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到宋仁宗末年,科举考试脱离实际的问题更加严重。神宗即位之初,新、旧党中不少著名人士对于改革科举和振兴学校都持有基本相同甚至完全一致的观点。1071年,朝廷正式颁布兴学诏令,史称“熙宁兴学”。其主要内容有:改革科举考试内容和科目,罢试诗赋声律等,改试经义论策、断案和律令大义等;诏令各州县兴建学校;在太学中严格实行三舍考选法,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学生考选升补制度,使得人才的培养和选拔逐渐连成一体;除太学外,还设立专科类学校,如武学、律学、医学等。

——摘编自卜宪群主编《中国通史隋唐五代两宋》

材料二   辛亥革命以后,提倡职业教育、主张在中国建立职业教育制度的舆论在民初形成潮流。如最早提倡职业教育的是《教育杂志》主编陆费逵,他指出:“职业教育一技之长可谋生活为主……非职业教育兴盛,实业教育必不能发达,民生必不能富裕。”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发表文章,认为解决社会经济问题,必须从职业教育入手。黄炎培撰写多篇文章,呼吁学习美国的职业教育,从根本上把职业教育与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状况联系起来。19175月,黄炎培联合社会各界人士于上海成立中华职业教育社并发表宣言,提出最终目标“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至此,职业教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摘编自谢媛媛《民国时期职业教育研究》

材料三   20189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指出:“党的十九大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作出了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部署。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熙宁兴学”历史背景和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国初年职业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我国现代教育发展的认识。
2021-10-21更新 | 119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示范高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秋季联赛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1979年10月,邓小平指出:“英雄人物的业绩和普通人们的劳动、斗争和悲欢离合,现代人的生活和古代人的生活,都应当在文艺中得到反映。我国古代的和外国的文艺作品、表演艺术中一切进步的和优秀的东西,都应当借鉴和学习。”这表明,当时中央
A.调整恢复了党的文艺政策B.提倡无产阶级革命文艺
C.鼓励文艺事业对外开放D.要求文艺为经济建设服务
2021高三·全国·竞赛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3 . 1995年5月6日,党中央、国务院进一步作出《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正式提出
A.可持续发展战略B.人才强国战略
C.推进城镇化战略D.科教兴国战略
2021-04-12更新 | 188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民日报最新百年党史100题
2021高三·全国·竞赛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4 . 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中央宣传部从1991年开始组织实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评选活动。“五个一”不包括
A.一本好书B.一台好戏C.一项体育活动D.一部优秀影片
2021-04-12更新 | 132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民日报最新百年党史100题
2021高三·全国·竞赛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5 . 我国首次用一枚运载火箭发射三颗卫星进行空间物理探测获得成功
A.1981年9月B.1982年9月
C.1981年10月D.1982年10月
2021-04-12更新 | 173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民日报最新百年党史100题
2021高三·全国·竞赛
6 . 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在人民大会堂首次公演
A.1964年B.1965年C.1966年D.1967年
2021-04-12更新 | 204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民日报最新百年党史100题
7 . 1952年,中国开始第一次大规模扫盲运动。扫盲班遍布工厂、农村、部队、学校。1956年以后,扫盲运动又掀起两次高潮。从1949年到1960年,约有1.5亿人参加了扫盲和各级业余学校学习。新中国的扫盲运动(  )
A.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B.构建了完备的国民教育体系
C.贯彻了“科教兴国”的战略D.反映了国家政权的根本属性
2021-02-02更新 | 764次组卷 | 23卷引用:河南省鹤壁市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尖子生联赛调研(三)历史试题
20-21高二上·河南·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教育口号是教育现实中的重要现象,教育口号受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制约与影响,具有很强的时代特征。下列属于新时期的教育口号是
A.推行识字教育,逐步减少文盲B.教育要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C.知识青年到农村去D.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米
2021-01-15更新 | 162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鹤壁市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尖子生联赛调研(三)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下表是中国1977年到1985年高校招生相关数据简表,这一表格能够反映出
中国历年高考报考人数和录取人数表
年份报考人数(万)高校录取人数(万)录取比例
1977年570274.74%
1978年61040.26.59%
1979年468.528.46.06%
1980年333288.41%
1981年2592810.81%
1982年1873217.11%
1983年1673923.35%
1984年1644829.27%
1985年1766235.23%

A.大学招生人数持续增加B.高等院校的录取比例得以持续提升
C.20世纪80年代高等教育稳步发展D.恢复高考初期生源最好
20-21高二上·河南·阶段练习
10 . 1956年,毛泽东明确指出:“我们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这一提法的目的在于
A.为经济恢复创造条件B.打破美苏大国核垄断
C.提高中国的综合国力D.摆脱苏联的经济援助
2020-12-22更新 | 195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鹤壁市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尖子生联赛调研(三)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