C.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D.体现服务国家建设的追求
3 . 如图是1957年河北人民美术出版社发行的宣传画《锻炼吧,幸福的孩子们》,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展示“一五计划”建设成就B.体现人民教育事业发展要求
C.表明国民教育体系初步形成D.响应“三个面向”教育方针
2022-01-24更新 | 171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对如图理解正确的是(     
A.新中国教育事业获得了全面进步B.我国已形成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C.改革开放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发展D.科教兴国提升中国高等教育质量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外电评论我国的某项科技成就:“中国的科学技术突飞猛进达到新高度,已当之无愧加入了空间俱乐部。”该科技成就
A.开始打破美苏核垄断B.得益于“科教兴国”战略
C.使中国进入航天时代D.标志着载人航天技术突破
6 . 据统计,到1965年底,全日制高等学校达434所,在校生67.4万人,分别比新中国成立前最高的1947年增长了1.1倍和3.3倍。中学在校生1432万人,比新中国成立前最多的1946年增长了6.9倍。小学在校生11626.9万人,比1946年增长了3.9倍。与这一成就密切相关的是
A.国民教育体系逐渐形成B.拨乱反正整顿教学秩序
C.义务教育得到全面普及D.“三个面向”方针落实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对下表解读正确的是
A.1949—1956年,我国教育事业初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B.改革开放后,教育界拨乱反正,恢复高考,高等教育迅猛发展
C.20世纪90年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推动教育事业发展
D.21世纪以来,由于普通高等学校的扩招,职业中学日益萎缩
8 . 1964年10月16日,寓居美国的李宗仁向来访者说:“西方人终于将我们视为一个智慧的民族了。”当时使西方人观念发生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中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B.中国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蛋白质
C.中国掌握了载人航天技术D.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某兴趣小组以“新中国科技世界之最”为课题,开展研究,收集到以下资料,其中最适合入选的是(  )
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B.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C.“神舟五号”载人航天D.“南优2号”杂交水稻
2020-03-31更新 | 59次组卷 | 32卷引用:2010—2011年江苏省扬州市安宜高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选修)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一位诗人在纪念某一历史事件时赋诗一首:“平地惊雷乾坤转,百万学子赴考场。十年梦萦断笔墨,一张考卷通殿堂。”这一历史事件是
A.教育领域拨乱反正B.落实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精神
C.实施科教兴国战略D.贯彻“三个面向”教育方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