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4 道试题
1 . 现代中国教育发展的表现是怎样的?
2022-06-22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选择性必修3问题导学-第14课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
2 . 如图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一幅宣传画,名为《帮助妈妈学文化》。该画反映出当时中国
A.女性的政治地位显著提升B.重视提升民众的文化水平
C.国民教育体系的发展完善D.教育模式借鉴了宗法传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978年8月至9月,教育部在北京召开全国外语教育座谈会。1982年5月至6月,教育部召开全国外语教育工作会议,7月颁布了《关于加强中学外语教育的意见》。1986年10月,国家教委组织召开全国中学外语教育改革座谈会。国家的上述举措
A.表明中国外交方针的重大改变B.实现了现代中国的教育国际化
C.推动了“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D.是新时期经济建设的客观需要
2022·四川资阳·一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954年,中共中央宣传部发文,鼓励毕业的中小学生从事生产劳动,培养学生社会主义劳动观。2015年教育部把劳动教育内容变为能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的家政、园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课程。这表明新中国的教育
A.与时俱进并顺应时代需要B.培养了社会急需人才
C.注重五育并举和全面发展D.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
2021-11-11更新 | 323次组卷 | 6卷引用: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帮-文化史-考点32近现代中国思想解放和社会生活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022·广东肇庆·一模
5 . 1956年5月,教育部印发《关于普通学校实施基本生产技术教育的指示(草案)》,明确基本生产技术教育的内容和任务是“使学生了解一切现代生产过程的基本原理,同时使他们获得使用简单的生产工具的技能”。这一指示
A.适应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B.推动了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C.实现了人才培养方针的转变D.凸显了劳动教育的主导地位
2021-11-01更新 | 592次组卷 | 10卷引用: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帮(新高考专用)-考点27近现代中外科学技术、教育与文艺
6 . 1952年,北京大学历史系在国家文物局和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大力支持下,创立了国内第一个考古学专业,招收考古学专业本科生。此后,其他一些高校也相继成立考古专业招收本科生。这些学生毕业后补充到了各地各级文物考古机构。建国初期考古人才的培养
A.标志新中国教育体系的完善B.适应了国家基本建设需要
C.得益于“双百”方针的提出D.源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下表是我国高考录取率 ( 指当年报考人数与录取人数之比),这反映我国
时间1977年1979年1984年1988年2008年2011年
录取率%4.86.1    28.7     24.65772.3
A.建立起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B.实现了普及的目标
C.高等教育逐渐走向大众化D.践行了“科教兴国”战略
2022-07-03更新 | 235次组卷 | 21卷引用:内蒙古包头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下表所示为1960~1963年我国中等教育的发展变化概况。这一变化
年份 19601963
中等专业学校、中等师范学
校、农业中学和技工学校等
学校数量31 001所5 878所
在校生人数503.5万人83.78万人
教职工人数51.38万人18.19万人
普通中学学校数量21 805所19 599所


A.反映了中等教育的主导地位B.服务于教育工作重心的转移
C.适应了国民经济调整的需要D.推动了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
2021-09-15更新 | 541次组卷 | 13卷引用:2022年新高考历史模拟好题精选(第2期)-专题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22·陕西汉中·一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下图为1959年宣传画《人人学科学,个个搞试验》。这反映出当时
A.民众参与国家建设的热情高涨B.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取得突出成就
C.文化政策变动促进科技发展D.“一五”计划助推科技创新体系完善
2021-09-10更新 | 252次组卷 | 6卷引用:【考点练】2022届高三历史大数据精选试题重组模拟卷(全国通用)-中国现代史-考点12新中国不断探索的思想历程
2022·广东惠州·一模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袁隆平(19302021年),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开创者和领导者,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20世纪60年代,杂交水稻是世界性难题,就连发达国家的专业人员也没有攻克,袁隆平却说:“外国人成功不了,不代表我们中国人不行!”于是,他通过一点一点地观察、寻找、研究,冲破传统学术观点的束缚,成功选育了世界上第一个实用高产杂交水稻品种。杂交水稻的成果自1976年起在全国大面积推广应用。几十年来,他带领团队一次次刷新杂交稻亩产量。2020年,又实现了周年亩产3000斤的攻关目标。80年代以来,袁隆平和他的团队为80多个发展中国家培训了14000多名杂交水稻的技术人才。目前全球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了杂交水稻的大面积种植,每年种植面积达到700万公顷,比普通水稻增产20%以上。“造福全世界人民”,这是袁隆平的梦想,也是全中国人的梦想。袁隆平用自己数十年如一日的身体力行,向全世界证明,中国之崛起与创造,也是全世界、全人类之福。

——摘编自吴双江《袁隆平:初心依旧,梦想不息》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袁隆平研究推广杂交水稻的意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袁隆平身上体现的时代精神。
2021-09-02更新 | 399次组卷 | 5卷引用: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帮(新高考专用)-考点27近现代中外科学技术、教育与文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