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国后期,诸子已开始尝试以自己的学说统一思想……《吕氏春秋·不二》篇宣称:“听众人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故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思想大一统被提到了十分醒目的位置。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李斯上奏)“臣请史官非秦纪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皆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下焚书之命,行偶语之刑”。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 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无)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1)三则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思想界怎样的发展趋势?原因何在?
(2)根据材料,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自战国到西汉先后做了哪些努力?
(3)如何评价秦汉时期推行的思想文化政策?
2021-10-19更新 | 820次组卷 | 45卷引用:人教版历史高二必修3第一单元第2课“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同步练习
2 .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无)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在上述建议下,出现了(   )
A.百家争鸣B.焚书坑儒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三教合归儒
2021-09-27更新 | 635次组卷 | 32卷引用:人教版历史高二必修3第一单元第2课“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同步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如图是反映西汉时期的儒学发展情况的一组文物,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哪些信息?

①儒学在汉代已经成为中国文化唯一的思想
②汉代重视儒家经典的整理和研究
③各级教育系统十分健全,主要是传授儒家思想
④儒学的思想价值实现了为政治服务的功能,促进了儒学成为主流思想
A.①②④B.②③④C.②③D.①②③④
2019-12-01更新 | 259次组卷 | 18卷引用:人教版历史高二必修3第一单元第2课“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同步练习
4 . 儒家学说到了汉代被赋予新的含义,即
A.君权神授
B.独尊儒术
C.实行仁政
D.人定胜天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图是学者对中国古代某一时期思想发展状况的叙述。据此推测他叙述的是

A.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变化
B.汉代儒学的发展
C.宋明理学的兴起
D.明清之际新思想的萌芽
7 . 西汉董仲舒对先秦儒学进行解释发展而形成的新儒学,有利于国家巩固.专制统治,其主张被汉武帝采纳,从此,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
A.仁者爱人B.天人感应C.民贵君轻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西汉前期,丞相多是功臣或功臣子弟。西汉后期,丞相则以掾史文吏和经学之士为主,自昭宣时期到西汉末年,历任丞相中齐、鲁、东海人多达11人,人数约占52.38%。这说明
A.汉代统治者重文轻武
B.儒学政治影响日益增强
C.皇帝打击权贵以强化专制
D.齐鲁地区成为政治中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汉武帝推崇儒家思想的措施不包括
A.举贤良对策
B.兴办太学
C.设五经博士
D.在全国各郡设立学校
2018-01-08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历史高二必修3第一单元第2课“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同步练习
10 . 西汉建立六十多年后,仍然存在的社会危机不包括
A.分封的同姓诸侯国的势力日益膨胀
B.土地兼并越来越剧烈
C.匈奴为患,威胁着西汉的统治
D.秦朝的残余势力仍然进行反抗
2018-01-08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历史高二必修3第一单元第2课“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同步练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