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4 道试题
2021高三上·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1980年1月,中共中央发出通知,要求坚持“三不主义”,即不打棍子、不戴帽子、不抓辫子,切实保障人民进行文艺创作、文艺批评的自由。“三不主义”
A.揭开了拨乱反正的序幕B.推动了《青春之歌》的诞生
C.促进了文艺的再度繁荣D.说明文艺为经济建设服务
2021-09-16更新 | 133次组卷 | 3卷引用:2022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尖子生培优题典(课标全国专用)-考点10中国现代思想文化
2021高三上·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20世纪末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能发布5-7天中期数值天气预报(通过海量数据统计)的国家之一,并成功进行了多次重大自然灾害预报。此项成就的取得与下列哪项科学技术密切相关
A.“南优2号”培育技术B.“银河”计算机技术
C.“神舟号”飞船发射技术D.“长征”火箭技术
2021-09-15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尖子生培优题典(课标全国专用)-考点10中国现代思想文化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2021年4月29日,我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中华民族的问天长歌又奏响了新的乐章。下列选项与上述成就属于同一领域的是
A.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1967年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C.2003年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D.2012年“辽宁舰”交接入列
4 . 图1、图2所反映的共同目的是
A.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B.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C.掀起农村社会主义改造的高潮D.促进社会主义教育发展和提高民众素质
5 . 1956年后,文化事业机构和队伍的规模,比旧中国有了几十倍甚至几百倍的增长。据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公布的数字显示,文盲半文盲比1949年下降了42个百分点;科技战线,到1965年,全国科研人员达到240万人。这主要得益于
A.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努力B.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
C.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D.“二为”方向的指导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1979年发行、李谷一演唱的歌曲《乡恋》虽然广受群众喜爱,却也在当时引起巨大的社会争议:有人认为其“趣味不高,格调很低”,有人说它是“靡靡之音”,批评最多的是李谷一所采用的“气声”唱法。这些非议主要是因为歌曲
A.“气声”诠释歌曲,以人为本唱出人情人性人文B.昭示着文艺应该告别统一僵化、千人一面的模式
C.旋律温情、演唱甜美引起许多思想保守人士反感D.节奏、旋律、配乐等方面蕴含的现代元素多一些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德国思想家席勒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提出“美育”概念。在他看来,人是现代文明的牺牲品,法国大革命无法给人带来真正的自由,而机器化大生产、分工的细化,更导致了人性分裂与艺术堕落。他在吸收康德哲学思想的基础上,试图通过美与艺术来改造人的灵魂,实现人的内在心灵自由。在《美育书简》中,席勒明确地将体育、智育、德育与美育区别开来,提出审美活动是人的感性、理性和谐运动的结果,指出未来是“审美的王国”,人应变成审美的人,进而发展成为人格健全的人,也即是自由的人。

——据黄健云《席勒的美育思想及其价值》等

材料二   19世纪末20世纪初,众多思想家、教育家在借鉴西学的基础上大力倡导美育思想,以期实现“立人”“新民”与“强国”。如王国维痛斥中国人嗜“利”与“官”的卑劣,欲糅合中国传统美学与西方美学治疗“国民精神上之疾病”;蔡元培针对晚清“忠君尊孔”的钦定教育宗旨,指出“以美育代宗教”是社会发展和科学进步的必然,并积极创办艺术院校,扩展美育影响;梁启超、鲁迅也写下大量文章,希图借美育辟出一条改造国民的大路。尽管美育成为了民国教育方针,尽管无论在学理还是实践层面美育界均做出了很大努力,但由于国家一直处于风雨飘摇、民不聊生的境地,美育终究不可能完成这份历史重任。

——据谭好哲、刘彦顺《美育的意义——中国现代美育思想发展史论》等

材料三   1950年,毛泽东在全国戏曲工作会议上提出“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方针,主张各种戏曲应该去其糟粕,取其精华。1953年,中国历史问题研究委员会就历史研究工作方针向毛泽东请示,毛泽东提出要“百家争鸣”。19562月,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上对斯大林晚期专制主义的揭露,对毛泽东的触动很大。这使他意识到,人民内部矛盾处理不好,就会出现政治危机。19564月,毛泽东第一次明确提出“双百”方针。

——韩永进《新的文化发展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席勒美育思想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美育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适用对象的变化,并分析这一变化产生的时代背景?
8 . 1954年,高等教育部确定北京大学等6所高校为“全国性的重点学校”,此后又陆续确定了一批全国重点高等学校,到1960年达到了4所。1978年,国家确定了88所高校为“全国重点高校"”,1979年底则达到了97所。以上发展重点高校的举措
A.解决了科技人才紧缺的问题B.完成了普及高等教育的任务
C.适应了国家现代化建设需要D.照搬了苏联教育发展的模式

9 . 材料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经济凋敝,科技和教育水平十分落后,科技人员非常缺乏,远远不能满足随之而来的工业化建设和经济发展。科技人才是经济建设和科学发展的重要因素,党和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科技人才激励政策,以期调动科技人才的工作积极性,推动科技创新,促进我国的科学技术快速发展。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科技人才激励政策,一是重视科技人才的待遇,在政治、科研保障方面很有建树,政策实施比较得力,提高了科技人才的工作积极性,取得了重要的科研成果;二是建立规范的科研奖励制度,规范科学发明与专利制度,以及科研奖金制度,保护科技人员的权利,激发他们的创造发明热情,促进科技创新与发展。1949-1956,这一阶段我国的科技奖励主要以自然科学奖和技术发明奖为主,由科技奖励制度可以看出国家对科技进步尤其是技术发明创造的重视,这些奖励措施对科学技术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极大地鼓舞了科技人才发明和技术创新的热情。

——摘编自洪冰冰、张晓丽《建国初期我国科技人才的激励政策及启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科技人才激励政策实施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科技人才激励政策的主要特点。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2021年6月17日,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系列运载火箭,顺利将聂海胜等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下列有关“神舟号”宇宙飞船成功发射的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A.1984年,中国向南太平洋地区成功发射远程运载火箭
B.成功运用长征1号系列运载火箭进行五次发射与回收试验
C.2003年,在酒泉成功发射“神舟五号”载人宇宙飞船
D.标志着中国航空技术和运载火箭技术已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2021-09-05更新 | 199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