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1964年,中国开始在全国推广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自主研发的现代品种矮秆水稻,比常规水稻产量高30%;1976年开始推广袁隆平研发的杂交水稻,产量在矮秆水稻的基础上再增加30%。由此可见中国
A.科研工作未受“左”倾错误的影响B.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问题
C.形成以水稻为主的农业种植结构D.科教兴国战略成效显著
3 . 据统计,1959年我国共拍摄70余部故事片,比1957年翻了一番,比较好的影片有《林则徐》《林家铺子青春之歌》《五朵金花》等。这主要得益于
A.“左”倾错误的纠正B.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C.“双百”方针的贯彻D.群众浓厚的文化需求
4 . 下表为新中国以来科技发展简表。材料体现出
20世纪四五十年代苏联生物学领域出现摩尔根学派与李森科学派的学术争论,中国自然科学深受影响
新中国成立之时全国仅有600多名有成就的自然科学家,科学技术人员不足5万人,仅有的30多个专门科研机构中有些已经名存实亡
1964—1976年“两弹一星”、杂交水稻、人工合成牛胰岛素与抗疟新药复方蒿甲醚、“哥德巴赫猜想”等
改革开放新时期“北斗”“天眼”“天宫”“人造太阳”、神威“太湖之光”、高铁等

A.新中国以来科技领域的重大发展B.苏联学派之争导致中国科技落后
C.“文革”时期中国科技举步维艰D.新时期中国各项科技都领先世界
2021-11-12更新 | 238次组卷 | 4卷引用:第28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课后案)(中外历史纲要.上)
6 . 《中国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20》显示,过去十年,中国人工智能专利申请量位居世界第一,中国人工智能下一个十年将在强化学习、知识图谱、智能机器人等方向重点发展。这反映出我国
A.人工智能应用广泛B.科教兴国成效显著
C.高等教育世界一流D.对外开放纵深发展
7 . 自1966年至1976年的10年间,我国先后成功地进行了19次核试验,在核技术方面跨入了世界先进行列。原子弹的爆炸成功,引发了中国核工业的发展。据此可推知,当时(     
A.文化政策有利于科技创新B.苏联的帮助推动我国科技进步
C.“科教兴国”战略成效颇丰D.国防事业得到显著发展
8 . 中国核司令程开甲说:“我永远忘不了过去中国人被人看不起、受人欺侮的滋味。有了原子弹,中国人才真正挺直了脊梁,我们为核武器而献身就是为了让我们的国家能硬邦邦地站在世界人民面前!”这说明新中国研制核武器旨在
A.顺应第三次科技革命潮流B.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
C.实现科教兴国的伟大目标D.加快工作重心的转移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7727日《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发表题为《学好文件抓好纲》的社论。

首次公开提出“两个凡是”的方针。

410日邓小平针对“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给中共中央写信,提出要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指导工作。53日,中共中央转发了这封信,肯定了邓小平的意见。

813-925日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制定了《关于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规定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恢复考试,采取自愿报名,统一考试,地市初选,学校录取。

1978318——31日全国科学大会在北京举行。邓小平在讲话中指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510日中共中央党校《理论动态》第60期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1日,《光明日报》转载此文。

1218-22日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会议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做出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摘自唐培吉《中国历史大事年表:现代》


提取材料信息,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中共中央指导思想拨乱反正有哪些史料价值。
2021-11-09更新 | 261次组卷 | 4卷引用:决胜新高考名校交流2022届高三9月联考历史试题(B卷)
2021高三下·福建·学业考试
10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全面接收了之前存在的各类国、私立中小学和大学,转为公办学校,统一教材、教案并建立考试制度。上述举措的主要目的在于
A.推动教育在全国的普及B.确保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
C.回应教育现代化的诉求D.巩固近代教育发展的成果
2021-11-09更新 | 1079次组卷 | 15卷引用: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帮(新高考专用)-考点27近现代中外科学技术、教育与文艺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