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7727日《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发表题为《学好文件抓好纲》的社论。

首次公开提出“两个凡是”的方针。

410日邓小平针对“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给中共中央写信,提出要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指导工作。53日,中共中央转发了这封信,肯定了邓小平的意见。

813-925日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制定了《关于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规定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恢复考试,采取自愿报名,统一考试,地市初选,学校录取。

1978318——31日全国科学大会在北京举行。邓小平在讲话中指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510日中共中央党校《理论动态》第60期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1日,《光明日报》转载此文。

1218-22日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会议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做出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摘自唐培吉《中国历史大事年表:现代》


提取材料信息,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中共中央指导思想拨乱反正有哪些史料价值。
2021-11-09更新 | 261次组卷 | 4卷引用:第27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之伟大的历史转折·随堂练习B卷
2021高三下·福建·学业考试
2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全面接收了之前存在的各类国、私立中小学和大学,转为公办学校,统一教材、教案并建立考试制度。上述举措的主要目的在于
A.推动教育在全国的普及B.确保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
C.回应教育现代化的诉求D.巩固近代教育发展的成果
2021-11-09更新 | 1079次组卷 | 15卷引用:五年(2019-2023年)高考真题分项汇编——专题10近现代中国的思想、文化、教育
3 . 图1、图2所反映的共同目的是
A.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B.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C.掀起农村社会主义改造的高潮D.促进社会主义教育发展和提高民众素质
4 . 1954年,教育部和出版总署发布关于出版中小学、幼儿园等教材的规定,明确要求教材“必;须遵照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计划,在教育行政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的指导下,统一由国家出版社来编辑出版”。该要求旨在
A.奠定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基础B.构建与新政权相适应的意识形态
C.服务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D.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
2021-08-12更新 | 262次组卷 | 7卷引用:热点06教材插图惹争议——教育问题-2023年高考历史【热点·重点·难点】专练(全国通用)
6 . 195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教育事业管理权力下放问题的规定》,对中央和地方教育管理权做出第一次明确划分。其中规定:中央主要精力是贯彻执行党中央的教育方针与政策,平衡全国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组织编写通用教材。这一规定旨在
A.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B.确保党对教育的领导
C.促使扫盲教育的完成D.适应经济调整的需要
2021-07-01更新 | 85次组卷 | 3卷引用:热点06教材插图惹争议——教育问题-2023年高考历史【热点·重点·难点】专练(全国通用)
7 . 如图为1965年中国出现的宣传海报,此图体现出当时教育要
A.适应新时期农业现代化建设需要B.为经济建设提供高素质的劳动者
C.满足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的要求D.为农业合作化运动培养技术人才
2021-06-08更新 | 507次组卷 | 10卷引用:历史-高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A(全国乙卷)
8 . 1953年5月,中共中央确定了各科教材的编写原则和体系安排,设立了编审制度。人民教育出版社依据教育部制定的中小学教学计划,于1956年编写完成新中国第二套全国通用的中小学教材。这些举措
A.使国民素质得到了全面提高B.使“双百”方针得到贯彻
C.有利于国家战略的顺利实施D.促进了义务教育的普及
2021-04-01更新 | 261次组卷 | 3卷引用:热点06教材插图惹争议——教育问题-2023年高考历史【热点·重点·难点】专练(全国通用)
9 . 下表为我国部分年度高等院校招生人数统计表(注:1949年为当年高校毕业人数)。据此可知,我国高等教育
年份1949195219651966~197019771979198419921998
人数(万人)1.26.616.4027.328.44875160
A.在50年代初期实现普及B.在“文革”期间遭到破坏
C.在80年代开始恢复招生D.在90年代发展势头强劲
10 . 有不少人曾问“两弹元勋”邓稼先:“原子弹成功后,你得到多少奖金?”他总是笑而不答。直到1986年病危时,杨振宁看望他时,提起此事,他才回答:原子弹10元、氢弹10元。邓稼先的这一事例反映出
A.新中国初期国家科技投入不足B.新中国初期科技事业发展缓慢
C.科技人员为国奉献的崇高精神D.新中国初期经济建设成就巨大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