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11016日神舟十三号圆满发射成功后,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机关报——人民日报在微博上发了一条“跨越时空的同一天”并配上下面三幅图片(见图),由此引发网友的热议。从中可以看到,跨越时空的同一天,记录着一代代中国人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的前进历程。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上述图片中任意提取一到两条信息,并自拟论题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逻辑严谨,表达清晰)
2022-06-28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面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部关于中学历史课程设置的相关规定。

时间发展概况
19508教育部颁布《中学暂行教学计划草案》,规定:初一年级设中国古代史,初二年级设中国近代史,初三年级设外国历史;高一设中国古代史,高二设中国近代史及新民主主义革命史,高三设外国历史。其内容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重在对学生进行社会发展规律的教育。
19537
教育部在颁布的《中学教学计划》中规定:初一开世界古代史,初二开世界古代史及中国古代史,初三开中国近代史;高一开世界近代史,高二开苏联现代史和中国近现代史,高三开中国近现代史。教节均为每周3学时。
20世纪60年代初历史课程改称“社会发展简史”课程,不讲中国古代史和中国近代史,只讲中国现代史,不重史实,只讲理论。1963年,教育部调整教学计划,对历史课程进行大幅度的压缩,规定:初一不开历史课,初二开中国古代史,初三开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高一、高二不开历史课;高三开世界史。
20世纪80年代中期教育部颁布《全日制中学历史教学大纲》,决定在初中增开世界史课程,将中国史课程减少一个学期,规定:初中一年级开设中国古代史和中国近代史,初二开中国现代史和世界史,初三不开历史课;高一开世界史,高二、高三不开历史课。

——摘编自王双怀、方骏《20世纪中国的中学历史教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现代史知识,谈谈你对“中学历史课程设置”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中国成立以来劳动模范评选变迁一览表(部分)

时期典型代表
20世纪50年代“万能工具胎研制者”王崇伦、“盐田大改造”孙华喜、“我国第一粒滚珠创造者”宋世发、“第一位女火车司机”田桂英。他们无私奉献、团结苦干,树立了“不怕死不怕苦”的现金榜样,为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做出巨大贡献。
20世纪6070年代“铁人”王进喜是这一时期劳动模范的代表人物,他发扬“为国分忧,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锤炼出“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铁人精神。
20世纪8090年代一心为乘客的公交售票员李素丽、“两弹元勋”邓稼先、“氢弹之父”于敏、“中国的保尔·柯察金”吴运铎、“抓斗大王”包起帆、“当代愚公”李双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他们在时代浪潮中勇追先锋,通过劳动创新,充分发挥自身智力与潜能,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汇聚了强大的科技力量。
21世纪初至今宇航员杨利伟、体育明星姚明、普通农民工张小斌、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私营企业主永芝、百度员工“网络语音架构师”贾磊、拯救人民健康于危难之际的功勋模范钟南山、陈薇。他们以自身的勤奋与实干精神,坚定地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前列,汇成一幅“劳动创造美”的生动图卷。

——摘编自王霖凡、赵冰《“变”与“不变”:新中国成立以来劳动模范的变迁发展逻辑》


从材料中提出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2-04-15更新 | 221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世界航空航天发展大事简表

1957年,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半年后,美国人造地球卫星上天。
1961年,苏联宇航员加加林成为世界上第一位飞入太空的人。
1969 年,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乘坐“阿波罗”11号飞船,成为人类登月的第一人。
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1971年,苏联“礼炮”1号空间站成为人类进入太空的第一个空间站。两年后,美国将“太空实验室”空间站送入太空。
1993年,美、俄签署协议,决定在“和平”号空间站的根底上,建造一座国际空间站——阿尔法国际空间站。
1994年,美国、俄罗斯、欧洲航天局、日本、加拿大和巴西等16个国家开始建立国际空间站。
2003年,中国成功发射“神舟5号”载人航天飞船,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2011年,中国成功发射了“天宫一号”空间实验室,并成功完成了“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的顺利对接。

——摘编自《世界航空航天发展简史》等

根据材料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阐述充分,论据准确,逻辑清晰)
2022-02-10更新 | 193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南京市金陵中学、南京外国语学校2022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图1、图2分别是创作于1957年、2006年的宣传海报,折射出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历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比较图1、图2,提取海报中有关体育宣传的变化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表述成文,史论结合,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2020·安徽淮北·一模
6 . 下表为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不同历史时期提出的口号。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金山银山就是绿水青山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依法治国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大跃进万岁            
一带一路中国梦   一边倒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备战、备荒、为人民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科学发展观               一条线,一大片人民公社好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从材料中选取同一时期或按照时间顺序提取同一主题的口号(3-5个),结合所学知识,提出一个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口号提取准确,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江西师范大学校史摘要

1940年10月31日,国立中正大学在江西泰和县杏岭正式创立,直属教育部领导。蒋介石发来“训词”,原则上规定实施“文武合一”,“政教合一”的三民主义大学教育。

1945年1月底,因日寇进攻,学校撤离泰和,搬迁至宁都长胜。

抗战胜利后,学校暂迁至南昌西郊望城岗,1946年元月7日,正式复课。

1949年5月22日,解放军开进校园,学校获得解放。

1949年8月,“国立中正大学”更名为“国立南昌大学”。出于“改造旧大学,建设新大学”的需要,9月6日学校成立了“南昌大学改革委员会”。

1950年2月14日,学校迁至南昌市城东青山湖畔的老飞机修配厂。

1951年5月28日,中央教育部批淮南昌大学设立师范部。

1953年学校进行院系大调整。此次调整中,南昌大学数学系43人调入中山大学,生物系51人调入中山大学,理学院物理系48人调入武汉大学,文法学院文史系39人调入武汉大学,俄文系及俄文科144人调入武汉大学。调整结束后,学校改名为江西师范学院。学校性质亦由综合性大学改为培养中等学校师资的高等师范学校。

“文革”开始后,学院大量老师被下放。1969年1月,江西省革命委员会下令撤销江西师范学院,以之为主体,并入同时撤销的江西大学之政教、中文、生物三系和江西教育学院,成立“井冈山大学”。

1972年11月6日,撤销井冈山大学,恢复江西师范学院。

1976年恢复高考和招生。

1978年,学院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

1983年江西师范学院升格更名“江西师范大学”

2002年12月24日,学校隆重举行了瑶湖校区奠基典礼。


解读上述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